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科学教育:别再对孩子大吼大叫了!伤害真的很大 4步让孩子愉快地听话照做

科学教育:别再对孩子大吼大叫了!伤害真的很大 4步让孩子愉快地听话照做

时间:2024-03-05 01:18:02

相关推荐

科学教育:别再对孩子大吼大叫了!伤害真的很大 4步让孩子愉快地听话照做

导语:亲,感谢您的到来,这里是娱乐爱好者的天地,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那就订阅我们吧,点击上方蓝色字体,然后关注,就当做是对小编的一个鼓励吧!我们会每日推送精彩的文章,请放心,订阅是免费的哦

"

中秋节回婆家,家里好不热闹。公婆、哥嫂,加两孩子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放假3天,我经常看到、听到哥嫂、公婆对两个孩子大吼大叫。

那天我在房间看书,突然听到公公呵斥“一上午都在看电视,还不去做作业!”8岁的侄子也大吼“干什么,我才刚开始看!"两人开始争吵,最后以公公骂骂咧咧,侄子气鼓鼓喊了句“坏爷爷”收场。

吃过午饭,正坐在客厅休息,大嫂板着脸从卧室出来,对侄子大吼:“我叫你1点半进房间写作业,现在几点了?”声调非常高。眼看侄子不动,公公也在一旁呵斥,“叫你快点进去,你听不见啊!”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我觉得孩子真的相当无助。

婆婆带3岁的侄女也是,动不动就跟孩子大小声,“你要干嘛?不行!”“快来吃饭!快点!”“叫你不要弄你不听!”每次回来听到这样的教育方式,我都头皮发麻、心里发紧。难怪两个孩子也是动不动就大哭大叫,摔门摔东西,拼谁声音大。

当孩子不听话,“熊”起来的时候,很多父母总会忍不住对孩子吼叫,但是你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吗?

对孩子吼叫会造成哪些伤害?

把我们作为唯一依靠的孩子,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但唯一不可能的,也正是你所期望的:收获爱与改正的动力、养成好的习惯。

经常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他们会注意力不集中(越是父母大吼大叫,孩子的注意力越不集中),学习遇到障碍,学习成绩差。会给孩子造成一系列心理的问题以及行为的问题,孩子其实根本没法知道自己怎么做是对的。我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过一个场景,一个小男孩说,当父亲朝我大喊大叫的时候,其实我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孩子如果长期遭受吼叫,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还会投下长期阴影,在青春期时状况百出。长大以后容易焦虑,容易叛逆。父母如果喜欢大喊大叫,孩子就会变得特别容易暴躁、情绪不稳定。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是用吼叫的方法来解决。

而作为父母的你,朝孩子倾泻怒气之后,看他一言不发、精神涣散或满怀怨气时,也会感到羞愧、自责,甚至绝望之中。

很多父母不是不知道吼叫的危害,而且父母都希望自己表现完美,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曾失去控制,对年幼的孩子吼过。只不过有人偶尔为之,有人成了习惯。那怎么才能控制住自己,做个不吼不叫的父母呢?

我建议父母都去看一本书,叫做《不吼不叫》,它能教会我们不吼不叫,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如何做到不吼不叫。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吼叫的原因。

是什么让父母变得大吼大叫?

▪ 一、外部触发器

吼叫通常都会有一个外部触发器。作为家长,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外部触发器是什么。

比如说,有的人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的玩具满屋子都是,或者孩子拖拖拉拉不去写作业,他就着急上火,立刻想要包发,这就叫做触发。

我见过一个妈妈,她的触发器就是孩子的哼唧,只要孩子一哼哼唧唧的,她就急了,非得要求孩子必须正常说话,你不能,那我就火了,就吼叫。但实际上她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哼哼唧唧的?

父母要找到自己的触发器,针对这些触发器做一些相应的功课,才能够慢慢地避免一遇到某个场景就立刻抓狂。

▪ 二、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

很多人在遇到了触发器以后,为什么会直接吼叫?是因为他进入到第二步,就是不断升级的想法。

什么叫不断升级的想法?

