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了解唐朝军政体制 更好地欣赏热剧《长安十二时辰》

了解唐朝军政体制 更好地欣赏热剧《长安十二时辰》

时间:2023-12-15 19:49:23

相关推荐

了解唐朝军政体制 更好地欣赏热剧《长安十二时辰》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好评如潮,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倍受赞赏,确实有它的优点:

首先,这部电视剧在美术、摄影等艺术细节上制作上表现出过硬的功夫,做得很精致,很有电影的艺术质感;其次,这部电视剧剧情含义深刻,很有立体感,将朝中政治派系斗争(林九郎、太子等),被害人的复仇追求(龙波等),与尽责官吏的救险使命(如李必等),以及军人对于使命的坚守(张小敬)等融合为一体,而且,把政治剧的权谋争斗主题与悬疑剧的演进技巧紧密融合为一体,情节显得非常紧凑,让观众在此剧时感到时间过得很快;再次,这部电视剧细节的处理具有丰富的符号意义,剧中常常用一个细节,比如在置景方面的处理,使其具有蕴含以后故事展开的意味,其以细节做符号,预示未来情节发展的作用。

比如,以灯笼易着火表现当时的唐王朝危机隐患已经很严重;以上元节出现的挫折,表示在天宝年间唐王朝表面上仍是繁华兴盛的,但内里已经危机重重等等。景致设置的符号意义,让观众感到很耐看。

此外,这部电视剧着力刻画出唐长安的风俗细节,从雕胡饭、薄荷叶、油缒子,到上元节的赏灯等众多传统,再到坊间形形色色的人物衣衫、发饰、语言,有极尽繁华厚重的大唐一百零八坊里的烟火气,又有地下街市的阴暗、残酷和黑色交易等,让观众眼花缭乱,同时又十分震撼。

张小敬剧照

最后,人物塑造有血有肉,颇有立体感,张小敬既有放荡不羁个性,但又有坚守军人使命的执着;李必有官场善长周旋的交际技巧,又有对于护民责任的坚守;龙波既执着、念旧情,同时又残忍和富有心机,等等。该剧故事虽为虚构,但人物大都有原型,片中人物以化名的形式来表现历史真实人物的原型:如圣人为唐明皇;严太真为杨太真杨玉环;太子原型应为李亨(唐肃宗);林九郎的原型为长于权术的右相李林甫;何监应为诗人贺知章;李必为四代贤官李泌;郭利仕应为获封骠骑大将军的宦官高力士;王宗祀应是名将王忠嗣的化名,该剧的人物塑造得丰富、生动,能引人入胜,观众是比较喜欢的。

不过,很多观众对唐代的政治结构和政治机构的名称,以及官员的职务并不清楚,这对于欣赏这部电视剧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所以,可以结合这一部电视剧,介绍和解释唐朝的政治机构、军事体制和官员职务等基本状况,以便于让观众更好地欣赏《长安十二时辰》,同时也能对唐代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这应该是很有益处的。下面,提出几个问题来解释和论述。

第一,唐代的右相是什么部门的职务,其权力如何呢?

早在魏晋时,就有一项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即将尚书台由宫内移到了宫外,形成独立的“尚书省”,而这一制度延续至隋唐时期,成了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核心部门。这也使隋唐的宰相制度与之前有所不同,隋唐时期正式设立了“三省六部制”,这成为中国古代具有相当典型意义的中央政府核心管理机构。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分别为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他们都是宰相。中书省的主要职责是定旨出命;门下省负责对诏书进行审核、封驳;尚书省则负责执行诏令。尚书省执行政务是通过其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来实行。

唐代还有一项不同于隋朝的新措施,那就是设立了政事堂,即供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召开联席会议的办公机构。所以,所谓的“一堂三省”便是唐朝的权力核心机构。唐太宗时,增加一些大臣以“参知政事”“参知机务”等名目进入政事堂,由于这些“参知”大臣分去了部分权力,所以,尚书仆射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唐高宗以后,进入政事堂的官员称“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些官员便属于进入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核心。

