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夷陵之战(上)套路满满的刘备称帝 仓促搭建的蜀汉政权

夷陵之战(上)套路满满的刘备称帝 仓促搭建的蜀汉政权

时间:2019-03-01 00:39:54

相关推荐

夷陵之战(上)套路满满的刘备称帝 仓促搭建的蜀汉政权

(一)焦虑登基,匆忙称帝

公元2(汉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死了。十个月后,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历时四百零五年,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姓名与尊严的汉朝,至此结束。

曹丕对献帝还算不错,将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给了献帝,食邑万户。献帝可以天子之礼祭祀祖宗,还可以上书不称臣。献帝也算知趣,老老实实在自己的地界做个富家翁,据说行医救民,后与诸葛亮同年去世,也是同年生人。

图片选自央视版三国演义网络截图

但献帝下台,曹丕称帝,却给远在成都的刘备集团,出了大难题。

刘备政权的合法性在于姓“刘”,是正统宗亲,是匡扶汉室,是剿灭曹贼,是还于旧都。可现在,如果连“汉室”都没了,还匡扶什么,还哪来的旧都?那刘备政权的合法性和号召力何在,更别说过去的一年,荆州、上庸等地相继丢失,正是人心惶惶之际。

北方各种关于“曹丕篡汉”的消息,一时间纷纷传入西川,献帝是死是活,各有说法。刘备和群臣们明白:“如果皇帝还活着,正式禅位了,那我们的政权将失去合法性;如果皇帝被杀害了,我们还可以继承正统,继续讨贼。”正所谓,宁可信其死,不可信其生。

于是,在川中,官方正式宣布皇帝遇害,曹丕篡汉。刘备亲自发丧制服,追谥献帝为“孝憨(min)皇帝”,并大造舆论,声讨北方。

图片选自央视版三国演义网络截图

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不可一日无主。既然皇帝已经“遇害”,就必须要有新帝登基,于是顺理成章,群臣们开始谋划刘备称帝。

要做新皇帝,必须合情、合理、合法,还要群臣推举,本人再三拒绝,最后没有办法才登基,这样才显得是天命人心所归。曹操建国如此,曹丕称帝如此,为刘备筹划称帝,亦如此。

于是,第一波,刘豹、向举、张裔、黄权、殷纯、赵莋、杨洪、何宗、杜琼、张爽、尹默、谯周等人,代表普通官员,从《河图》《洛书》《五经》里面东拉西扯,说刘备的“备”和字玄德“玄”字,正好与皇帝的事业暗合,正所谓“天命所授”,然后儒林校尉周群推波助澜,大谈天象,称西南方出现祥瑞,这叫合情;

第二波,许靖、糜竺、诸葛亮、赖恭、黄柱、王谋等人,代表核心大员,写了一封总结性的劝进书,所谓顺应民心,承接天命,当今天子非刘备莫属,这叫合理。且一时间舆论大造,进言上书者多达八百余人。

第三波:面对群臣推举,刘备没有像曹操、曹丕那样为了舆论声势造得更大而采取“三让而后就”,这显然是因为登基仓促时间紧迫,但刘备仍然先假意地选择了“不许”。这时诸葛亮站出来唱双簧,进言道:“当年吴汉、耿弇劝世祖刘秀进位皇帝,世祖四次辞让,最后还是答应了,因为英雄们都期盼归主;现在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您为刘氏苗裔,继承皇位,是理所应当的,士大夫们都盼望着跟随您建功立业呢。”于是,刘备“答应”。

图片选自央视版三国演义网络截图

第四波:公元25月15日,在成都武担山(现成都市西北汉江路成都军区大院内),蜀汉集团正式为刘备举行了登基仪式,大赦天下,建元章武,国号仍为“汉”,完成了合法性的最后一步。

图片选自央视版三国演义网络截图

当然,到哪都有唱反调的,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尚书令刘巴和主簿雍茂就觉得匆忙称帝不可行,如同荀彧阻止曹操封公建国一样,结果可想而知。费诗被降职,雍茂被砍了脑袋,刘巴虽然没有被处罚,但自此以后,这位与法正齐名的大谋士,不免惶恐万分,谨慎度日,并于第二年去世。

我想,关于刘备为何要急匆匆称帝,与其说是个人野心,不如说是政治斗争形势所迫,是不得不采用的手段。一个集团,一个政党,甚至一个国家,政治的号召力和集团的凝聚力,永远为第一要务。固然有眼前这样那样的不合时宜,比如益州偏远、地盘太小、荆州丢失、政局不稳等等,但在那样的时局下,曹丕已经篡汉,不称帝,就没有政治合法性,就没有人心的凝聚力。刘备、诸葛亮和多数群臣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毅然选了称帝建国,哪怕时间仓促,哪怕局面不稳。