当你看到孩子的玩具乱了一地的时候,你立刻就会升级地想到,为什么总是我来收拾玩具?然后就会想到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个家,除了我之外,谁对这个家都不操心!然后就觉得自己特别委屈,特别痛苦,我怎么遇到这样的家庭,嫁了这么一个人,然后把孩子叫来骂一顿。

这个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实际上,你是把你对人生的不如意全部都因由这一个触发器迸发出来了,因为你让自己的想法不断的升级。就像家里人把臭袜子乱扔,家里乱糟糟的,你也会立刻想到说他们对这个家不负责任,他们根本不爱这个家!

那么怎么能够减少自己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呢?你要能够学会把它记录下来,学会把自己发飙的过程慢慢地记录下来。

▪ 三、更深层次的原因:遗传和迁怒于人

外部触发器和不断升级的想法是吼叫的背景,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来自哪里呢?第一个是来自于遗传,吼叫会代代相传。

因为你的爷爷奶奶吼叫你的爸爸妈妈,所以你的爸爸妈妈很自然地吼叫你,然后你就吼叫你的孩子。遗传就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第二个来源是迁怒于人。成年人在一天中的压力是很大的,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常常会产生怨气。把这些怨气发在谁身上,你会觉得更安全?当然是弱者。找到一个弱者孩子来欺负他,冲他大喊大叫,这时候其实就是在迁怒于人。

大家可能都有同感,很多时候你冲孩子发飙,并不只是因为孩子调皮,而是因为你心里烦,压力大。这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

▪ 四、吼叫还跟健康状况有关

有的父母自己的身体有问题,所以健康跟不上了,精力也跟不上,也会容易烦躁、发脾气。

老人为什么喜欢大喊大叫?很多爷爷奶奶带孩子,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精力不够,他们跟不上孩子的节奏,所以这时候只能用喊叫的方法来控制孩子,这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所以有时候解决大吼大叫的问题,首先要让自己过上一个健康的生活,或者找身体更为健康的人帮忙带孩子。

如何做到不吼不叫,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 一、识别你和孩子的气质

要解决吼叫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学会一件事,就是戴上气质的眼镜。我们每个人天生都是不一样的。人是有不同气质的。

在小孩刚出生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小孩哭起来撕心裂肺,小脸涨得通红。这种人的气质就属于那种外向型的、喜欢表达的那种。而有的小孩哭的就很小声,或者哭不出声来,声音非常小,这种人的气质就属于内向型。

有的小孩你只要一抱她,她就高兴。有的小孩,你抱她,她都没反应。这些都是不同气质造成的。所以我很多父母跟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其实是因为我们和我们孩子之间的气质有着很大的差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气质?在《不吼不叫》这本书里,气质被医生分成了九个维度,在这九个方面,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第一,活动量。就这个人他好动不好动。活动量大的孩孩子精力旺盛,不停地活动,很难安静下来。活动量小的孩子则相反。

第二,节律性。就这个人有没有节奏感,有没有节律性,他喜不喜欢规律,会不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吃饭、睡觉、便便。

第三,接近或者回避性。遇到了好玩的东西,是不是扑过去看还是遇到了好玩的东西,没见过就躲开。

第四,适应性。能不能够很快地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

第五,敏感度。这孩子对噪音、温度、光线、环境敏感不敏感?他会注意到环境中微小的变化吗?

第六,反应强度。孩子是否经常会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思绪外露还是内敛?

第七,情绪本质。孩子总是开心愉快的,还是严肃的?他会更倾向于纠结负面的信息吗?

第八,注意力分散度。孩子容易被声音或其他人分散注意力吗?或是能够专心于某件事,步容易被打扰吗?

第九,坚持度。孩子做某件事时,在累了或你已经叫他放弃了还仍然坚持吗?还是很容易就烦躁和放弃?

