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生物科技公司钟爱纳斯达克 解析近期IPO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

生物科技公司钟爱纳斯达克 解析近期IPO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

时间:2019-12-25 20:13:41

相关推荐

生物科技公司钟爱纳斯达克 解析近期IPO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

事实上,近年来生物科技公司纷纷在美国尤其是纳斯达克上市,并且投资行情十分火热,但由于生物医药类公司投资专业性很高,很多投资人都找不着北,所以往往错过行情。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为何生物科技公司倾向于在纳斯达克上市,同时简析已经在美国IPO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

生物科技公司IPO: 已上市9家 中国2家

截至2月13日,美股开年一共有9家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其中来自中国的有2家,分别为天境生物I-mab Biopharma (NASDAQ:IMAB),以及安派科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AnPac Bio-Medical Science (NASDAQ:ANPC)。九家公司中,除了Annovis Bio Inc (NYSEAMERICAN: ANV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以外,其余公司均在纳斯达克上市。

1月17日登陆纳斯达克的天境生物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品化新型或高度分化的生物制剂,以治疗具有重大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的疾病,尤其是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经建立起“中国管线”和“全球管线”在内的10多个先发项目,并成功将7个项目带进临床研究阶段。

致力于早期癌症筛查和检测的生物技术的安派科于1月30日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挂牌交易。安派科基于其所拥有的专利“癌症区分分析”( Cancer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CDA)技术开发“下一代”癌症早期筛查和检测方法。公司全球授权专利120个,申请专利数达221项。在Frost&Sullivan研究报告中,安派科在提供下一代早期癌症筛查和检测技术的公司中,临床样本量排名全球第二。而该公司肿瘤早筛查样本量累计已超过14万,在全球创新癌症样本量名列前茅。

依靠纳斯达克 生物科技公司实现腾飞

近年来,诸多生物科技公司依托纳斯达克,借助资本的力量从“无名之辈”成功逆袭。从数量上看,市场公开数据显示,截止上半年,美国市场拥有超过650家生物制药和生命科学行业的上市公司,其中近九成在纳斯达克上市,纽交所和美国证券交易共占比约10%。从收益上看,截至7月,至少有20只生物科技股的股价涨幅已经在100%以上,涨幅最高的5只个股股价涨幅均不低于300%。

例如,生物科技公司Axsome Therapeutics Inc(NASDAQ: AXSM)的股价在一年内上涨了860%。这得益于其药物试验的重大利好,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决定授予该公司有关试验性药物AXS-05(适应症:重度抑郁症)快速审批资格。此外,生物科技公司Provention Bio Inc(NASDAQ: PRVB)的股价今年迄今上涨超过500%,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去年6月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

作为世界顶级交易所,纳斯达克依靠独特的交易制度、成熟的市场、合理的估值以及丰富的投资者结构,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的首选。美国作为世界创新中心和最活跃的资本市场,其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技术也更为领先,同时获得投资者关注的机会更高。最重要的是,纳斯达克一直以鼓励创新著称,即便公司尚未盈利,但只要其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或者在创新科技上独树一帜,那么纳斯达克能够通过资本的力量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最后实现企业、投资人、交易所三方共赢。也正因如此,诸多近年来诸多中国崛起的生物科技公司纷纷前来上市。

对此,港交所也看到了这种鼓励创新的模式的巨大优势,也正在效仿美国市场。4月,港交所正式启动25年来最具颠覆性的两项上市改革。一项是,放开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另一项就是,允许未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这一举动导致一批生物科技公司登陆港交所。不到一年,已有10家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共计融资330亿港元。港交所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交易所。但距离市场第一的纳斯达克,仍是天壤之别。港交所总裁李小加也坦言,“尽管香港在吸引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仍然落后于纳斯达克,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生物科技中心。”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赴美上市的利弊

即便港交所现在也能上市,但是对于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来说,去美国上市首先是品牌优势,美股更加国际化,香港有区域性限制。其次,美国市场成熟,资金流动性更加好,纳斯达克还有生物制药指数以及相关ETF。另外,通过在美国上市,中国企业更加容易获得美国当地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的信赖,以及建立合作关系,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科技研发并增强公司实力。例如,不久前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安派科便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在原有的中国和美国共计三个实验室的基础上,预计上半年在美国建立完成第四所实验室,通过在美国本土增添更多的血液样本和不断优化现有技术,提升自身实力。

然而登陆美股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也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作为一家中国公司,如何让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人真正了解公司、合理评估公司的价值?首先,中国公司往往被误认为“不融入主流”。很多生物科技公司原本有用强大的团队,公司的科研人员几乎全部拥有长期的海外教育和科研背景,并且公司早已扎根美国本土的科研高校、医疗机构,但是不了解公司的投资人仍会认为这只是“从中国来的上市的公司”。

