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欧洲画报看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看文化调性

欧洲画报看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看文化调性

时间:2023-09-10 12:14:07

相关推荐

欧洲画报看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看文化调性

书名: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欧洲画报看日俄战争编 者:赵省伟出版:中国画报出版社9月

今天琵琶反弹一次。

按往常,这套《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欧洲画报看日俄战争》,怎么着也得用这套书副书名的视角——欧洲画报如何看待日俄战争。可是翻读的过程中,突然有了反向的欢愉,也就是,透过欧洲画报对日俄战争的报道,我又看到了欧洲画报本身的文化调性。

端的是可喜可乐。

有关日俄战争,不用多说,人称“第零次世界大战”,历时19个月,日俄双方不但运用大规模军队和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还夺去了10万多人的生命,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形势造成的影响也是史上罕见的。当然,大清当时的尴尬,也遗传到今天,成了中国人的尴尬,导致了我们欲说还羞的窘境。

有关这套书,可说的倒是多了,全书共收录英法意三国画报500余张版画及原刊报道19万字。它是1前的西方媒体观察,国内难得一见的日俄战争影集像,110余份欧洲彩色石印版画尘封百年后才获发行……一句话,透过别人的文化瞳孔与照片插图,直接观摩当年的日俄战争及西方各国的文化调性。

我今天的重点,在最后一句。

之前我没有注意过这个方面,这次翻阅全书,越翻越乐——当然,鉴于我是个地理盲与军事盲,所以各地如何展开攻夺战的,也就是说,战争过程如何推进的,我都快速翻阅过去了,我注焦的是,英法意三国画报各自的站位,及其背后的文化调性。

文化与血脉上,英、法、意与俄国都算是近亲,但战略上,日本是英国的小伙伴,法国是俄国盟友,意大利有些远远地旁观。这就决定了英国画报似乎更偏重日本,法国天然倾向俄国,意大利有些不疼不痒。

日俄战争十年前,日本与大清,有过一次拉练,大清以惨败告终。可能是西方视角下,大清依然是半文明或者半野蛮国度的原因,所以,西方媒体在报道日本一方时,虽然不得不肯定它的战绩,但对它战争中野蛮的一面,也作了尖锐批评。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五年后的庚子之乱中,日本反而成了八国联军中纪律最严、相对文明的一支,这叫国际形象塑造吧。等到十年后的日俄战争,日本就做得相当成功了。所以英国画报对日本全是赞扬,什么精湛的技术,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真正的勇士,一流的战斗民族,完美的后勤,高效的补给,最先进的医疗。甚至,连医疗都是最人道的,对俄国伤兵的待遇,那叫一个高:在四国岛松山市,大批俄国俘虏“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日军给伤兵提供的是最现代的护理,他们的外科医生是首屈一指的,除了日军伤兵外,被俘虏的俄军伤兵同样受惠于他们的高超医术”;“日军在战争中除了表现出举世无双的英勇迅捷外,似乎还急于表明它像基督教国家一样仁爱友善。日军不仅给予俄军被俘伤员最好医护,甚至修缮死去敌人的坟墓”;“日本人对伤员的安排令人钦佩。作为《日内瓦公约》的最新成员,日本是最先将医院与急救工作的效率提升至现代化最高标准的国家之一”;“尽管非常紧张,但日军医院在进行医疗安排时,却对日俄重伤员一视同仁”……

英方报道中,中国人还有索赔代表团呢。就是土地毁于战火,这些农民还去凤凰城找日本人索赔了。当然,日本俘虏了俄方士兵,大清人民也伸着脖子去围观。俄方士兵的尸体浮到了水面上,中国人用石子砸着玩儿,而日本人是把尸体打捞上来埋葬——日本人自己的尸体,大都是火葬,就地火烧。

相形之下,法国画报的站队意识就比较明显,没有英国画报理性客观。说日俄之间不宣而战,英国的盟友日本再次向世人证明,不仅英国人背信弃义,日本人也同样不是好东西。有关日本人学习西方先进文明,英国画报夸日本人有着非凡的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法国画报却是骂,说日本人最擅长抄袭模仿——哼哼,但是现代化的精神内涵岂是那么容易就被他们复制的?

