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白富美嫁给凤凰男后“疯了”:这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白富美嫁给凤凰男后“疯了”:这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时间:2021-03-22 01:25:31

相关推荐

白富美嫁给凤凰男后“疯了”:这个道理越早明白越好

文/幸知在线特约作者 木子青

你那么优秀,为什么总担心他离开?

在我们姐妹圈中,雪儿的条件最拔尖。

脸长得像范冰冰,身材不输张雨绮,重点大学艺术特长生,有颜值更有才华。

同时,毕业后入职一家创业公司,跟着老板打拼近十年,公司已成功上市,作为上市公司高管,她手里的原始股市值已达几亿。

妥妥一枚白富美。

可是,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她的婚姻。

老公是她的高中同学,高中毕业后就没继续读书了,再次遇到雪儿之前,他一直在县城开汽车修理店。

是雪儿先追的他,而且是在她成为上市公司高管之后,一得知他还没结婚,就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这样的追求,简直让男方毫无还手之力。

于是在男人一副天上掉馅饼般的狂喜中,欢天喜地地和她走进了婚姻。

婚后的雪儿,对男人的事业开始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塑造。

提供资金,找场地,托人脉,买设备,用尽心思给男人在省城投资了一家4S店。

最后,她说:看着男人开着她买的宝马去上班的样子,她感到无比满足。

男人对她也算无微不至,从日常起居到各种纪念日,总是变着花样给惊喜。每次收到老公的惊喜,她都会被感动的稀里哗啦,总不忘在姐妹群中说一句:何德何能被人宠成这样。

男人给的一点点糖,在她眼里都是一座座的金矿。

可物极必反啊,男人的一点点疏忽,在她跟前,同样会演变成一场场激烈的恐慌。

比如,有一天晚上,她突然发消息给我:她发现她老公的手机突然设置了密码。

于是,由此发出一连串的追问:是不是他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会不会有了别的女人,是不是打算和她离婚了。最后甚至担心到睡不着觉。

类似情形,后来竟愈演愈烈,隔三差五就会上演一番。

明明自己很优秀,却总在婚姻中扮演弱势的角色,深入骨髓地担心被抛弃,担心对方出轨、被勾引,说到底,是依恋系统出了问题。

源自童年的依恋创伤

有句话讲: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雪儿成长于一个重组家庭,母亲在她三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后来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在她5岁时生下了弟弟。

在本来就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农村,哪怕自己的亲生父亲和爷爷奶奶,都是围着弟弟转,更别说继母了,所以,雪儿小时候的日子过得很辛苦。

她从小就很懂事,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因为她说:只有每次拿成绩单回家的时候,父亲才会笑着和她多说会儿话,然后顺便鞭策弟弟像她学习,而这也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她总说:对于父亲,她是爱而不得。她渴望靠近父亲,又害怕靠近,又害怕父亲真的被弟弟抢走。

所以她只有不断地努力,而在那个时候,她能让父亲看到自己的只有学习成绩。

可残忍的是,高二开学那年,由于家里供给不起自己和弟弟两个人读书,父亲要她退学。

无路可走的她一个人坐在学校后面的山崖边哭泣,正好被路过的同学看到,他了解情况后带着她一起去找老师,才知道学校有“勤学助学金”,她可以申请。

后来,她如愿考上了大学,大学期间靠奖助学金顺利完成了学业,也最终靠自己的打拼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

可在心理上,她仍然还是那个渴望被关注,害怕被抛弃的小女孩。她担忧,害怕,焦虑,无助,所以哪怕一点点温暖,都会被她放在心里记一辈子。

而她热烈追求的老公,正是那位当年陪着她去找老师的同学,或许,从他帮她的那一刻起,她就当他是心中的另一个“父亲”,所以才有后来不顾一切地追求和付出吧?