看惯了秦皇汉武登基时的雄姿英发、功成圆满,此时的刘备,六十岁整,从一个河北织席贩履的白衣终于混成了称霸一方的天子,却又显得如此匆忙和无奈。。。

图片选自央视版三国演义网络截图

(二)仓促建制、临时组阁

刘备从当上皇帝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空前的复仇情绪和非常不稳定的局面:关羽被孙权偷袭,要不要报仇?曹丕篡汉,这笔账怎么算?既然继承汉统,面临家仇国恨,至少要选择一家征讨把,否则建国的合法性仍会被质疑,人心仍然无法凝聚。

所以,刘备没有那么多时间慢慢施政,所以,只好先快速搭建一个内政班子,更多地精力准备军事作战。

于是,通常一个新兴政权对于机构和官员的全面规划和配置,统统省略,只是匆匆宣布“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马良为侍中、何宗为鸿胪、杨仪为尚书”。而其它官僚都依汉中王时所封。

即便如此简单的任命,却仍看出了刘备的用心良苦。

诸葛亮被封为丞相,相当于总理,主管内政,却并没有开府治事,隐含了刘备的无奈和担心。所谓无奈,就是国家初立,没有条件建立三权分立的三公制度,建立丞相制度是唯一的选择,诸葛亮也是唯一的人选;所谓担心,就是想到王莽、曹操这样的前车之鉴,害怕丞相制带来大权旁落,于是不得开府,不授予军权。

图片选自央视版三国演义网络截图

许靖被封为太傅,这位老学究,年余七旬,名气很大,刘备此举,在于联合统一战线,拉拢川中名士,说白了就是做个样子给大家看,但这个样子,必须要做。

图片选自央视版三国演义网络截图

虽然大部分官员的配置没有来得及更新,但并没有影响蜀汉政权的运转,因为汉中王已经是非常独立的集团了,继承汉中王配置的内政体系,完全可以保证中央机关的正常运转。

小编故道之路我经查阅资料统计,刘备称帝后的中央机构人员配置如下:

丞相(相当于国务院总理):诸葛亮;

尚书令(相当于第一副总理):刘巴;

尚书(相当于常务副总理):杨仪;

大鸿胪(相当于民族统战部部长):何宗;

太常(相当于祭祀文化教育部部长):赖恭;

光禄勋(相当于御林军队长):黄柱;

少府(相当于宫中衣物膳食大管家)王谋;

侍中(少府的下属)廖立、马良;

治中从事(相当于四川省副省长)杨洪、黄权;

议郞(光禄勋下属)许慈、孟光、刘豹、向举;

议曹从事(相当于四川省的一个部长)杜琼;

劝学从事(相当于四川省教育部部长)张爽、尹默;

祭酒(相当于国学的讲师)射援、秦宓、程畿;

等等。

这是个很不全面的名单,但也是至今可查相对全面的名单。由此可见,刘备称帝后忙于备战,政权建设很不健全,这与曹操建国和曹丕称帝时的准备,可谓天壤之别。这也从一个侧面联想到诸葛亮被托孤后,面临的是一个多么千疮百孔的政权,正所谓“益州疲弊,生死存亡之秋也”。

(三)平衡权力,稳定地方

相比于仓促搭建的内政班子,刘备对于军事部署,显然周密的多:

升右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并由新亭侯进爵位西乡侯。车骑将军是在不设大将军情况下最高的军事将领,司隶校尉又是主管中央地区军事及干部监察的一把手,当年袁绍、曹操和后来的诸葛亮都担任过这个职务,可见,刘备对张飞的信任要远在诸葛亮之上,并且把张飞和诸葛亮作为文武的左膀右臂来使用。此时的张飞,驻扎于阆中,是连接汉中(南郑)、东川(江州)、四川(成都)三地的节点,本部兵马约万人,全是机动性精锐部队。

图片选自央视版三国演义网络截图

升左将军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并由前都亭侯进爵为麋乡侯。骠骑将军是与车骑将军并列的高级将领,凉州牧更是表达了刘备依托马超影响力北伐凉州的愿望。马超坐镇阳平关,主要是防止武都阴平的少数民族叛乱及抵御曹魏从汉中西面的进攻,但此时的马超,平心而论,战斗力和锐气恐大不如前,甚至不排除已患重病(第二年就去世了),出于统一战线和声望的考虑,刘备仍安排马超与张飞平起平坐, 不过实权小了很多,最多算是一支国防守备军。

镇远将军魏延晋升为镇北将军,继续都督汉中,领汉中太守,负责汉中的防御工作。看来刘备对魏延还是非常认可和放心的。

国舅吴懿,被封为护军讨逆将军,关中都督。这反应了刘备虽然要为关羽报仇,但并未忘记北伐曹魏,谋取长安的最终战略梦想,同时当然也是为了进一步拉拢益州势力。

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李严,被加封为辅汉将军,仍然统领犍为郡政务。李严作为新生力量的代表,开始进入到刘备的视野,也反映了刘备对于未来出兵后,成都周边稳定的重视。

