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正月初一的拜年习俗

正月初一的拜年习俗

时间:2021-10-21 08:39:03

相关推荐

正月初一的拜年习俗

关于拜年习俗的起源,据记载,最早的拜年是因为大年三十的人们为了躲避年兽的袭扰而选择躲在家中,直到大年初一早上才开门互相拜访以恭贺新春并庆贺没有被年吃掉。 拜年在古时的原有含义为晚辈向长者拜贺新年,要献以身体健康,福如东海的祝福,当然遇到同辈亲友也要相互祝贺。

拜年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呢?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亲族之间便会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互相祝贺,有时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进屠苏酒。”其意思是说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呢,无论是长者还是晚辈都要整理衣服和帽子,晚辈要按次序向长者进椒柏酒和屠苏酒。从此文中更可以清楚的了解南北朝时期亲族之间拜年的规矩。明清时期的亲族拜年则又增添了“团拜”的形式,所谓的团拜在早期原指亲朋好友之间相互团聚,以进祝贺,在清代发展成为了各地同乡同年官僚于正月间举行的聚会庆贺活动。

而社交性质的拜年则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在宋代呢,人们拜年时要互相送贴致贺,这也是中国早期的贺年卡,自此相互送贴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清代。在著名的描写北宋时期开封府盛况的《东京梦华录》中便写道:“年节,开封府放关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但此时的社交性质的拜年仅仅是各府令仆人以名帖相互投递,士绅本人并不出门相互拜访,至明清时期始有变化,但大多流于形式。

从整个拜年活动中,尊老爱幼是拜年活动的主线,尤其注重晚辈对长者的尊敬与祝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讲究长幼有序,亲疏有别。但无论如何,拜年都是中国人寄托对先祖的思念和对表达家中长者尊敬和祝愿的美好活动,孝文化贯穿于拜年始终,这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优良的传统文化。

那么在古代,皇帝们在这一天有啥特殊事宜么?据《明史·志第二十九礼七(嘉礼一)》记载:“明太祖洪武元年九月,定正旦朝会仪,与登极略相仿。”也就是说,大年初一,皇帝要在禁城正殿接受百官朝贺,根据明代的礼仪规定,皇帝、皇后、贵妃,包括在京官员在这一天要行礼如仪,由于皇家朝仪排场很大、程序很多,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参与者,自然是非常辛苦。可以说,正月初一的仪式对皇室和大臣都是个艰巨的任务,对参与者的脑力和体力上都是个严峻考验。而皇帝在接受百官朝贺前还要举行自己家族的“私祭”,即以家人礼祭典祖先。

一般来说,皇帝只要没有亲征、出巡或身体严重不适,都必须亲自到位于宫中的奉先殿、奉慈殿祭典祖先,然后到自己祖母、母亲(包括嫡母,也包括生母,已经不在世的就没有这个仪式了)居住的宫中问安。而百官一般会得到为期5天的假期,有时皇帝兴致好时还会在宫中宴请群臣,但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减免这一仪式,理由是“以节钱钞”,而真正的原因则是已经几乎一夜没睡的皇帝也觉得太累。故这饭大家吃得都不轻松,真不如回家各自随便吃点来得实在……

清朝,每年正月初一凌晨时分,皇帝们都会单独做一件事情。据说在1799年2月9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当时在位的皇帝是乾隆,已经是86岁的高龄,而这一天或许也是他这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刻了,身处在养心殿的冬暖阁内,进行着一项坚持了60多年的事情,以往都是他一个人做,但是这次即将继承皇位的嘉庆皇帝也在旁边,也就说这件事情将会通过乾隆的讲解,让嘉庆熟悉以后每一年的正月初一凌晨应该做什么事情,并传承下去。

而这件事情就是“明窗开笔”,一件非常的私密的祈愿仪式,而该仪式是从雍正皇帝开始设立的,规定每一年的正月初一凌晨子时,也就是晚上12点左右,皇帝就得起床来到养心殿的冬暖阁的明窗前,会看见有一紫檀长案,所有在仪式中用到的东西都会准备齐全,其中会在“金瓯永固杯”内倒满屠苏酒,带有一定的吉祥寓意,而皇帝本人需要亲手点燃专用的玉烛,并拿起皇帝专用的“万年枝”,在御用的皇笺上写下几个字。

而乾隆先是在中间写下“六十一年元旦,良辰宜入新年,万事如意”,然后再两侧分别写下“和气致祥,丰年为瑞”和“三阳启泰,万象更新”。看着字面上的意思,都是一些吉祥话,还有当时的时间日期。而嘉庆皇帝也是照样子在冬暖阁举行了相同的仪式,毕竟在过几个小时之后,嘉庆就是清朝的新一任皇帝了,而二人所写的这两份内容现如今摆放在故宫博物院内。

而对于“明窗开笔”来讲,最开始是流行在读书人之中的一种年俗,不过到了宫廷之中,档次也就上升了不少,其主要内容就是将自己的新年愿望用笔写出来,而从雍正皇帝开始之后,每一次所写的内容都会有所变化,不过在乾隆二十七年,新年开笔的内容则固定下来,除了年号之外,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对于这项仪式非常重视,所以就将其列为了国家机密级别,而直到清朝灭亡之后,人们才逐渐了解到这件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