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中国上古四大凶兽 | 壹读精选

中国上古四大凶兽 | 壹读精选

时间:2018-10-31 22:48:22

相关推荐

中国上古四大凶兽 | 壹读精选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 | 蜃气楼(ID:shen_qi_lou)

上述这段话出自《左传·文公十八年》,其中记述了四头上古时代的怪兽,分别是:浑敦、穷奇、檮杌和饕餮。它们性格乖戾,喜欢残害忠良和包庇恶人,故被古代先民称为“四凶”。今天就来细说一下这四大凶兽的身世。

浑敦

首先要讲的是浑敦。浑敦又写作“浑沌”“混沌”。关于混沌,大家最熟悉的大概是小学学过的课文《庄子·应帝王》中那个倒霉的中央之帝的故事。有一次,南、北二帝倏和忽到他的地盘做客,混沌很周到的款待了他们俩。为了报答混沌的美德,倏和忽就商量在混沌那张光溜溜的脸上帮他凿出七窍。结果当七窍凿完以后混沌就死了。

庄子

庄子用这则寓言来阐明道家的基本哲学思想:凡是顺其自然就好,干多余的事情只会弄巧成拙。袁珂先生则认为这其实是一则讲诉宇宙如何开辟的神话。中央之地混沌代表的是鸿蒙未开前宇宙茫茫渺渺的样子。倏、忽代表的是迅疾的时间,二神杀死混沌之神象征着伴随时间的流逝,宇宙从一片混沌演化到阴阳各就其位的过程。只是由于时间太过久远,这则神话的原始含义已经被遗忘殆尽了,才会转变成哲学寓言的形式。古希腊神话也说宇宙最初的神乃是代表混沌之神的卡俄斯(Chaos)。

将混沌视为凶兽应当是后起的看法。因为“混沌”首先令人联想到的是“混乱、是非不分”,无疑是一种遭人讨厌的状态,所以后来被讹传为一种凶兽。

作为凶兽的混沌是帝鸿氏的儿子,关于帝鸿值得说道说道。《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根据毕沅所作注解,“江”古读hóng,帝江就是帝鸿,也就是混沌的父亲。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帝江其实就是混沌,因为它没有脸的特征正好符合《庄子》中的描述。另一方面《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逵云:“帝鸿,黄帝也。” 也就是说混沌是黄帝的儿子。

帝江

《神异经·西荒经》说,混沌住在昆仑山西,此处的昆仑山未必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昆仑山。它的样子长得像狗,身上覆盖着浓密的长毛,有四条腿,脚像熊脚,没有利爪。有眼睛但看不见,有耳朵但听不见。中国人向来认为一个聪明人的标准是耳聪目明,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得清楚是非曲直。而一头看不见东西,听不到声音的动物理所当然是思想混乱的。这种形象很可能是《神异经》的作者根据它的名字构想出来的。很奇怪的是混沌自己都不能看见道路,但是有人从它身边经过却能知道那人要去哪里。而且它肚子里没有五脏六腑,肠子是笔直的,吃下的东西径直就穿过肠子。

混沌的性格也很奇特,一旦遇见品行高尚的人就会冲过去撞他,遇见品德凶劣的人就会顺服地依偎在他的身旁,简直就是一只性格卑劣的妖怪。混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事干的时候,喜欢追着自己的尾巴绕圈子,还时不时的仰面朝天大笑。

混沌的性格令我想到了一种叫獬豸的神兽,这种神兽也能知人善恶和判断是非曲直,但它的性格就正常多了,专门顶撞恶人。所以,尧舜时的皋陶用獬豸来断案,獬豸也就成了我国古代司法公正的象征物。

獬豸

檮杌

檮杌,又写作“梼杌”,它是颛顼帝的儿子,而颛顼是黄帝的重孙,可见檮杌虽然和混沌齐名,但辈分却小了好几辈。它的性格嚣张跋扈,而且冥顽不灵,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所以也被列在了四大凶兽里面。

然而,檮杌也是四大凶兽中名气最弱的,关于它的史料记载十分稀少。《神异经·西荒经》说,檮杌生活在西荒中,其外形长得像老虎,却覆盖着两尺长的犬毛,长着一张人脸、虎的脚,猪一样的口齿,尾巴长一丈八尺。

不过,《国语·周语上》的一段记载却值得注意,“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聆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王于鄗。是皆明神之志者也。”

