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纸建筑”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纸建筑”

时间:2023-12-06 14:04:13

相关推荐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纸建筑”

有一种人是哪儿发生灾难,他就去哪儿,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建筑师坂茂。

他的作品可能是建筑作品中预算最低的,但是却让全世界看到了希望。

,又一位日本建筑师获得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茨克建筑奖”,成为日本第7个获得此殊荣的建筑师。坂茂于1957年出生于日本,1977-1984年之间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及库伯联盟建筑学院,在此期间曾为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工作。毕业后,坂茂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作品多具有自然、轻盈的特点。1995年,坂茂担任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顾问,此后一直致力于灾后过渡性建筑的研究与实践,被视为极富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他对自然材料的运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将纸筒应用于抗震救灾临时性建筑中,体现了一个建筑师对于材料语言的创新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纸作为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日本后,除了用作书写外,还被用来制作屏风和门窗。由于纸具有吸湿作用,这些门窗能发挥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而且光线通过纸屏风或门窗后变得柔和朦胧,有一种独特舒适的美。虽然纸作为建筑的围护结构已有先例,但是真正作为结构建材还是从坂茂开始的。

一、纸是如何成为他手中的钢筋水泥

①结构

首先摆在坂茂面前的是纸材料的结构形式。 1952 年富勒曾用纸造了一个三角形多面体构成的穹窿,他把纸作为面型材料运用,而坂茂则想到了纸筒,他第一次做阿尔托的作品展廊用的是传真机纸筒,纸筒既保留了其源自木材的自然本色,又克服了木材自然瑕疵方面的不足。坂茂则认为纸建筑与采用石头建造的古希腊建筑一样,都是通过材料的累积来承载荷载,纸被做成筒状来增强力量,石头被砌 成增加厚度的墙体和圆柱来承载,这些都是遵循材料的本性。

②性能

其次是纸材料的各种性能方面的提升,作为结构材料,必须对其性能不断实践、测试、修整、再实践多次循环,以寻找最佳性能参数。结构工程师Gergo Matsuide 和早稻田大学的松井源吾参与了纸建筑结构技术的研究,并给予了坂茂很多有关结构和构造的启发。从 1991 年在诗人书库这一建筑的技术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技术研究方面的情况,该建筑的实验目的是纸筒在恒定荷载长期影响下的变形,试验中,承受恒定荷载的5根纸筒放在室内,每根直径 100 mm,厚度 12.5 mm,长度 400 mm,恒定荷载是 1000 KN( 取值为小于纸筒 1 /3 抗压强度),每 隔一星期测量一次,检测纸筒的长度变化以及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为期一年。由实验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尺寸变化是由相对湿度引起的。结构工程师 Gergo Matsuide 与坂茂还测试了在不同条件下和环境中纸筒的张力、挠度、压缩、伸缩等。

③物理

“纸”用作建材除了力学方面的性能提升之外还需要热工等物理方面的改善。 中国的传统工艺或许给了坂茂一个纸防水方面的启示,明朝 《天工开物》 提到: “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除了选用特殊的纸外,还需要浸泡桐油。纸管作为主要的结构构件,安装前通过内外清漆浸泡以及表面涂抹聚亚安酯的工序来达到防水防潮的作用。在成都华林小学的建设中,其屋面采用的是半透明波纹板、木夹板和泡沫板 3 层复合来满足屋顶的热工性能,横向围护墙体采用当地生产的塑钢门窗,山墙面采用的是木龙骨、石膏板和泡沫板,屋顶开设的圆洞白天 能够投射舒适的漫射光,提供较好的日间采光。据一位参与该小学建设的志愿者描述,当时在灾区接触到的大批量建造的工业化板房,热工性能非常差,隔热通风问题非常突出,钢板内部隔热泡沫非常稀松单薄,以至于板房在太阳的烘烤下成了烤箱,两侧开窗面积过小,窗户位置太低,不能形成有效的通风流通达到降温的效果。相比之下,坂茂的华林小学屋面3层材料都起隔热作用,尤其中间泡沫板厚实,再加上两侧开窗面积合理适当形成有效通风,起到了隔热的作用。经过性能提升的纸筒作为建材具有以下的特点: 保留了纸源自木材的自然本性,温和优雅,经过处理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作为承重结构,是“进化的木材”; 纸筒中空质量轻,便于搬运与组装,而且适合工业化生产需要的批量生产;纸材料绿色环保,可回收性好,纸筒可以拆除异地拼装,也可以回归纸浆,循环使用。

