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社区康复——打通康复医疗最后一公里

社区康复——打通康复医疗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3-01-13 15:39:47

相关推荐

社区康复——打通康复医疗最后一公里

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的简称,是指依靠社区(即城市的街道、农村的乡镇)的基本力量,为社区内的居民提供最基本和必要的服务。为了实现使社区内的残疾和残障者(包括急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者)能通过预防性康复和康复治疗、康复训练,使这些人都能控制在社区内(基层)进行康复活动,更具体的说就是依靠社区本身的资源(人力、财力)组成以基层行政领导、卫生、民政、残联、公安、教育、家属和残疾人代表参加的社区康复医疗领导网和医疗工作网。

历程回顾

社区康复思想最早产生于20世界40年代,70年代受到广泛重视。在1994年,国际劳工组织(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了一份关于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CBR的联合意见书,其目的是推广CBR服务的方法。

我国社区康复是20世界80年代中期,从西方国家逐渐引入并在康复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86年我国正式开展社区康复类似工作。

1990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包含“开展社区康复工作”重要条文,为开展社区康复和设置康复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1997年《关于卫生改革发展的决定》,再次强调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残疾人康复工作。

1999年李岚清副总理指出“逐步建立以老年病预防,康复保健为主的医疗护理康复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

虽然我国社区康复还处于试点阶段,但是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社区康复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基础工作人员,康复意识也在社会范围内逐渐增强,为社区康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社区康复在国外的发展模式

我国社区康复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社区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社会医疗合作型(CBR模式)、社区康复治疗附属某区域性大型医院模式、社区康复与社区卫生站合作捆绑模式及社会力量单独办立社区康复或者康复医院模式。

存在问题

1、 资源配备不足且分配不均

我国有超过8500万残疾人,其中有75.4%生活在农村和基层,而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且社区卫生场所中心56%没有设立康复科。

2、 社区康复观念淡薄

许多人并不了解社区康复,更不可能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3、 各级医院之间没有形成有效联动

转诊机制未建立,无法实现康复治疗的高效配合。

4、 专业康复治疗师人才配备不足

社区康复人员以初级职称为主,一年中只有25%的康复人员参加过康复培训。

5、 经济因素

医保对康复治疗方面覆盖范围较小,经济因素也成为制约社区康复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决途径

1、 康复医联体建设打破资源集中

将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形成医疗机构联合组织。从而实现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资源共享。开展康复分级诊疗,制定双向转诊模式,打通康复快捷转诊通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打破资源过度集中状态。

2、 加强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加大力度开展人才队伍建设。

3、 加强科普宣传力度

通过媒体平台和社区宣教活动加大康复知识理念的传播。

4、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社区康复工作条例建设,加大社区康复治疗医保覆盖范围,真正解决民之所需。

5、 创建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加大人工智能在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推进远程会诊模式的普及,使资源得到高效运用。

6、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

利用国家及社会提供的资金,配备必要的康复设施,建设无障碍通道,建立残疾人教育基地等。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社区康复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撑,但是社区康复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尚处于试点实践阶段,如何走出中国特色,创新中国模式是社区康复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文献参考:

《青岛医药卫生》第37卷第1期

《医学信息》11月第24卷第11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4月第4期

《首届中国康复医院院长论坛》分论坛-分级诊疗下医联体与社区康复的探索

编辑:申卫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