唐玄宗时期,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入堂官员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成了当时宰相的正式名号。当时,宰相制实际上集体议事制,而后来,由一名官员领头,出现了秉笔宰相制,而这秉笔宰相其实就是首席宰相,不过,没多久便取消了。至开元年间,

唐朝中央政府机构主要是以中书令为主、门下侍中为辅的双相制,中书令的权力是达到顶峰。而到了天宝元年(742年),唐玄宗李隆基(圣人)对多相制很反感,于是,改“中书令”为“右相”,但其实权并没有变,仍是政事堂的领头官员。是朝臣中权力最大的。

林九郎剧照

《长安十二时辰》的林九郎所担任的就是右相的职务,是由“中书令”改名而来的,他是唐朝当时权力最大的官员。而且,唐玄宗在天宝年间沉溺于色情和娱乐之中,怠于政,作为右相的六九郎,实际上成了朝廷日常政务的最高主宰者。林九郎的原型其实就是唐玄宗时期的权臣李林甫,电视剧倒是把这位权臣执着于揽权、善于搞阴谋、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人物特点精彩的表现出来了。有一个词是描写李林甫的,后来在历史上流行下来,那就是“口蜜腹剑”,指的就是当时人们称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

第二,唐代历史上是否有“靖安司”这样的情报机构?或者是根据什么部门而虚构的?

《长安十二时辰》里,易烊千玺扮演的李必所掌管的靖安司是一个刚建立四个月的秘密机构,它负责掌管整个长安城的贼事策防,管理整个长安城的治安事务。按剧情的介绍,靖安司其实是一个兼有情报分析和防卫侦查的情报机构,他有两项非重要的功能,一是掌握着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刑、户、礼、工、兵、吏六部档案资料,而且,就连御史台(相当监察院)、大理寺(相当于法院)、光禄寺(宫廷事务管理机构)等的档案也属它所管掌管。二是处理分析各种情报数据,这被称为“大案牍术”,靖安司的三十五名吏员都熟悉这一“大数据分析”技巧,能以高超的记忆力和超强的分析能力,对长安各个部门过往的办事文件进行整理,提取所需数据,得出有用的结论。比如,在“大案牍术”方面能力最强的徐宾,就是根据靖安司中的档案数据,分析出死囚张小敬有能力侦破贼案,所以张小敬被李必委以重任。

李必剧照

那么,李必所掌管的“靖安司”在唐朝历史上真的存在么?

其实,《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靖安司”只是像《琅琊榜》中的神秘组织“悬镜司”一样是被虚构出来的,“悬镜司”属于专司侦缉、逮捕、侦查的秘密组织,“靖安司”更重视情报分析和侦查防卫。电视剧中,对“靖安司”的侦查和情报分析能力夸大了,似乎是将现代的“大数据”分析方式“描绘”给了靖安司的徐宾等人了。

唐朝历史上,是有一些情报机构,比如,武则天时期,曾设立了一个特务机构叫“梅花内卫”,专门用来为武则天巩固专制统治,排除甚至消灭异己,“梅花内卫”办案手段特别狠毒,行事十分凶残,其存在让李姓皇族和大臣们闻风丧胆。而唐中宗李显对“梅花内卫”的凶残侦办方式非常痛恨,在武则天驾崩后,立即将其裁撤,“梅花内卫”持续了腥风血雨的,最终随武则天的寿终正寝而终结了。

再如,唐朝贞观年间设立的“六扇门”,也是一个特务、情报机构,李世民统治的唐王朝,为了彻底解决隋末农民起义的残余势力,以及对付各地绿林豪强,在刑部属下专门设立了“六扇门”这一秘密机构,重点为皇帝服务,设立秘密训练基地,把新锐少年训练成唐朝统治者的“鹰犬”。“六扇门”武功高强,按照皇帝的旨意秘密办案,权力很大,往往秘密缉捕朝廷重犯,消灭与朝廷作对的江湖豪强,解决帮会矛盾,行动诡秘,手段残忍,处事果断,令朝野感到恐惧。