通过问以上九个维度,给孩子打分,看看你的孩子到底是处在高敏感度还是低敏感度,是活动量大还是活动量小。当你完成孩子的测试以后,你再给自己测试一下,看看你自己的气质和孩子的气质都有哪些不同。

这时候,你就能够看到你们家的很多矛盾是怎么产生的。比如说你是一个大大咧咧、对于秩序感不太讲究的人,家里乱一点没关系,但是你的孩子是一个对秩序感要求比较高的人,他就希望东西都放得整整齐齐的,这时候两个人之间就会产生不同。

带上气质的眼镜之后,你不再会看到孩子的一个表现,就把它上升到他听话不听话,他乖不乖,他好带不好带这个层面。而是去想这是孩子的什么气质。这个孩子是因为这种气质,他才会这样,而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你就可以说服自己能够有一些耐心。

▪ 二、成为定基调的人

因为气质不同,会产生特别多的争执。比如说妈妈很着急,说快点走别迟到。但孩子很磨叽,喜欢磨磨蹭蹭慢慢走,这是两个人气质不一样产生的差距。

这时候如果产生了由于气质所发生的权力斗争,你会发现这个家就糟糕了。因为每天任何一件小事都会引发权力斗争,就是这事到底是听我的,还是听孩子的。

当你要求孩子这样那样的时候,孩子就会说这不公平,你要尊重我,要听我的。然后这个妈妈说什么尊重不尊重,你就得听我的,这时权力斗争就出现了。一旦权力斗争出现的时候,叛逆就必然会发生。

那么怎么减少权力的争斗呢?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父母要成为定基调的人,但是在定了这个基调之后,你要让孩子知道它是有弹性空间的。弹性空间是可以遵从孩子的一些气质的。

比如说,你想让孩子去洗澡,孩子想再玩一会儿。好,给他两个选择,你要么现在去洗澡,要么你玩15分钟,然后去洗澡,你觉得怎么样?他选一下,他说我玩15分钟再去。这就叫弹性。

当你给出一个弹性空间的时候,孩子跟你不会有权力的争夺,而且你永远都知道,是你说了算。我们跟孩子之间不是敌我矛盾,也不是要进行权力争夺的关系,而是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气质。

▪ 三、专门对治吼叫的A-B-C-D-E法则

了解了如何避免气质不同带来的权力斗争,并不能完全杜绝吼叫的发生,日常生活如何减少吼叫呢?

当你吼叫准备发生的时候,眼看就要发飙了,在这一刻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叫A-B-C-D-E法则,专门对治吼叫的方法。

第一步,A(Ask),自问。

首先自问,是什么触发了我生气?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外部触发器。我脑子里在想些什么?我升级的想法是什么?我的想法对吗?我能改变我的看法吗?

当你能够进行自问的时候,就开始冷静了。

第二步,B(Breath),呼吸。

先让自己深呼吸一下。先自问,然后关注你的呼吸,深呼吸。

第三步,C(Calm yourself) ,平静自我。

想办法让你自己平静下来。

第四步,D(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确定孩子的需要。

这时候你要确定,孩子这么闹、不听话,他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我的理解和关爱,还是我帮他一块儿解决这个问题?还是他需要我能够尊重他的意见?

第五步,E(Empathize),同理心。

意思是要能够用同理心的方式来跟孩子进行沟通。

▪ 四、管教4C法则

如何用同理心的方式来跟孩子沟通呢?这就需要用到一个管教孩子的4C法则。所谓4C法则,也就是四个用C开头的字母所构成的教育方法。

第一个叫做沟通(Communication)。要简短、具体和简单。要有示范和解释。多用鼓励性的言辞。

在沟通这一步,很多家长做的是有问题的,比如很多家长会这样讲;“你给我老实一点”,“你乖一点”,“你听话”。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么说孩子能不能听得懂?实际上听不懂。

因为你所说的话是含混的,只是一种大方向、一种感觉。所以在沟通的时候,你首先要学会表达简短、具体和简单。比如说,“不要打妹妹”,“停止”、“现在不能吃了”、“去把手洗了”。

这是非常简洁、简单的指挥,这种指挥孩子才能够听得懂。如果孩子不照做的话,你可以解释,并且示范告诉他这样做。

如果你只是跟他讲“跟妹妹好好玩”,“你注意点”,那他不知道注意些什么。同时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言辞,多发挥我和你这两个词的力量,经常要跟孩子讲说你要去做什么,或者我要求你怎么样,把话说清楚。

第二个叫选择(Choice)。要真实、简单、不要凡事都征求意见,告诉孩子这是你的选择。

选择首先要真实,是真的有选择。加入在游乐场里,你希望孩子跟你回家,然后孩子不走,这时候你说“给你两个选择,要么现在跟我走,要么我自己走。”

