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徐达曾两次放跑元顺帝 常遇春怒参徐达 朱元璋为何不处置?

徐达曾两次放跑元顺帝 常遇春怒参徐达 朱元璋为何不处置?

时间:2019-12-01 08:03:57

相关推荐

徐达曾两次放跑元顺帝 常遇春怒参徐达 朱元璋为何不处置?

字数:1329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至正27年(1367年)11月,朱元璋一边筹备建立大明王朝,一边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大军进行北伐。

徐达的大军一路进展顺利,洪武元年(1368年)7月底,徐达攻克通州,包围元大都。然而就在这最关键的发起攻击的时刻,徐达却意外地命令部队在通州修整7天,而且在包围元大都的包围圈上,留下了一个缺口。

“围城必缺”,何况是元朝的国都,墙高池深,人口众多。果然7天后徐达命令部队对元大都发起攻击,毫无意外的是,元大都几乎变成了一座没有任何守卫的城市。就在这7天里,元顺帝带着嫔妃和大臣们从建德门出逃,从容地逃到元上都去了。

但是让常遇春等人疑惑的是,徐达似乎是故意放走元顺帝的,因为徐达似乎一直准确得到元顺帝已经逃离,而且暂时不可能被了追上,才下令进攻元大都的。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更是进一步证明了常遇春等人的想法,徐达就是故意放跑元顺帝的。

到了10月份王保保在韩店重挫明军,元顺帝得知消息,很开心,封赏了王保保为齐王,叫他赶紧“光复”元大都。但是结果很打脸,王保保在山西的老巢被徐达给端了,自此元朝的势力基本上退出了中原。

元顺帝很沮丧,身体也不行了,连朝都不愿上了。到了至正29年,也就是洪武2年(1369年)6月13日,明军又来了,徐达又包围了上都,结果徐达估计重演,要知道元上都可没有元大都那么高墙深池。徐达继续开了个口子,故意等着元顺帝逃跑。结果元顺帝跑去了应昌,最终病死在了那里。

这下常遇春真的就出离愤怒了,准备上书朱元璋,徐达两次放走元顺帝,这岂不是通敌卖国?

但是徐达说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足见徐达不只是一个军事天才,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元顺帝虽是夷狄之人,然而毕竟曾久居帝位,足以号令天下。如果他被抓到了,让皇上如何处置?”

的确这件事情应该是徐达再三深思过的,即便朱元璋没有和徐达讨论过这件事情,但是很显然,徐达所做的这个决定也是完全符合朱元璋对元朝的既定政策的。除了打,更重要的是拉,当然拉的不是元顺帝,而是元朝遗民的人心。

第一次故意放走元顺帝,是因为当时元朝在北方还有非常强大的势力。特别是山西、太原这些重镇都还在元朝的手里,向来北伐难成功。华容道捉放曹,元顺帝不死,北方的割据势力都还有个掣肘,便于自己分而击之,各个击破。就像后来王保保不是为了“光复”元大都,哪来让徐达寻得机会剿灭他的老巢?

第二次故意放走元顺帝,更多是为避免做左右为难的选择题。而这次朱元璋从出兵开始,打着的旗号,其实就是为了做好统战工作。北方新复,尚未稳定,多民族杂居较多。如果朱元璋杀掉元顺帝,北方各族必然人人自危,奋起与大明为敌,北方得而复失,也绝不是说笑。如果不杀元顺帝,尊他为王,那么自己出师之名必然名不正言不顺。自己北伐檄文“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元顺帝就是胡虏,而如今你尊他为王,哪怕跟此前的一样流放到某个地方,都代表了你的檄文说的就是一句假话。所以无论如何处理对朱元璋都是难题。

而最得力的下属就是从来不把难题交给领导。所以徐达此举堪称完美。元顺帝这个尊号,其实就是朱元璋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赐予的。等朱元璋坐稳天下之后,他正式承认了元朝的衣钵正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