哪怕生理年龄已经成年,但是,只要童年的依恋创伤还在,人的内心仍然会发育不良,而内心那个小孩也永远幼小,羞怯地在阴暗的墙角缩成一团。

直到我们愿意去了解TA的需要和恐惧,连接并处理TA最初的创伤,TA才敢慢慢抬头,仰望,感受并成长。

不健康的依恋关系及其防御机制

根据心理学依恋理论,当人和人之间的依恋、边界被破坏,就会衍生出三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矛盾型依恋。

焦虑型依恋:指在情感上过度依附他人,在意他人的看法,尤其渴望被赞扬,当感受到依恋对象不能一如既往地关注自己时,就会害怕,恐惧,衍生出祈求与威胁。

回避型依恋:由于长期没有从依恋对象处获得对其需求的回应,所以他们习得性的使情绪感受和连接的需要相分离,然后努力自立,并通过建立“自立”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矛盾型依恋:既渴望被依恋对象关注,期待靠近,可在靠近后又害怕被伤害,既想靠近,又害怕靠近,不知道是该靠近还是该离开,充满着矛盾和不安。

有问题的依恋模式,会对成年后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雪儿和父亲之间建立的依恋模式,是一种混合着焦虑型与回避型,再到矛盾型的依恋关系。

焦虑型依恋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人,会不断因依恋对象的行为、想法、感受等,感到不安,甚至焦虑到抓狂,他们渴望关注,害怕被忽视,可内心深处却埋着一颗无能为力的种子。

无能为力,却仍想有所控制,就会让他们产生“过度警觉”的防御机制。

“过度警觉”的个体,总是有被拒绝、遗弃、忽视和虐待的恐惧,对他人有着极低的信任度。一边担心一边祈求,却是在不断地刺激和培养他人伤害自己的能力。

雪儿在发现老公的手机有了密码后的种种追问,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过度警觉的特点。

另外,雪儿在和老公结婚后出钱出力,给老公事业的各种包办,又是“过于自立”这种防御机制的体现,源于回避型依恋。

所谓的“为了他”,更是为了彰显我的力量。

而这两种依恋的混合,最后很可能又会指向矛盾型依恋,表现出:“我爱你不是,不爱你也不是,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的矛盾和恐慌。

打破怪圈,拥抱健康的依恋关系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即你是什么,就会吸引什么。

当自我健康的时候,我们会吸引健康的关系,也会被健康的关系所牵引;而当自我不健康的时候,则会吸引不健康的关系,也被不健康的关系牵引。

在依恋关系中,我们都追求安全型的依恋:即对他人和自己都有积极的观念,爱彼此是一件舒适的事情,相信你会为我着想,相信当我悲痛时可以向你寻求支持和帮助。

安全型依恋的建立,可以着重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建立“安全型依恋”的关键,是要能够做到“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指有能力感受并经历不幸,而不回避;有能力觉知不幸的来源,以及自己当下的需要;有能力去对抗不幸的经历。安全型依恋的核心是爱,而“自我同情”是对自我的接纳、理解和爱,调节着自我对当下自我,过去自我,以及将来自我的反应。所以,“自我同情”是走向安全型依恋的关键。“自我同情”的建立,需要有只会启动“防御机制”到能够做到“关系识别”的转变

“关系识别”的核心是自我识别,即识别自己内在的不安、恐慌和需要。要先放下对这些情绪的“防御”,自我觉察,接纳过去不幸的经历和感受,甚至敢于让伤口曝光,让伤疤在发声和透气中获得疗愈。最终让自己从受害者的角色,转变为胜利者的角色。防御是本能,却往往分不清楚真正的问题是什么?而只有“关系识别”,才能帮助人建立正确的心智,识别彼此的连接和边界,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训练并提高依恋关系的“关系识别”力

首先,从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开始,和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一起建立一个安全的基地。其次,审慎地思考所有的感受和经历,并尝试针对不舒服的感受发展出耐受性,同时,随时准备好接受拒绝。最后,平静的接受所有的结果,看到自己的需要。依恋关系的识别力,就像一道光,帮助你穿透内心的迷雾,建立正确的心智,不再困于对关系的恐慌,既不倨傲与他人,也不自怜自艾。心中有了光的人,无论走到哪一步,也都不会再迷路。

作者简介:木子青,EAP心理援助师,国家二级人力资源管师。喜欢阅读,喜欢写字,勇敢追梦,坚持每天靠近梦想一点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