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江苏一小学生公交车站写作业: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答案是……

江苏一小学生公交车站写作业: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答案是……

时间:2022-04-25 11:55:00

相关推荐

江苏一小学生公交车站写作业: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答案是……

· 正 · 文 · 来 · 啦

有内驱力的孩子不用家长操心前两天,江苏有位小学生在车站自觉写作业,引来一众家长羡慕的眼光。

而且,孩子写的还不是学校的作业,而是妈妈布置的作文。路上车来人往,人声嘈杂,他就坐在公交站台座椅上,全神贯注地写作文。车站对面小区的保安说这孩子经常在车站写作业,学习上从来不用大人操心,而且成绩很好。陪写作业是多少老母亲难以言说的“隐痛”,吼叫是常态,发火是日常,更有的气到心梗,有的拍断手骨。这样不用督促就能认真完成作业的孩子,真是让人羡慕。其实,这孩子之所以能够自觉完成作业,是源于满满的内驱力。斯坦福大学教育学专家丹尼尔·施瓦茨教授曾说:“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的终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内驱力是孩子的内心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的积极力量,这种力量是无意识的,最原始的,能驱使孩子去改变,去行动。拥有内驱力的孩子就像在身体里装了个小马达,自主学习,不用家长操心。

拥有内驱力的孩子更优秀今年高考,重庆15岁的姜明宇考取了667分的高分。他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父亲长大。多年前的一次意外,让父亲的身体不能做重活,奶奶也身患恶疾。家境贫寒,缺乏父母的细致照顾,姜明宇可以说一直像小草一样在野蛮生长。可是这样的教育环境却孕育出了如此优秀的姜明宇,这要归功于他强大的内驱力。姜明宇自小无需催促却热爱学习,家境贫寒但仍然保有对知识的渴望,持续提升自己的想法。

在不断的知识探究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理想目标。他的梦想是将来可以搞科研。为了做科研的梦想,他学习兴趣高涨,不仅热衷于化学实验,各科成绩也都非常优秀,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小小年纪就考入了理想中的大学。正是强烈的目标动机使姜明宇形成了强烈的内驱力,让他能够克服困难,追逐理想。内驱力是孩子的内在动机,它来源于人的内在渴望,而非外部刺激,它让孩子产生出主导自我人生,通过努力变得更好的渴望,驱使孩子自主学习。真正热爱学习的孩子一定是源于自身想要学好,而非家长的逼迫或奖励,他们对学习的热爱不会随着某一学习阶段的结束而消失,相反会越来越浓厚。心理学家米哈里曾经提出心流的概念,当一个人全神贯注于某项活动就会产生心流,这种心流会让人持续兴奋并获得充实感,进而让人收获幸福感。内驱力会让孩子进入“心流”状态,让他们不以学习为苦,相反会通过学习收获幸福感,所以从古至今,会有那么多令人称道的勤学故事,头悬梁不是不困,锥刺股也不是不疼,而是勤学收获的幸福感要远远大于困倦和疼痛,让人欲罢不能。这样的学习状态自然也就能够收获更好的成绩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呢?孩子学习没有热情,上课听讲老走神;回家不爱写作业,一写作业就尿急。这是多少老母亲的切身之痛。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的内驱力出了问题。只要我们耐下心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孩子不仅会爱上学习,还会收获更加多彩的人生。一、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家长,能理解并尊重孩子身上的特性,孩子就能发挥自己所长,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正如村上春树所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坚持自己喜欢的事,孩子更容易收获内驱力。,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青蒿素期间,她遭遇了丈夫下放,母女分离,但她始终不曾放下梦想。

她坚持翻阅中国医学古籍,研究2000多个苦药方、200多种药草,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的这种执着和热忱,我们可以从她曾就读的宁波效实中学校长公开信中,一探究竟。是一直在追求的是‘着眼未来,兼顾当下’,我们希望,每一个效实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教育下,发现自己发展的可能性,学会规划,学会利用相对自主的时间,学会专注,学会积极思考,承担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起点,更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基础。”这种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的校风给屠呦呦对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每个孩子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存在,都有其不同的个性特点。而这些个性特点就是孩子内驱力的最初来源。从心理学中我们得知:需求是个体身长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激发人行为的原动力。需人的活动总是受需求指引,而内在成就感就是激发孩子行动的最好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理解与尊重的教养方式会满足孩子的尊重需求,更容易唤醒孩子的心灵。理解并尊重他们的个性,能够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从而让孩子形成积极、热情、自律、坚持等一系列良好的品质。二、鼓励并引导孩子树立目标。北京大学徐凯文曾提出 “空心病”,患有空心病的人迷茫、空虚,惶惶不可终日。据调查,北大一年级新生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有40.4%的学生甚至觉得活着也没有意义。究其根本是缺乏目标,进而缺乏内驱力。所以,身为父母,我们要鼓励并引导孩子树立好目标,激发他们的内驱力。电视剧《小欢喜》里,方一凡想参加艺考,虽然母亲一再反对,但父亲方圆却下定决心帮助儿子。他先是找专业老师看孩子是否具有艺术气质,然后将家里压箱底的35年没变的艺考必备书翻出来给儿子,鼓励和引导孩子考艺校。

最终,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方一凡一改常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艺校。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只有追逐你想要的东西,那才是动力。目标之于内驱力的作用可见一斑。有学者研究表明,哈佛大学有近八成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内驱力,来自外力的作用只占了12.6%。而这样的内驱力正是源于清晰的目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内驱力它是由内而外的,是自发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而目标就是内驱力的最大来源。就像钜盛华的财富顾问杨帆说的:“内驱力,是人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或者愿景,他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那种不由自主的、破土而生的,那种凤凰涅槃的内在力量。它就是一种本能的生命力,存在于你的意识里,每个人都有,你需要把它激发出来而已。”同时,对于孩子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梦想得到家长的肯定和支持,这能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体验过程。这种良好的体验会在脑神经元里得到正向强化。而这样积极的体验能激发一次又一次的积极影响自动发生,从而引发一连串的良性循环。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鼓励并引导孩子找到目标,激发出他们无穷的内驱力。三、不替代,让孩子享受成就感经验之所以宝贵,是因为那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取舍,唯有不替代,让孩子自己干成一件事,从而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内驱力。《育儿的逻辑》的作者宋明妮曾说过: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就是让孩子只要干一件事就一定要干成。女儿刚开始上学时,字经常写得歪歪扭扭。她没有对孩子说,你的字写得很难看,然后手把手教她写字,而是告诉孩子“你看看你写的这个字和前边印的这个字有什么不同吗?”当她的不同越来越少,她的字就会越来越好看。交作业时,老师就会在写得好的地方画圈,她就会受到鼓励,从此爱上写字。这样,写字就变成了找不同的游戏,孩子乐此不疲。放学后,她回家就想写字。她心里会认为,写字并不难,我自己能干好这件事。最终,这种学习热情,会内化为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喜欢上学习。从心理学上说,这是父母外在驱动性语言作用在孩子身上,激发孩子内驱力的结果。这个内驱力,能持续发力,帮助孩子把干不好的事慢慢变成干得好。这个过程可能会漫长到用尽一生。像屠呦呦,袁隆平,贝聿铭,他们的一生都是只干一件事,并且干成了的。

知乎有个问题:为什么要培养小孩的内在学习动力?有知友回答:培养小孩内在的学习动力会让他们受益一生,也会减轻父母的压力。作为家长,与其吼叫千遍,不如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引导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战国策》有句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成为快乐阳光的“实心人”,我想这才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爱。

文章作者||尚言心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