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在基层丨“搬”出幸福新生活——麻阳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在基层丨“搬”出幸福新生活——麻阳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时间:2021-10-08 15:59:53

相关推荐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在基层丨“搬”出幸福新生活——麻阳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7月5日,在麻阳高村镇龙池村城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路有荣一家正欢欢喜喜搬新家。(本报记者 张鸿鹏 摄)

7月5日,记者来到麻阳岩门镇玳瑁坡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这里青山环绕,绿意盎然,一排排整齐划一、精心规划建设的楼房映入眼帘,搬迁户滕树友正笑脸盈盈地看着孙子在屋外嬉戏玩闹。

滕树友一家五口,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玳瑁坡村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受益者之一。“以前住在岩家冲山上,山路不好走,喝水全靠自家打的水井,遇到干旱,还得肩挑手提下山取水。”说起以前的日子,滕树友有诉不尽的苦,自从搬到新居后,屋内沙发、电视、冰箱等一应俱全,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现在住的是安全又明亮的楼房,用的是自来水,环境好,交通也方便。政府还指导我们种植冰糖橙,每亩补贴200 元,还有专人上门收购。”滕树友告诉记者,去年自家一万多公斤的椪柑滞销无人问津,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驻村工作队主动牵线搭桥,联系买家,帮助解决销售难题。今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宣传帮助下,滕树友把家里的椪柑树全改成了冰糖橙。

“去年一斤椪柑卖2 毛钱,没人要;冰糖橙一斤卖1 块多,人人抢着收。还是麻阳冰糖橙出名,好卖啊!”滕树友感慨地说,搬迁后,水、电、路样样都有了,政府还帮着大家出点子想办法,让大家增加收入,生活是越来越好。

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玳瑁坡村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9月,该村成立湖南玳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亩,发展中药材白芨种植,贫困群众以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入股,通过“保底收益+效益分红”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在麻阳高村镇龙池村城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记者看到,该安置点住房下建有扶贫工厂和扶贫车间,附近设有便民综合服务中心、警务室、医务室、小区公交站、生活超市等配套建设。

“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车间在16栋,我住9栋,下楼就到。而且每天只要工作六七个小时,工作强度不大,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比在外打工实在。”正在扶贫车间作业的唐小军告诉记者,每天吃过饭,就会来车间上班。能在家门口就业,他感到很满意。

“要想贫困群众稳得住,就必须得有事做。我们帮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楼上生活,楼下生产’。”麻阳联席办副主任张高云介绍,该安置点规划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群众966户3742人,目前已陆续入住600多户。整个安置点分为生活区、创业区、扶贫车间区、公共服务区等。其中扶贫车间区已陆续有9家公司设立扶贫车间,提供岗位305个。

为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对扶贫车间里招商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搬迁群众到扶贫车间务工,按照每年每平方米100元的优惠政策收取租金。其次,开展搬迁群众劳动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的技能水平,拓宽就业面,确保搬迁群众每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再次,对在扶贫车间里自主创业搬迁群众,给予场地租金优惠。

近年来,麻阳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突出“四个靠拢”,重点向县城、中心镇、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区等人口聚焦、配套完善、有产业基础的区域进行选址布局。坚持搬迁安置与产业配套相结合,按照“规划先行、基础优先、产业支撑、稳定发展”的思路,扎实开展“农民下山、产业上山”等后续帮扶方式,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规划实施“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就业培训+园区务工”“资产收益+物业经济”帮扶模式,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本报记者 张鸿鹏 通讯员 段唐平 李光 李艺戈)

【蹲点手记】

喜看百姓安居乐业

记者从玳瑁坡村到县城城西的高村镇,每走进一户村民新家中,看到的是一张张绽放的笑脸。“搬到这里环境好、方便舒适, 还有事做,很满意!”这是搬迁群众重复最多的一句话。

期盼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自己有份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可靠的社会保障、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搬迁群众最大意愿,亦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满足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麻阳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积极做好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后半篇文章”,努力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让搬迁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