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周氏宗谱》/旧序解读

《周氏宗谱》/旧序解读

时间:2019-10-02 17:02:06

相关推荐

《周氏宗谱》/旧序解读

点击关注参与转发

我就是修谱宣传员

1-大塔支系容:(原文)兹因河曲当初是隩州地。因元朝末尾世乱烽烟四起。此地是蒙古遂成战场。人民逃亡一郡虚空。明太祖朱元章国号洪武定鼎。因此改设河曲县。无人不可以为邑。于是下移民之诏。江西人众。遂命刘闫二老爷率咱始祖周顺。由江西人来在陕西堆臼圪沱暂住。又来河曲南沟村。三面成沟可以避兵。以农为业士农工商各务本业。传及数世。洪武二年至于今五百年又分八支人也二十余世。上南沟。下南沟。大塔。白鹿泉。丁家洼。常嘴。大洼。本城西关。丰豫都七甲人氏。

2-河曲西关支《周氏家谱》序(原文)诗有之。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岐下即周之故国也。当时从迁者众。感太王之恩。又被文王之化。因地为氏。以切从周之意。此姓周之所由来也。自是保世滋大。周氏之族几遍天下。三江名区往往有之。如我始祖顺即江西人也。因元末世乱烽烟四起。隩州地近蒙古遂成战场。人民逃亡者殆尽。以致一郡空虚。明太祖定鼎因隩州改设河曲县。然无人不可以为邑。于是下移民之诏。以江西人众。遂命闫刘二老爷。率我始祖由江西以至陕西堆臼圪沱暂寓也。陕西界连河曲。闫刘二老爷由陕西以至河曲之南沟村。相其土宜。见其地依北山三面成沟。可以播种亦可以避兵。因令我始祖迁居于兹土。由是我始祖以农业开基。子孙昌盛。士农工商各务本业。传及数世生齿日繁。以一本而又分为八支。时则有若南沟村。有若南沟墚。又若大塔村。有若白鹿泉。有若丁家洼。有若长嘴大洼。本城之西关皆所分居之地也。至于今世远年淹。共世系之相继。可考者必详注分明。其于长幼之序。名器所在。有不可知者。不可妄为参订。姑述所闻亦以存水源木本之思云尔。嗣后修盖祖庙有对联一副:源发江西自明及清五百年已更两代/派流河曲由乡至邑二十世遂分八支。河曲县丰豫都七甲周凤飞凤纪完粮。

今天与族人一起解读“旧序”,一起研究交流家族信息,欢迎族人通过留言等方式一起探讨和学习。本文所说的旧序是指修谱过程中收集到的“〈河曲大塔支系容〉序言”以及“河曲西关<周氏家谱>序言”,共两篇。原文抄录如前,现对所涉及内容进行整理和解读。

河曲大塔容序言,共计207字。兹因……人氏。全文如前,略。

河曲西关家谱序言,共计487字。诗有……完粮。全文如前,略。

二零一一年年初,我联合各地热心家谱的南沟周家族人,发起“河曲南沟周家寻根修谱”工作项目,经过六年多的系统工作,共收集到两篇较为完整的(类)家谱序言(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和内容的类序言资料)。其一,发现于山西省河曲县楼子营镇大塔村,内容书写在支系容和誊抄的麻纸支系容上;其二,发现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是由河曲西关支系族人,在解放前走西口带到五原县的。两份资料的原件现都保存在原持有者手中。两篇文章用接近白话文的文体写成,落款处一无作者二无成文时间,大概是集体劳动的成果亦或有其他不写落款的原因。现将两篇小文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并结合修谱期间收集到的其他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解读。目的是去伪存真,希望能为南沟《周氏宗谱》所涉的相关问题考证提供一些支持,也希望为族人获得相关知识、启发思考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从所叙述的内容上看,两篇文章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的地方有:都记述了始祖名讳、都甲、原籍地、迁徙原因及时间、定居南沟原因、户籍属性、后代分居地等内容。不同的地方大概有四:其一,城关支谱序言描述问题和表达内容逻辑性相对更强,作者应具一定的文字素养。其二,城关支谱序言增加“周姓来源简述”、“户主(周凤飞/凤纪)记载”、“修谱意义叙述”等。其三,大塔资料将南沟表达为上下南沟村,而城关资料表达为南沟、南沟梁。其四,城关资料行文末尾写明“姑述所闻”,说明所记载的内容,作者也是听来的,并非誊录或有成文的史料。

其次,我想重点谈一下由两篇序言引出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第一,两篇序言的成文时间应相同,因为文中都涉及到“洪武二年至今五百年”的描写,结合序言和后面关于辈分传承记载,基本可以判断出,两篇序言大约写成于清末民初前后。

