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我的家乡甲马营之八——龙湾村

我的家乡甲马营之八——龙湾村

时间:2018-11-27 19:49:29

相关推荐

我的家乡甲马营之八——龙湾村

龙湾:乡村“驿站”

自武城县城去老城镇,要经过一个小村,500人左右,约处于两城的中间点上,西距老城镇18里,东到县城19里,这就是龙湾村。原来,武城县城在运河岸边的老城镇时,公路是从龙湾村中横穿而过的。武城人进州去省,车马都要经过龙湾,所以,自古该村旅店、茶馆、酒肆、商铺较多,买卖经营旺盛。龙湾村西紧靠武城西沙河,这是宋庆历年间形成的黄河故道。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沙河是武城、恩县两县的界河,龙湾就是界点。古书上或人们口头上总会说:龙湾以西是武城,以东是恩县。清朝至民国,运河东堤每决,水灌西沙河,东堤每溃,水淹恩县洼。史载“沙河东堤武扒恩堵,由来久矣”。几百年间,两县为沙河东堤而械斗不断,死伤人众。两县所争的正是沙河东堤堤首一段,即龙湾以北至浮云寺段。该村又成了沙河的一个界点。1958年,武城县利用西沙河修建平原水库——永幸湖,横截西沙河中上游河段成库区,又在龙湾村向西筑起一道拦河堤坝,作为水库北堤。此堤现今还在。

随着历史的变迁,沧海桑田,西沙河成了万顷良亩,东堤早已不存,永幸湖也于1961年撤建,原来穿村而过的318省道(临邑——老武城)也改道村南。龙湾村的辉煌历史似乎要没落了。就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改革开放农村生产责任制初始,龙湾人借机兴事,于村东建起了当时德州地区最大的粮食市场,收购、加工、销售各种杂粮,经营范围遍布长江以北长城内外。龙湾村又一次出了名。

说到出名,还得从老根讲起。古时,龙湾村南有一处水湾龙潭。相传,龙湾此潭虽水面不大,但深不可测。曾有好事者,麻绳坠砖以试,四两麻绳放尽竟未到底。人说,此潭是一处龙眼,与东海相通。每年盛夏酷暑之时,潭内常有黑烟冒出,风吹不散,摇摇直上半空。当此时,周围村庄的老人们就急忙忙叫家人收拾避雨,三日之内定有暴雨东来,屡屡不爽。所以,当地有“龙湾烟竖到乐陵”之说。有一段时期,该村多次受到狂风暴雨袭击,往往拔根折树,毁瓦坏屋。有村人曾言,于夜半风雨中见过一个怪物,长几丈,桶般粗,双目如炬,肆行空中盘旋曲伸。这些说法更使人坚信“潭内有龙”,遂得龙湾之名。]957年村庄大旱,灌溉无水,有村老建议重开龙眼,挖掘龙潭。村人遂于旧处开掘,至5米不见滴水,倒是挖出一只巨蛙。村人有好事者遂称量之,巨蛙突然开口说话:你甭量你甭称,逢到下雨就刮风。言后遁去。

龙潭旧址

据明嘉靖《武城县志》载,龙湾村确有一龙潭水湾,周围遍栽杨柳,风景如画。特别是春晓之时,湾柳笼罩在薄雾之中,似烟如幻。龙湾烟树成为当时胜景。史载,龙湾烟树在河东,明时于此设有大龙湾等铺。烟雾缭绕,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清代诗人钟华有五言排律诗曰:

嘉树郁葱葱,轻烟罩白龙。

叶深疑雨暗,枝密带云封。

鸟雀群栖惯,樵苏少经容。

粘天青盖洄,西岸翠帷重。

摇拽当青诏,婆娑想碧峰。

到来幽意惬,不惜日高春。

古代人迷信,为镇住龙湾水潭,不知何时人们在其东南修建了一座砖塔。此塔于宋末金兵人侵时倒塌毁灭,只剩下一片“塔子坡”地。明初由外乡迁来定居之民,结户成村,名叫塔坡。龙湾、塔坡两村相近相邻,就是历史的见证。