二、纸建筑的连接方式

坂茂的纸建筑按其结构形成和构造连接的方式 可以分为阵列式、栅格曲面式和屋顶框架式。

①阵列式

在坂茂 的纸建筑作品中,以阵列形式展现的有 1989 年明古 屋博览会建造的“水琴窟的东屋”、三宅一生作品展 廊、自宅、Paper Dome 等。

图 1 水琴窟的东屋

图 2 新西兰硬纸板教堂( 左) 上海世博日本产业馆( 右)

②栅格曲面式

纸建筑的另一种形式是栅格曲面,采用这种形 式的有 2000 汉诺威世博会的日本馆、Paper Dome、 年蓬皮杜中心临时工作室等。

图 3 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

图 4 临时工作室( 左)九龙双年展展馆( 右)

③屋顶框架式

纸建筑的屋顶框架这种形式离我们比较近,坂茂的四川成都华林小学采用了这种连接形式。

图 6 成都华林小学

图 7 华林小学构架连接

什么是建造?

官方解释为:打造一些楼房等建筑,制造依照规划而建,造成规划的实施。

“建造”一词确立制定出自《后汉书·李通传》:“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建造大策,扶助神灵,辅成圣德。”“建造”可以是动词也可以为名词,比如建造教堂(动)、建造类型(名)。

那么大家知道建筑设计的主要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

建筑的功能、空间、结构、形态之间有着无形和必然的联系,一幢好的建筑必然是功能、空间、结构、形态的结合体。合理的建筑功能可以充分的利用和划分空间,空间的合理利用必然会有好的结构,有合理的内部功能、空间和好的结构,好的形态就自然而然的生成了,反之亦然。设计一个建筑的正确顺序:

建筑功能→空间形式→建筑结构→外在形态→材料选择

本次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的建筑要求是运用纸材料造一些纸房子,相比于永久建筑,“纸建筑”具有独特美学,而且“纸建筑”还具有绿色环保可循环使用的优点。这些临时性建筑有着灵活变化和可拆装的特点,但其实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鲜少考虑结构问题,只要能用雪弗板粘起来就行了,一般注重的还是建筑的空间划分和外在形态,当然建筑的功能也是绝对不会被忽视的。然而真正建起来的建筑则这四点缺一不可。

纸作为本次造物节的建筑材料,只有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从而巧妙利用;既有创意又保持结构稳定,同时兼具美学品质,才能使其发挥纸建筑的真正“实力”。

案例分析:

从卢旺达出发,从纸木宅开始

对 1994 年卢旺达大屠杀的救助,成为坂茂人道主义建筑生涯的开端。当时他就向联合国难民署提出了用硬纸管建造收容所的想法,并最终受聘成为顾问。1995 年,日本阪神遭遇大地震,坂茂开始着手将其对临时过渡建筑的研究运用到灾后救助实践中,首次尝试采用纸板材料打造的灾民应急庇护所——纸木宅在当时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实现了短时间内的快速搭建,成功帮助了不少民众。

1995 年,坂茂为阪神地震灾民搭建的纸木宅

以纸管和木料在神户搭建的教堂

而后,纸木宅便成为坂茂团队援助灾民的基础:1999 年纸管和织物为卢旺达大屠杀幸存者建造临时帐篷;2000 年土耳其地震后,经过改良和加大的纸木宅更加适应当地环境和使用需求;2001 年印度地震,就地取用废弃材料搭建的纸木宅既相互区隔,同时也保证通风、驱蚊。

卢旺达大屠杀幸存者的临时帐篷

为 2000 年土耳其地震灾民搭建的纸木宅

2001 年印度地震后搭建的纸木宅有了进一步改进

在后来的印尼海啸、东日本大地震等等援助项目中,坂茂团队持续着对纸木宅的不断改进,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考:在特殊情况下,建筑可能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

“连续十几天呆在一个没有隐私的公共空间,他们精神上是很紧张的。有了小隔间后,女人们就可以每天换衣服,并给婴儿哺乳了。”在 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坂茂站在灾民的角度解释了他设计纸木宅的初衷。