又如,唐玄宗使崛起的宦官李辅国,在唐肃宗时,位高权重,他“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掌管禁兵,并设立了称为“察事”的秘密机构,其成员称为“察事厅儿”,负责潜伏到朝廷大臣和军队高官身边,探查是非,刺探情报,是一个令大臣和将领们害怕的特务机构。(参看《旧唐书·李岘传》)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靖安司”便是根据这些特务或情报机构而虚构的,只是,有文学的夸张,作者对其赋予了“现代”的能力,比如“大数据”分析等。

至于李必,曾是天才少年,是太子伴读,与太子私交深厚,作为靖安司司丞,他虽心向着太子,极力辅佐太子,对付觊觎太子之位的人,但他更有心怀天下之心,忠心报国,护民心切,是一个很有担当很有责任的年轻官员,他看似清高孤傲,实却很有深情;他属于柔弱书生,却遇事不怯、杀伐果决;他心思缜密,但却不随波逐流,很执着于为保护长安而与死囚张小敬联手,共同破案。李必的原型是唐王朝历史上著名的李泌,他经历四朝,深得皇帝信任,被玄宗、肃宗、德宗、代宗所重用过,曾被封为邺县侯,后被追赠太子太傅,是很有能力却又能超脱的大智者。李必在电视剧中的表现,是远远逊色于原型李泌的。

第三,“不良人”指的是什么?是怎么样的人或机构呢?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当过九年的“不良帅”,是很有代表性的“不良人”。那么,在唐代,“不良人”是怎样的概念呢?其实,所谓“不良人”,原本是官名,是唐代时官府掌管侦缉逮捕事务的官吏的职务称谓。这类似于汉朝的“大谁何”,明朝的“锦衣卫”等。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侦缉逮捕、探查情报。

清朝梁章钜说过:“缉事番役,在唐称属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也。”(参见梁章钜《称谓录·隶》引《说铃续》文)。

当然,“不良人”不仅指称官名,而且也指属于这一官名的一类人,而且,这一类人不仅是负责侦缉逮捕事务,而且,他们往往有过违反法规干过厉害的恶事的经历,曾是社会上的狠角色。所以说:“唐代官府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侦缉逮捕的小吏,称为不良。”(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可见,所谓“不良人”,是有过案底的,而且有能力挺狠的,后来被官府招入衙门,利用他们的特长来进行侦缉逮捕。

唐朝军事体制

这“十二卫”是军政联合体,又是各地军府和京城宿卫的管理机构,而上面,南衙统管,而南衙由中书令,即天宝年间的右相所掌控。

唐朝的“十二卫”为:一是左右骁卫,负责掌管宫廷宿卫,并负责分配三卫五府土官和各折冲府番上宿卫的士兵;二是左右卫,负责掌管的军政事务与左右骁卫相同;三是左右武卫,负责掌管的军政事务同上;四是左右威卫,负责掌管的军政事务同上;五是左右领军卫,掌管军政事务同上;六是左右金吾卫,负责掌管京城的巡查和警戒工作。此外,还有左右监门卫,负责各城门的禁卫事务;左右千牛卫,负责皇帝的侍从和仪仗事务。

如将这后面“四卫”与上面“十二卫”合起来,便是“南衙十六卫”。这便是唐朝的“卫府制”。此外,东宫也有军队,称“东宫十率”,分别是: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左、右内率。与“十六卫”相似,“东宫十率”的前“六率”辖有军府,军号分别是超乘、旅贲、直盪。而左右“监门率”和左右“内率府”与十六卫军监门卫和千牛卫一样,负责东宫诸门禁卫和侍卫太子。

