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众说纷纭“六代机”下一代战斗机

众说纷纭“六代机”下一代战斗机

时间:2021-11-08 02:36:33

相关推荐

众说纷纭“六代机”下一代战斗机

F-100“超佩刀”是F-86的后续机型,它开启了喷气式战斗机的划代

近日,法国和德国宣布将于启动“下一代战斗机”验证机设计,追寻未来战斗机的阵营中又多了一员。“六代机”,一个遥远又近在眼前的概念,心仪者甚多,然触及者寥寥。与五代机初生之时的低调内敛不同,六代机尚在襁褓之时就已名声大噪。可是,后者却不如前者来得“实在”。当年F-117首度亮相便完美演绎了五代机的梦幻轨迹,而六代机的概念和模型虽已现身多年,却始终未见真容。这或许意味着,各国对六代机的标准还未达成共识。在五代机仍为稀缺的时代,众说纷纭的“六代机”仿佛是一个谜。谁能率先拨开这层迷云,谁就能在激烈的未来空中争夺中占得先机。

“六代”从何而来

“六代机”指第六代喷气式战斗机,至于为什么是第六代,这源于冷战时期两大阵营无处不在的较量。二战末期,在经年累月的战争中积淀催化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其中最醒目的当属空中作战平台从螺旋桨到喷气式的飞跃。20世纪40年代末,美苏几乎同时装备了第一款成熟的喷气式战斗机F-86与米格-15。当时双方并未对战斗机进行代际划分,毕竟只有一代。直到第一款实用的超音速战斗机F-100出现,美国将其称为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不仅在技术上也在名称上将苏联甩在了后面。在那个年代,这是绝对无法忍受的。于是,苏联立马回敬以米格-19,也将其称为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以表示自己并不落后于美国。二代机的出现意味着F-86和米格-15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从此开启了喷气式战斗机代际划分的时代,同时也产生了两个并行的划分标准——美国标准和苏联/俄罗斯标准。

既然两个标准的起点相同,那么为何现在很多场合对于同一机型有不同代际划分呢?差异出现在三代机上。在苏/俄标中,第三代战斗机专指采用变后掠翼设计的战斗机,代表机型为米格-23和F-14。但这一标准在美标中只是早期的三代机。后者对于三代机的定义更加宽泛,指基于二代机强化动力并提升飞控航电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代表机型除米格-23和F-14外,还包括苏-27、米格-29、F-15、F-16、F/A-18等,而这些,在苏/俄标中则被划归为四代机。也就是说,美标的三代机实际上是苏/俄标的三代、四代之和。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何两个标准在“六代机”上又达成统一了呢?让双方“和解”的是F-35。F-35虽较F-22在单机性能上稍显不足,但其信息能力更强,在强调网络化作战的今天,美军认为F-35比F-22实际上高出一个代次。所以,美军将F-22划为第四代战斗机,而将F-35划为第五代战斗机。,美国正式称F-35为第五代战斗机。当然,这里面或许依然存在冷战思维。毕竟,谁也不想比对方慢一步,况且还是一直领先的美国人。

探索的原动力

尽管F-35的上市让五代机加速扩散,但在特殊的政治门槛和巨大的技术壁垒背景下,装备五代机的国家依然屈指可数。况且,具备独立研发五代机能力的国家更是仅有中美俄三国。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五代机尚且难以寻觅,六代机更是遥不可及。换句话说,如今,拥有五代机足以笑傲蓝天。而这些已经站在金字塔尖的国家为何还要耗尽心思发展六代机呢?

米格-23成为美俄关于战斗机划代标准不一的“分水岭”,其采用了变后掠翼设计,

苏-57的逐渐成熟让美军的空中优势被大幅削弱,发展六代机成为保持技术领先的重要手段

洛·马公司的六代機概念图,最大特点是尾翼下折

诺·格公司的六代机概念图,外形上与该公司研发的B-2轰炸机比较相似

美国空军关于六代机的设想,更像高超音速飞行器

一方面,五代机亮相至今已近30年,技术特点早已不是秘密,随之而来的是制约和对抗五代机的技战术也层出不穷,代际问的巨大优势被平衡了许多,五代机不再安全。

另一方面,中俄五代机的快速突破和F-35的普及,让五代机正成为各国军火库的标配,各国空战装备的技术水平已处同一层次,差距只在数量。对于追求无限优势的武器装备而言,这是最原始的发展动力。

当然,在目前已公开六代机计划的主要国家中,也有各自的特殊原因。而这些原因,也直接导致了它们在研发起点、进度,以及对六代机的设计上的差异。

国外媒体根据公开消息描绘的俄罗斯六代机想象图,其进气口采用了类似SR-71“黑鸟”的设计

英国的六代机“暴风”,外形跟现役五代机比较相似,未来感不强

法國海军未来舰载战斗机想象图,其采用了翼身融合设计,隐身性能较好

日本公布的六代机F-3概念图

6年前,美国空军实验室与普惠和通用电气公司分别签订了“自适应发动机技术发展”(AETD)计划,要为下一代战机选用高推重比(大于12)的变循环发动机,目前仍未有比较明显的进展,技术攻关难度极大。而极致的隐身与极致的速度从来都是悖论,如何同时实现也需要从战机设计上进行本质上的革新。此外,新一代战机超机动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就是机体和驾驶员的g值承受能力。在高马赫数下,大力推动机头转向所带来的巨大加速压力很有可能直接将飞机压碎解体。如果不考虑人体限制进一步增强机体强度则不可避免带来结构重量暴漲,这更有可能得不偿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