而赵云,没有得到任何的封赏,应该是对刘备称帝和出征,持有不同意见,所以一直到刘备去世,赵云都没有被封侯,依然是入川后被封的杂号将军(翊军将军)。此时的赵云,应该在负责成都周边地区的安全,主要是西边大邑地区防备羌人的军务,直到后来刘备出兵夷陵,才把赵云调到江州负责后方通道和接应。

同样,小编故道之路也统计了刘备称帝后蜀汉政权主要各郡的军政官员安排,如下:

汉中郡太守:魏延;

益州郡太守:张裔;

蜀郡太守:杨洪、王连;

犍为太守:李严;

江阳太守:刘邑;

汉嘉太守:黄元;

巴郡太守:辅匡

广汉太守:邓芝;

巴西太守:吕义;

江州都督:费观;

汶山太守:陈震;

梓潼太守:霍峻、张翼;

样柯太守:向朗;

朱提太守:邓方、李恢。

(四)完备后宫,择立太子

在当时,立皇后、立太子是关系到社稷安慰的重大事件,对于刚刚称帝,又要出征的刘备,既有百年基业的长远考虑,又有后方稳定的现实意义。于是刘备即位仅一个月后,即章武元年五月辛巳(公元26月19日),宣布吴氏为皇后,刘禅为太子,同时刘禅娶张飞长女为太子妃。

刘备一生有多少妻妾,已无从考证,留下记载的有四人:

第一个是甘夫人,刘禅的生母,是刘备入住小沛时纳的妾,被吕布掠走两次,被曹操俘虏两次,均又归还刘备,死于赤壁之战后的第二年,葬于南郡,后被追封为皇思夫人。

第二个是糜夫人,是东海大财主糜竺的妹妹,被刘备娶为正“妻”,地位高于甘夫人,刘备也因此收到了糜家资助和追随。长坂坡之战,刘备弃妻子,赵云保护家小,救出了甘夫人,但没有提到糜夫人,很有可能糜夫人就在此罹难。

图片选自高希希版三国网络截图

第三个是孙权的妹妹孙夫人,娇生惯养舞刀弄枪,后被孙权接走,却也换来荆州十年的太平。

最后一个就是吴夫人,本是陈留人,后来和父亲一起投奔了益州的刘焉,吴夫人的哥哥吴懿在益州做官,自己嫁给了刘焉的儿子刘瑁,刘瑁死后一直守寡,直到刘备取了西川,在法正的劝说下,刘备从政治上考虑联姻吴家,于是娶了吴夫人,并立为汉中王王后,刘备登基后,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后。

而刘备的子女有多少,也无从考证,目前有记载的是养子刘封,嫡长子刘禅,还有刘永和刘理。所谓“封禅永理”。立长不立幼,所以刘禅自然而然成为了太子,这位后主虽然不如曹丕曹植天资聪颖,但也不至于呆傻蠢笨。而刘永刘理是刘禅的“庶第”而非“嫡第”,可见是刘备的其他夫人所生,至于是谁,就无从而知了。刘备封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其领土不在四川,而在山东和河南,这种“遥领”的方式是刘备首创,又高明至极。一方面解决了爵位和实权的矛盾问题,让小儿子们既有爵位可享用,又无实力和太子争斗;另一方面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大汉疆土的政治口号。到了后来的南北朝,这种遥领爵位的形式已经非常普遍了。

图片选自央视版三国演义网络截图

刘备建国,忙于备战,许多政府机构不够完备,但是对于太子诸官的人选倒是颇为重视,被选为辅佐太子的人,有董允、费祎、霍弋等,日后都成为了蜀汉政权的中流砥柱。

就这样,在一片复仇的情绪中,刘备登基称帝了;在匆忙的脚步下,内政、军事、人员、后宫、太子等一一安排完毕。一个以“汉”为旗帜的新政权,出现在西南的天空。这个政权以秦岭和神农架与曹魏划分南北界,以巫山和武陵源与孙吴划分东西界,涵盖了当今四川、贵州、重庆、云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广西西部地区。

图片摘自网络

接下来,可以腾出手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了。为何要先伐吴而不是魏?刘备真的蠢到连营七百里毫无防备?诸葛亮赵云为何不上前线?夷陵之战的真正败因又是什么?请看夷陵之战(二)三峡的激流与荆门虎牙山的梗。

编者按:放假了,终于可以再次提笔。夷陵之战系列,分三篇,力求最大限度还原细节,本文与小说无关,与电视剧无关,完全是依据史实和实地考察。为了写夷陵之战,小编故道之路我去了三次三峡,欢迎关注、打赏、点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