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藏传佛教每日受菩萨戒仪轨及十八条菩萨戒

藏传佛教每日受菩萨戒仪轨及十八条菩萨戒

时间:2021-09-23 19:28:16

相关推荐

藏传佛教每日受菩萨戒仪轨及十八条菩萨戒

每日受菩萨戒之仪轨

祈请安住十方之诸佛出有坏,安住十地之菩萨大菩萨及上师金刚持垂念我:(诵一遍)

(皈依)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

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诵三遍)

(正式发心)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诵三遍)

(自随喜)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尔后我当为,宜乎家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犹如目盲人,垃圾中获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使他随喜)

今于一切怙主前,恳请众生为贵宾,

宴飨成佛及余乐,愿天非天皆欢喜!

(发愿)

胜宝菩提心,未生者愿生,

已生愿不退,日日其增上;

愿不舍觉心,委身菩提行;

诸佛恒提携,断尽诸魔业;

愿菩萨如愿,成办众生利;

愿有情悉得,怙主慈护念;

愿众生得乐,诸恶趣永尽;

愿登地菩萨,彼愿皆成就。(诵一遍)

“祈请安住”等一句乃垂念佛菩萨作发心之证人,复次“乃至菩提”等四句是皈依词,复次“如昔”等八句为正式发菩提心之词。次“今生”等十二句是自己随喜生菩提心,“今于”等四句是使他随喜发菩提心,“胜宝菩提心”等十六句是发愿词。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开示菩萨戒

「菩萨戒」的十八个戒条 一般最普遍流传的说法,就是「菩萨戒」的十八种堕罪,这是从《方便经》、《菩萨地》和《虚空藏经》归纳而成。想要领受「菩萨戒」的法友,希望将来可以好好了解这菩萨的十八个戒条:

第一个堕罪(律仪如大树根,若善守护,则成生长一切道果功德之本;若不守护,则为生恶趣因及苦根本,未来生生世世由下堕下,故名根本堕——根本堕罪):为了得到名闻利养而自赞毁他。

第二个堕罪:因为吝啬而不肯给予他人佛法,或者是财宝。

第三个堕罪:不肯原谅别人,不肯接受别人忏悔,对别人过错怀恨在心。

第四个堕罪:捨弃大乘法。

第五个堕罪:抢夺三宝财物,意思是抢夺佔有那些供养三宝的财物。

第六个堕罪:捨弃正法,也就是谤法。

第七个堕罪:伤害僧众。

第八个堕罪:造作五无间罪。

第九个堕罪:生起邪见,最主要就是譭谤因果。

第十个堕罪:毁坏国家、城镇等等,这种是国王与大臣容易犯的堕罪。

第十一个堕罪:对于不适合听闻空性的人,向他们讲说空性法。

第十二个堕罪:令人毁退无上道,意思是对于一个正在寻求菩提果位的人,你告诉他说:「啊,你不需要去这么做,这样太辛苦了,你要花很多劫的时间修持…」等等,让他放弃追求菩提佛的果位,使他退失了信心跟道心。

第十三个堕罪:让别人捨弃「别解脱戒」,譬如跟一个二乘的行者说:「啊,『别解脱戒』不会带领你证悟佛果的。」

第十四个堕罪:轻视二乘,意思是刻意去轻视那些持有二乘见解并且修持二乘法的人。

第十五个堕罪:欺骗别人说自己证悟了空性,妄说自己证悟了空性。

第十六个堕罪:又是提到侵佔僧众的东西,但和第五条有些不同,这里是说将供养在山上闭关实修者的财物,用在闻思的佛学院当中,这也是犯戒的。

第十七个堕罪:刻意伤害僧众,制定对他们不利的法律或规矩。

第十八个堕罪:捨弃「菩提心」,和捨弃众生的意思一样。以上就是菩萨的十八种根本堕罪。

至于我们要如何持守?如何谨慎不违犯?希望各位以后有机会多去读诵,多去了解而修持,我在这里也没有办法讲得太细。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讲授《菩提道灯论》

没有菩提心能不能得菩萨戒?

现在汉传佛教里面,授戒的时候就授三坛大戒。三坛大戒其中一个是菩萨戒。这些受的人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菩提心。这种情况下受这个戒,能不能得到一个真实的戒呢?不能得到一个真实的戒。但是过去的祖师大德考虑到,没有菩提心的这些人在受三坛大戒的时候,虽然得不到这个菩萨戒,但是通过受菩萨戒,至少可以在他的心里播下一个大乘佛教的受菩萨戒的种子,对他们也是有利的。就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大家可以受菩萨戒。实际上那个时候到底有没有得到菩萨戒,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是受不到的。所以受菩萨戒的话,首先是要做好菩提心的准备,然后再去受就可以得到菩萨戒。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问道(1)发掘生命的吉光片羽:证悟才是真正的开始]

问:堪布,您刚才讲到了菩萨戒的问题。我们有时候,比如说共修或者是自己读经文之前,会念到菩萨戒的仪轨。但是实际上心里没有做好准备要去受菩萨戒,那么会因为念了仪轨就受菩萨戒吗?

慈诚罗珠堪布答:不会。受菩萨戒必须要在心里做好准备,主要是心里下定决心我要受菩萨戒,而且知道什么是受菩萨戒。因为光是想我要受菩萨戒也不行,什么是菩萨戒,怎么样去受,这些都要明白,然后再去念仪轨才会得到菩萨戒。如果心里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只是念一下这个仪轨,那就根本不需要害怕,什么也得不到。

大小乘的原则是不一样的。小乘戒律制定得清清楚楚,只要超越了这个范围,不谈什么对众生有利或是无利,不允许的就是不允许,因此在每一个言行举止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大乘佛法的重点,就是利益众生,只要没有任何自私心,纯粹为了利益众生,无论是戒律也好,做任何一件事情也罢,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宽松,都留有余地。不过,这个宽松度需要有菩提心做基础,有了稳固的菩提心基础,做起事情来,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善还是恶,实际上都是大乘佛法。尽管如此,这个余地我们一定要清楚,不是说大乘佛法不需要戒律,而是强调它需要有菩提心的基础。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第五册《饶益有情九观察》

学佛不考虑利益众生,这是很可怕的

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是发愿度众生;第二个条件,是要有为度化众生而发誓成佛的决心。在此,我不得不再次提醒大家,请回头看一看,自己在学佛后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所作所为是不是根本不考虑自身的解脱,而只关心如何利益众生?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从来都没有想过,相应的行动就更不要说了,那么,我们就不是大乘的修行人。即使每天念诵受菩萨戒的仪轨,如果没有“我要为度化众生而成佛”的决心,则念得再多、再动听,对我们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仅是形式而已,这是很可怕的。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一:三个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