你注意这是有选择吗?不是。这是威胁。因为后一种选择“要么我自己走”根本就不成立,你不可能把孩子留在那里自己回家,这不是真的选择。

当你给出孩子选择的时候,要真的给出他选择。比如,“现在可以跟妈妈一块回家,或者咱们去那边吃一根冰淇淋,然后咱们一块回家,你觉得好不好?”这是两个选择,这才叫有选择。

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用威胁来替代选择,这样孩子会觉得很痛苦,因为孩子能够感觉到那种被迫的压力。当父母威胁他要离开,或者不理他,再也不要干什么的时候,孩子是最痛苦的,所以给出真正的选择来。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不要随便的说“行吗?好吗?”如果这件事没得商量,那就不要再问他说好不好?行不行?比如说看电视,你说“这个看完我们就去睡觉,行吗?”“行吗”一说出来,孩子就跟你讨论说“我再看一集我再看两集好吗?我好久都没看过了……”他磨磨唧唧的,你又会觉得不高兴,所以你可以很坚定的告诉他说,还可以再看十分钟,十分钟以后怎么怎么样,关键是把那个“行吗”去掉。

当你没有给对方选择空间的时候,就不要随便地去征求对方的意见。因为你是监护人,你是定基调的人,当你告诉对方说要这么做的时候,你要告诉他,这是妈妈的选择,妈妈现在决定了要这样做了,不要拖泥带水。

第三个是结果(Conseguence)。你要定制家庭规则,结果要与行为相关。

结果就是你要制定一个家庭的规则,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调整规划和结果,然后跟孩子一块来回顾我们上次做的决定,后来的结果怎么样。

你要能让孩子对他的行为负责,要让孩子看到,如果这个事这样做了,那么结果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后果?

在书里有一个练习的步骤,就是让孩子想象这件事情做坏了以后会怎么样。这件事情如果这样做,结果会怎么样?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参与到想象结果的过程当中来。

第四个是连接(Connection)。你要跟孩子创造一对一的时间。

这一条被很多家长会忽略掉。如果你家里有不止一个小孩,你需要单独跟每一个孩子经常地相处。无论是老大、老二还是老三,你要单独地跟他们相处,甚至不是父母一起跟他,而是妈妈一个人跟他或者父亲一个人跟他,建立一对一的连接,这样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她的爱。

有时候化解孩子大喊大叫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你关注他一下就好了!在这个时候你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感受,

书里讲了一个事情,就是兄弟两人一直在那玩,到了睡觉的时间也不去睡觉,往常的方式妈妈会吼说“快点去睡觉,你看你把弟弟带成什么样了”。妈妈这样吼,他们俩就在那哈哈笑,然后玩得更厉害,也不去睡觉。

后来这个妈妈就换了一种方法,她就坐在旁边陪他们,看他们玩。那两个孩子一看到妈妈在那没有叫他们去睡觉,还陪着看他们玩,孩子也很高兴,就钻到妈妈怀里来,给妈妈展示他们的玩具。然后妈妈很耐心的看他们三分钟,看他们怎么玩。你知道吗?孩子特别喜欢我们关注他们。孩子经常会做很多很奇怪的事,其实就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

所以当你能够关注他们三分钟的时候,他们真的已经觉得很幸福了。然后这时候妈妈用非常坚定而柔和的声音说“好吧,再玩五分钟,咱们去睡觉”,然后两个小孩很听话地结束了玩耍去睡觉。这就是建立连接的力量。

当你让孩子感受你对他的关注和一对一的连接的时候,他才会喜欢听你的话,这才是人和人之间的根本。

总结一下,如何做不吼不叫的父母?首先要原谅和接纳自己,不要内疚自责,这无助于改变,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首先要了解吼叫背后的原因,然后戴上气质的眼镜,看到你和孩子气质的不同,成为那个定基调的人,运用对治吼叫的A-B-C-D-E法则,减少吼叫的发生,然后用管教孩子的4C法则用同理心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我一直认为,学会用不吼不叫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基本修养。愿我们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

"

结束语:人生需要沉淀,宁静才能致远;人生需要反思,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华。向前看是梦想和目标;向后看是检验和修正。不艾,不怨,心坦然。生活,有苦乐;人生,有起落。学会挥袖从容,暖笑无殇。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乐观,不是没烦恼,而是懂得知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