第二,正史对明朝前期的大规模移民现象均有记载:移民先后持续五十多年,有江南移民山西移民等,按属性分有兵囤民囤或兵民角色共担等区别。很显然按两篇序言记载,南沟周家始祖应该是“从江南而来的戍边民囤”,不同于“兵囤”和“半兵半民”。

第三,两篇文章可能源自同一个参考版本(或文稿或讲述人);原因是:描述中有着几乎相同的内容。例如最典型的关于“八支人”的记载。而本次修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分析,“八支人”是不准确的。文中所言仅仅是“当时作者所了解的周家后代有八个分居地而已”。其一:提出“八支人”没有说支系始祖,究竟从哪代开始分为八支?通过本次修谱我们才得知:大塔村是第十代世孙周公讳新命为支始祖、大洼村是第九代世孙周公讳应铭为支始祖、白鹿泉村是第十二代世孙周公讳王信为支始祖……作者这样不分代数或不约定分类标准,就论支系的说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其二,通过本次修谱我们得知:口里地区除了八个分居地(村)以外,府谷还有暖泉寨村、梁顶村、巴垄沟村、四道河村;河曲还有狗儿洼村、石槽沟村等,上述村的支系始祖从目前繁衍代数分析并不比“八支”的支系祖的开基时间晚。

第四,西关支系家谱序言,前面讲述了“周姓来源”,但是并没有说明“南沟周”是否属于“古公亶父岐山周”后裔,同时“岐山周”到“江西周”是怎么样的繁衍过程,也未提及。其一,可能作者当时也存在疑问或无奈,只是把传统上认为周姓来源做了讲述,使得序言内容更加完备;其二,按照现在周姓来源的研究成果,周姓姓源也相对较多,一般认为是“四大源头若干分支”。可能限于作者当时的信息量,这些情况都未被重视和深究。其三,说明写这些内容的时候,当时并没有可参考的成文史料,否则作为家谱序言他一定会详尽记述祖辈迁徙原委。

第五,两篇文章都提到“南沟可避兵可播种”,根据本次修谱收集到的信息,南沟周家始祖最先居住点为“南沟岭上坡”,即现在南沟东北面的岭上坡(社圐墕以北)。岭上坡小地名一直在族人中传流,正如城关谱书序言所写“地依北山三面成沟”,附近还留有生活遗迹,如牛菜坡、井沟等古地名及砖瓦灰烬等。此外,我们也可以基本肯定“应先有南沟这个地名,后有周家迁来;在南沟区域的居住也经过分分合合(聚集-分散-再聚集)的过程”,否则可能就像河曲大多数村的起名,叫“周家沟或周家坡”了,而“南沟村”这个因方位起的村名,很可能与楼子营/屯兵堡或白鹿泉寿圣寺等的相对位置有关。

第六,城关支系谱序言提到“嗣后修盖祖庙有对联一副”即“源发江西自明及清五百年已更两代,派流河曲由乡至邑遂分八支”。这其中有个问题,第一这里说的“祖庙”在哪里?是上南沟南海寺(观音庙)还是另有家庙还是有祖宗牌位?修谱期间,我们拜访了河曲前博物馆馆长马福善老先生,他讲“这副对联书就写在未倾圮前上南沟南海寺的正殿两侧”,如果文中说的是同一个庙,那么就是将观世音和祖宗一起供奉了,这种人与神一起供奉的现象在社会学中很受研究者重视。

第七,城关支系谱序言末尾有“丰豫都七甲周凤飞凤纪完粮”。目前掌握的史料:南沟村清朝顺治二年至咸丰年间属于丰豫都七甲、南沟周家三世祖周凤飞、周凤纪按时间论应生活在明朝中期。从城关谱书序言看,丰豫都七甲紧跟着写三世祖周凤飞周凤纪的名讳,表明明朝时期,南沟也应该属于“丰豫都七甲”。但是明朝的南沟村到底是不是属于丰豫都七甲,目前还没有见到正史记载,值得继续考证和研究。

综上所述,族人一百多年前书写的这两篇旧序记载了丰富的家族信息,记载虽有差误或遗漏,也是因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些内容和信息对于研究南沟周家迁徙、家族繁衍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欢迎大家提供更多的史料信息(文字记载如支系容/文书契约/古书日记等、口传信息如口传迁徙故事/祖辈迁徙繁衍发展等均可)以便本次修谱参考。对于这些史料性质的资料,修谱组只做抄录,原件仍归原所有者留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