显然,“十六卫”和“东宫十率”都是唐初长安城中最主要的军事力量。当然,由于“十六卫”和“东宫十率”中的监门卫、千牛卫及监门率和内率都不辖府兵,所以,争斗力比较小,常被忽略,只提作为府兵领导机构的“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其实,贴近皇帝和太子身边的防卫力量,兵虽少,有时也能其关键作用。

到唐玄宗时期,“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失去了经济根基,“南衙十六卫军”的战力大大减弱,而“北衙禁军”的权利和地位却不断提升,“十六卫军”逐渐弱化。

唐王朝把禁军的管理权与“卫”的管理权分开,这是为了形成互相牵制的作用,避免掌禁军或掌“卫府”的权臣擅权逼宫,同时,又让东宫太子、议政堂的右相和宦官首领分别执掌兵权,这全是为了皇帝能便于掌控军队。

剧中,禁军由郭利仕掌管,而“右骁卫”却归属于右相林九郎掌管,太子有他的“六率”,其中,属于“右卫率”姚汝能,是太子身边的人,而他因嫉妒而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到后来,对张小敬的态度才改变。

唐朝军队隶属关系的复杂性虽然有利于最高统治者的掌控,但却造成派系矛盾激化,内耗严重,影响治政效率,特别是御林军让太监掌控,造成了安史之乱后宦官专制的局面形成,使唐朝走向衰落。

总之,要更好地欣赏《长安十二时辰》这一部热剧,应多了解唐代的政治、军事体制,有历史知识作铺垫,对历史剧的欣赏,将是更有趣,更能感受到很美的文化韵味的。

张小敬和檀棋剧照

“五尊阎罗”张小敬是“不良人”的杰出代表,他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当过十年西域兵,是有名的“第八团”的兵,是九个幸存者之一,却被朝廷抛弃了;他任过九年“不良帅”,却因杀了县尉而被抓捕,被判了死刑;但他没有被处死,在上元节被“靖安司”司丞李必选中,拟发挥张小敬的黑白通吃的边缘能人,对付突厥狼卫,从张小敬的执着和能力中,李必看到了希望,于是,行事毫无章法,手段极端但又坚守军人本色的张小敬成了李必的最知心的合作者,当李必李必落难,靖安司大权旁落时,张小敬成了与狼卫较量的团队的主心骨,他表现出对朝廷的讨厌,对官僚也厌恶,但却又执着于拯救长安,保护民众,这个充满矛盾的“不良人”,被演员雷佳音表现得淋漓尽致,富有魅力。不过,唐朝真实的“不良人”恐怕是没有那么可爱和可敬,估计比锦衣卫好不了很多。

第四,剧中由郭利仕、陈玄礼掌管禁军,而“右骁卫”又是什么部队呢?

先说唐朝禁军,唐初,禁军又称“北衙禁军”,是负责专门防守宫城北门、扈从皇帝的帝王亲军。贞观年间,于二等户以上家庭中,高六尺、善骑射的强壮男子,训练考核后选拔为护卫,保护皇帝出游。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北衙禁军”分置为左右羽林军,至开元、至德之际,又扩大为六军,即左、右羽林、龙武军、神武军。后来,在“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在灵武(756年)登基之后,率由陇右入关勤王的神策军,进长安后,取代了“北衙六军”,成为中央禁军,因为神策军是由宦官势力控制的,后来,造成宦官长期专权的局面。

而剧中崔器兄弟两人拼死拼活想挤进去的“右骁卫”,是唐朝军队的“十二卫”之一。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初年仿照隋朝设置了管理军队的“十二卫”,而“卫”下设军府,唐太宗沿袭该制,其目的是把兵权集中在中央,实行“以卫统府”的制度。当时,全国设置了六百三十三个军府,归属于中央左右十二卫管领,每卫分领四十至六十个军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