其次,国际投资者并不充分了解中国市场,因此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在国内的巨大潜力往往被低估。以癌症为例,《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增病例数占380.4万例、死亡病例数占229.6万例。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按照底中国约9亿的劳动力人口规模分析,在癌症早筛的市场,倘若以10%的市场渗透率、每件终端价格400元人民币、一人每年体检一次计算,则安派科的一年的效益将至少达到360亿人民币。然而,这家在中国和美国都有运营的公司自从IPO以来,短期股价表现并不理想,被美股市场所低估。

相比而言,纯美国的公司却更容易受到关注。例如同样是致力于癌症早筛研发的美国公司GRAIL,虽然还未上市,但是在一级市场中备受追捧,投资人中不乏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亚马逊创办人杰弗里·贝索斯,以及同行业的大型药企BMS、强生等,目前估值约32亿美金,已经是知名的生物科技“独角兽”。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虽然GRAIL在一级市场的估值远高于已经上市的安派科,但通过直接数据对比不难看出,安派科在癌症早筛的检测技术、创新性(包括专利数,癌症筛查光谱性)、成本、商业化进程(已经有收入)、样本量和数据上,竟然总体上比GRAIL还要强:GRAIL多癌种原型血液检测方法能够在癌症早期阶段检测到12种致命癌症的信号,且还在研发中,而安派科采用CDA技术和其平台已经能够筛查出26种癌症;GRAIL刚启动的包括循环游离基因组图谱试验(Circulating Cell-free Genome Atlas Study,CCGA)在内的两项大规模研究,共计招募13.5万名研究对象;而安派科的肿瘤早筛查样本量早已累计超过14万。因此不禁让人唏嘘,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并不像美国本土企业那样受到关注和投资者的正视。

此外,对于聚焦单抗和双抗的发展的天境生物,目前已经有三个项目已经在临床二三阶段,一旦在研药物开发取得积极结果,那么应用于国内癌症治疗的潜力非常巨大。而这家公司自IPO以来,股价也明显被美股市场所低估。

上市并非轻而易举

纳斯达克看中创新能力和团队潜力

尽管近些年生物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美国资本市场也鼓励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但是能够成功在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并非易事。以癌症早筛查领域为例,近年来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下,早筛技术成为战胜癌症的新曙光,也成为一个隐隐爆发的万亿风口,众多中外生物科技公司投身肿瘤筛查研究,但目前只有安派科成为为数不多突出重围成功挂牌纳斯达克的企业。

究其原因,纳斯达克非常看重企业的创新能力、前瞻性的视野、团队的经验和实力。在创新能力方面,安派科开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方法学,包括多癌症筛查理论,其多层面多参数的检测技术具有首创性(安派科09年开始申请专利、开始发表论文),从全新的角度进行研发和检测。已经拥有全球授权专利121个,申请专利数达221项。

在团队实力和公司前瞻性方面, 安派科拥有优秀和非常成功业绩的创始人和团队。安派科创始人俞昌博士是300多项专利的发明人,其主导的多个创新项目都几乎在世界名列前茅(其中一款创新产品成为全球主流产品长达20余年),全球累计销售额近50亿美金。俞昌博士是成功系列创业者,是多家美国和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或者联合创始人。公司联合创始人俞和博士担任美国夏威夷大学癌症中心癌症流行病学教授和项目主任,以及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在医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生物化学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也一直走在学术前沿。安派科创始人和团队扎实的学术功底、创新能力、多年的商界实战经验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不断创新精神和前瞻性的视野,正是美国投资者特别是纳斯达克投资者所看重的,因此才能够成功在癌症早筛这一赛道中率先登陆纳斯达克。

美股市场和生物科技公司的投资热情

,美股生物科技板块整体涨势强劲,作为“抗经济景气循环”程度较高的行业,医疗板块公司即使未来经济增长放缓,政府及居民的医疗服务支出也不太会随之萎缩。近些年,美国在健康领域的投入维持在的GDP 的18%左右。回顾近三十年,医疗保健行业发展稳健,标普500医疗保健指数年化回报率高出标普500指数的近20%,很多投资者将其作为投资组合中的“防御性资产”。安永公司表示,是生物科技公司猛烈势头源于消费者日益增加的保健意识以及资本对抗癌等新技术的兴趣增加。预计大方向不会改变。

不过归根结底,资本市场上那些能够暴涨的生物科股的共同动因都是在研发取得积极进展。这既有高回报,也伴随高风险。生物科技公司的创新药和创新医疗科技研发具有一定特殊性,研发周期长,研发过程中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早期也无法为企业贡献收入。那么谁来为高额研发成本埋单呢?这就需要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擦亮慧眼,好的生物科技公司应当用长远的发展的目光去评估和投资;而其中的风险也要好好掂量。

转自华尔街Multimedia 作者华尔街多媒体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