这段话提出一种传统观念,当国家兴盛时会有象征祥瑞的神明或神兽出现,国家将亡也会有恶神、凶兽或其他不祥的征兆出现。在此檮杌和祝融、鸑鷟并列在一起,分别象征夏、商、周的崛起,由此看来檮杌又有作为瑞兽的一面。

《左传》的引文中说到,舜还在当尧帝的臣子时,将四大凶兽流放到边远部落,以抵御妖魔鬼怪。这句话也表明了四大凶兽的功能并非完全是负面的,相反它们也起到了安定一方的作用。因为既然是凶兽那么对于妖怪想必也具有威慑力,所以凶兽也可以被拿来充当辟邪、保平安的神兽。神魔本是同源,它们的身份并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在神话的流变当中,有时候神会堕落成为魔,有时候魔也会上升成为神。

饕餮

饕餮是中国神话里名气最响亮的凶兽了。《神异经·西南荒经》说,饕餮是人,浑身多毛,头上戴着猪的面具,性格贪得无厌,喜欢抢夺别人的谷物,积累钱财却不使用。专门抢劫老人、弱者和单独行动的人,整个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形象。

《春秋》和《左传》都说饕餮是缙云氏的儿子。这个缙云氏是炎帝的后代,也是一个官名。《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任缙云之官也。”

饕餮

饕餮的头像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称为“饕餮纹”或“兽面纹”,最早出现在良渚文化的陶器和玉器上。《吕氏春秋·先识》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山海经·北次三经》云: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而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郭璞注曰:“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两段引文皆出现了类似“食人未咽,害及其身”的表达,意思难解。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

《路史·蚩尤传》在注解中将饕餮和蚩尤联系起来,说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其实是蚩尤的头像。“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这种观点大概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第一,蚩尤长有牛角,而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往往也有角,二者形象有些相似;第二,蚩尤战败后被斩首,正好符合饕餮纹有首无身的形象;第三,饕餮乃是炎帝的后裔,而《路史》也将蚩尤归为炎帝的后裔。但《路史》的这种说也不过是穿凿附会而已。

穷奇据《左传》记载穷奇是少皞的儿子,关于它的外形和习性《山海经》中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记载:《西次四经》说穷奇长得像牛,毛发如刺猬,叫声如狗嚎,会吃人;《海内北经》则说穷奇外形像老虎,长有双翼,吃人的时候从头部开始吃,另一说从脚部开始吃。之所以同一本书里会出现如此不同的记载是因为《山海经》非一时一人所著。

虎状穷奇

《神异经·西荒北经》根据《山海经》对穷奇的记述做了更加丰富的描写,穷奇懂得人类的语言,听说人争斗,就会吃掉正直的一方,尤其是对于那些忠诚守信的人,穷奇会吃掉他们的鼻子,而对于那些恶人,穷奇则会捕捉野兽馈赠给他们。其后的注解又说:“穷奇似牛而狸尾,尾长曳地,其声似狗,狗头人形,钩爪锯牙。”

神魔鬼怪往往具有多面性,穷奇也是一样。在《后汉书·礼仪志》中它被描述为方相氏的十二神兽之一。方相氏是汉代宫廷傩戏的主角,专门负责禳灾除疫,他手下的十二神兽分别对应各种瘟疫、疾病和灾厄,其中穷奇和腾根是专门吃蛊虫的。

方相氏,率领十二神兽的驱疫巫师

《淮南子·墬形训》又说:“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所谓的“广莫风”指的是从北方吹来的风,又叫“寒风”。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桀(乘)两龙,其形如虎。”

《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北方禺彊,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郭璞注引一本云:“北方禺彊,黑身手足,乘两龙。”《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神衔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彊良。”禺彊和彊良疑似同一个神仙,至于它究竟是人面鸟身,还是虎首人身不能确定,倘若是虎首人身,再加上乘两龙,那么就和穷奇的形象非常接近了。但是穷奇又在《山海经》中已独立出现了,所以我怀疑高诱误将穷奇和北方神人彊良(禺彊)给混淆了。另外彊良也是《礼仪志》中出现的方相氏十二神兽之一。

最后一提的是,后来穷奇也传播到了日本,在那里演变成了一种外形如鼬,长着如镰刀般锋利爪子的妖怪。这种妖怪通常隐藏在风里,伴随着大风吹过,割下树木的枝叶,或割伤人的皮肤,也被称为“廉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