同样反映法国画报站队意识的,就是日俄双方的战斗精神。说俄国,就是拒绝投降,视死如归,光辉史册,英勇壮举啥的。说日本,就成了视生命草芥,拿人不当人。

笑死我了,同样的行为,它能有两套评价系统。

最惹我注目的,是法国画报的煽情。众所周知,虽然俄国也是战斗的民族,但日俄战争中,确实技不如日。那谁说的?技术不够道德凑。打不过日本,只好道德煽情。比如说大连的战役中,31名军乐队不顾生死现场奏乐,最后死得只剩下15名才停下来——军乐是停了,但这15个人却是操起了武器,亲自向前冲了。

法国画报还有一个价值偏好,就是用女人煽情。一是宣扬旅顺战役中,斯特塞尔将军夫人因照顾伤员而受伤。二是宣传俄国正在组建哥萨克女骑兵团云云。三是说海参崴炮击中,俄军要撤退了,但是让科夫上校夫人不顾个人安危,必得从炮火的废墟中找回丈夫的军旗才撤退。这叫让科夫夫人舍命护军旗。那啥,法国国内的报纸居然提议,我们法国大概有300名上校夫人,她们应该向让科夫上校夫人写信致敬,并且送上一面锦旗,上写:法兰西上校夫人向让科夫上校夫人致敬!

光女人还不够,还得孩子也上场。日俄战争中,俄国出现一个所谓的旅顺小英雄,14岁的尼古拉·佐艾弗。又是送鸡毛信,又是传送军情,又是被日方俘获,又是逃跑出来还拆毁了日本大炮。

这种配方你是不是看得很熟?

相形之下,意大利画报最好玩,那叫一个懒,或者说,不负责任。三国画报,英国最多,法国次之,意大利画报的当量少得可怜。一丢丢的内容,但就这一丢丢,却甚是风情,说什么光看前线发来的电报,就让人遍地生寒头皮发麻。那啥,要把日俄战争中的一些战役讲清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并会再次引起我们的悲痛,那啥,咱就啥也不说了罢,就用插图代表我们的语言,大家还是看图吧。

笑死我了,想起了传说中的意大利男女,都上床了,或者说要结婚了,男主人才想起问女主人,亲爱的,你叫啥来着?

我叫无名小英雄好不?

画报中也深刻地反映了我大清人民的调性。这就不分英法意了。我总结了一下,基本是把大清人民比作钟摆,不知道该跟谁亲。红胡子受雇,替日本人攻击俄方;通古斯人谁都攻击;普通劳工谁给工资就给谁干,而且是欢天喜地的干,因为工资高嘛。甚至,大清人民卖个白菜,白菜篓里都背个日本间谍。还有,假装丧葬,棺材里也是活生生地躺个日本间谍。

这种调性其实还是次要的,另有一种调性,叫我看了凛然,就是他们对清朝国运的预估。说:清朝有两种可行的改革方案。其一是渐进式改革,自然发展;另外一种是通过革命,驱逐当下这个王朝的统治者,实现彻底变革。因为清朝辽阔的地域和松散的治理结构,后一种方案并不适用,而如果想产生理想的结果,可能需要数十年温和的改革。

说得也太准了。当日本的外科医生都上了战场,组织了高效的医疗队的时候,中国的外科医生,却迷上了政治。我说的是中山同学,他所谓的革命,就是直接割下一个美国共和肾器,外挂到中国的身体之上,希望它能盘活中国这块三千年的老体。

对日本调性的预估,有一个细节更让我凛然,说的是,日俄战争爆发前,海军大臣山本权兵卫邀请东乡平八郎到自己私人办公室面谈。山本将军将日俄会谈全过程谈了一遍,并把战争发生后可能发生的每个阶段都推演一遍,用时至少两个钟头,然后很荣幸地宣布,天皇陛下授予您大日本帝国联合舰队司令一职!东乡平八郎回了五个字:定不辱使命!

按一般规矩,人家滔滔不绝俩钟头,你总得回扣人家几分钟吧,没有,这家伙,就这五个字。然后,办公室里就是长长的沉寂。海军大臣耐心地等,等了半天,东乡站了起来,一言不发地,退出去了。

这就是日俄战争前,日方的舰队司令。打脸的是,欧洲媒体如此评价东乡:“他是中国哲学家王阳明的追随者,我们对王阳明的作品并不了解,但他的学派强调心灵安定。修习阳明心学的人,最看重的是精神的平和宁静,即一种炮弹在脚边炸开、刀在眼前闪着寒光也不会受到影响的状态”。

气死人没商量。

阳明不是我们的么?怎么成了他们的文化调性?

旅顺港最后的结局,也让人凛然。当时俄方守军经过会议投票,来决定是否投降。认为之前8个月的抵抗,已体现了俄军的忠勇,并且为了旅顺港1.5万伤员的生命,最后决定投降。但这种投降是有条件的——要么战死,要么有尊严地投降。所谓的尊严的投降,就是给予军队荣誉,允许俄军保留军旗。日本方面同意了,天皇特拍电报给乃木希典,通知他和他的官兵要向驻扎旅顺的俄军将领斯特塞尔将军及其官兵致以军礼以示敬意。

调性果然很重要。

所谓的调性,你可以理解为文化符号,也可以理解为国民性格和民族精神。

止笔于此,掩卷长叹矣。(下附购书链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