龙湾村享誉远近,还因为此村的一处茶馆。省道逶迤东来,穿村而过,龙湾茶馆就建在村西路南。虽叫茶馆,其实是集快餐馆、大车店、停车点于一体的饮食歇脚处所,极像临武路这条“官道”上的一个驿站。

龙湾茶馆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砖木结构土打墙,一门两窗小三间,东西不过十米,南北宽仅五步。临路有厦,方便行人;南带后院,存车栓马。屋高不及三米,上为秫秸垛子平顶。茶馆内低矮昏暗,布置杂乱。靠西一溜大炕,可以头外脚里的歇客;中间南北向垒列一排大炉,烧水做饭;东墙下摆三张方桌几条板凳,是来客们便餐小酌的坐处。就这么个不起眼的茶馆,当年曾经十分热闹。武城县城未东迁时位于现在的老城镇,当时是个繁华的水陆码头,经运河水路沟通南北诸埠,有运河大桥西连河北各地。龙湾位于城东九公里处,是武城县城通区达省的必经之地,所以人流车流繁忙,茶馆生意兴旺。挑担的推车的赶脚的做小买卖的,渴了饿了累了晚了遇上雪雨了,都顺道便脚地走进茶馆,清茶润喉,热酒暖身,抽袋旱烟往热炕上一躺,感觉比做神仙还滋润舒服。

来茶馆的人也分三六九等。多数靠力气挣辛苦钱的挑夫脚夫小生意人,是舍不得酒菜消费的,甚至连碗粗茶也省得喝,白水泡干粮足矣;那些驶着骡马大车给供销社送货的,特别是德州来的开柴油三轮“嘣嘣嘣”的师傅们,往往出手大方,要菜要酒喝好茶,钱不足时,也有卸点煤放点油的时候,与茶馆老板换点酒资。最有趣的是赶脚拉酒的,二十斤的塑料酒桶装满车厢,令人眼馋。就有嗜酒如命者在桶上钉钻小孔,插麦莛俯桶吸之,滑稽之极。虽是以物易食,但茶馆老板绝不黑心,留足酒食费即可。

后来,公路铺了柏油通了客车,龙湾茶馆又成了一处客运小站,十里八乡送人出门的,迎人接站的,常常于茶馆厦下等车,或到屋内小憩。龙湾村地处甲马营、李家户、祝官屯三乡交界,周围二三十个村子进进出出的人皆经此落脚。因此,龙湾茶馆虽小,名声却大。多少亲人离乡外出,从这里走向陌生走向孤风凄雨,怎不令人肝肠寸断,难舍难分;多少游子异乡归来,在这里下车回家踏上故乡土地投入母亲怀抱,怎不叫人泪洒当面,相拥而泣。龙湾茶馆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见证了太多的人间真情。一提回家,周围村的游子们首先会想到那座龙湾茶馆,想到茶馆前久久等待的故乡亲人。龙湾茶馆成了游子的梦里故乡,成了游子们思乡恋家的情寄之处。

随着武城县城东迁和公路改道村南,龙湾茶馆慢慢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到20世纪末不得不停业关门,退出了故乡的历史舞台。几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今非昔比。原来5米宽的坑洼穿村路,如今变成了横展20米的二级省际道;一走三晃的破旧车,换作冷气电视豪华大巴;昔日那处充满温馨,洋溢亲情,权作农村候车点停车点的龙湾茶馆,已被一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三层客运楼所代替。如今你再去龙湾村看看,村西那处满目凄凉面貌全非只有轮廓一丝尚存的茶馆遗址,与村南那座宽敞明亮现代风格的“四位一体”综合大楼,会一起向你讲述几十年来的乡村巨变。

(选自《武城乡村记忆》本文作者时云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