东日本大地震后,坂茂用纸管和织物为集中收留在大型场馆的灾民创造了可单独居住的空间。

从中国汶川到新西兰基督城,从小学到教堂

纸木宅的成功运用给了坂茂很多启示,带着同样的设计理念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他和他的团队开始了更漫长也更有意义的探索。

年的汶川地震在摧毁无数住所的同时也对当地学校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破坏。一周后,坂茂团队奔赴当地与志愿者们以纸管为原材料,在一个月内建起一座临时小学——成都市华林小学,包括 3 幢房屋,9 个教室,占地 500㎡,成为灾区第一个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而这对于当时陷入灾后绝望精神状况的灾民甚至当地教育系统、政府来说,其带来的积极鼓励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建筑本身。

被地震摧毁的克赖斯特彻奇大教堂

年 2 月,新西兰基督城的标志性建筑——克赖斯特彻奇大教堂被地震严重破坏,这对刚刚经受完地震的当地居民而言意味着另一种精神意义的倒塌。受到当地邀请的坂茂团队迅速赶到基督城,他们对纸管材料进行了重新切割和角度调整,最终建成一个具有高硬度的且环保的临时大教堂,并且可同时容纳 700 人。

新西兰基督城纸教堂

事实上,类似可举的例子还有很多,而我们可从中看到的看似已远远超过了建筑本身的概念,实则却是对建筑本质的回归——发挥建筑最原始的使用价值,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庇护,这对于因为灾难而毁灭家园的人而言,是最为直接和迫切的需求。

“坂茂大部分作品的基本特征都带有实验性色彩。他不仅在面对问题和挑战上,而且还在建筑工具与技巧上都拓宽了建筑领域。他善于发现标准部件及普通材料,诸如纸筒、包装材料和集装箱等的新用途。”凯悦基金会主席对坂茂在建筑结构和材料上的创新颇为赞赏,而走出所有为灾民提供的援助项目,其实我们也不难看到坂茂不断尝试的脚步。

1995 年建于日本东京的幕墙宅,以织物作为墙面,在保护了居住者隐私的同时,也探讨了建筑与周围环境间可能的全新的沟通方式。

2000 年汉诺威世博会上,坂茂设计的日本馆完全采用再生纸打造,其拱筒形主厅由交织成网状的纸筒组成,并用织物和纸膜进行内外部围护。在长达半年的世博会举办期间,日本馆经历了烈日暴晒和刮风下雨,既很好的完成热量阻隔也不曾漏雨,让全世界对坂茂和他的纸质建筑刮目相看。有意思的是,最终日本馆在拆卸后运回了日本,并制成小学生的练习本再次循环使用。

位于日本埼玉县的“裸宅”是坂茂在 2000 年为客户打造的家庭住宅。裸宅以透明瓦楞塑料板作为外墙围护,白色腈纶材质搭上木架则为室内墙面,透光板打造的隔层带来日式传统障子门的感觉,而为了完成客户“不能有任何家庭成员被孤立”的要求,坂茂干脆将四间个人居室装上可自由移动的脚轮,整个房子内则为一个两层楼高的巨大空间。

年,坂茂参与打造的蓬皮杜梅斯中心对外开放,其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编织草帽,并打造了一个以木条格子为框架的屋顶以提供更好的通风性能。

年上海世博会,坂茂用纸管和竹料设计打造了日本产业馆的主题秀馆。

坂茂的纸管屋设计履行了一个建筑师平凡的义务,却为灾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平凡的变化。他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探索材料可能性、在灾后建设中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也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向人们说明:建筑师可以做到的,远远比一张图纸的完成、一座建筑的完工更多、更有意义。

“风语筑”建造节作品欣赏

每年六月初的一个周末,同济大学都会举办一次充满创意的嘉年华。这一重大活动就是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暨 “风语筑”塑料中空板建筑设计建造竞赛活动于6月6(星期四)-6月9日(星期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场顺利结束。本次国际建造节吸引了13支来自美洲、欧洲、大洋洲及亚洲建筑院校的学生代表队、19个国内建筑院校一年级学生代表队以及包括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创意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和浙江学院的 16 个一年级学生代表队,他们将总共设计建造 48 栋塑料中空板建筑。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现场搭建。纸材料通过多种连接方式构架出各具风格的建筑形态,体现了中国传统空间的塑造方式和文化元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