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格律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格律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3-05-12 16:03:33

相关推荐

格律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格律诗(七绝和七律、五绝和五律)之所以要讲究平仄和格律,是为了保持特定的“平衡”,以规律的抑扬顿挫求得音韵的和谐美。

(一)关于“一、三、五不论”的运用和讲究:

格律诗(七绝和七律、五绝和五律)之所以要讲究平仄和格律,是为了保持特定的“平衡”,以规律的抑扬顿挫求得音韵的和谐美。

要求是:1.改变以后,诗句的末三字不能出现三连平(三平脚),或三连仄(三仄脚)。这是因为,三连平或三连仄出现在句中或句首,对诗句的音韵影响不是很大。如果出现在句尾,就会严重影响诗句的韵律美。

2.力避 ‘孤平’。对于‘孤平’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诗句中,凡是夹在两个仄声字之间的单独一个平声字就叫孤平。二是只针对特定的句式:1、仄平仄仄平。2、仄仄仄平仄仄平。3、平仄仄平仄仄平。

这三句可以称为犯孤平了。其实第二和三句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两句的第一字平仄不受限制,即可平可仄。如有犯孤平就要救孤了,救孤后则成为拗句也可以用。如1、仄平平仄平。2、仄仄仄平平仄平。3、平仄仄平平仄平。

常说的孤平必救,是指第二种情况。而对于第一种情形,唐人没有作为禁忌。所以,王力教授曾说“唐诗没有孤平”。

不过发展到今天,有不少人认为前者也要讲究。本人无法定论。我只能说,你要追求完美,就讲就一下。关于拗救,这里就不赘述。

记住:在格律诗中没有“犯孤仄”这一说法。

以上两点(三平尾、三仄尾和孤平)是格律诗之大忌。我们运用“一、三、五不论”时,一定不能犯忌。

有了“一、三、五不论”,七绝的格式就变成一下几种形式:

根据七绝,容易推广到七律,这里从略。

但要注意;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变,变了就是严重孤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不能变,变了就是“三平尾”或“三仄尾”。

顺便强调一下,“四平头”与这里的“三平尾”或“三仄尾”完全是两码事,不要混淆。“四平头”一片云老师已经讲了,我不重复。

(二)韵的阴阳平衡

我们先看毛泽东主席的两首诗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送瘟神(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我们认真读几遍,不难发现第二首比第一首更上口(只从音韵感的角度)。原因何在呢?

第二首的五个韵字,多、何、歌、河、波,有三个是阴平(一声),两个阳平(二声)。韵脚的阴阳平横好,韵律感强。

而第一首,五个韵字,难、闲、丸、寒、颜都是阳平(二声)。韵的阴阳失衡,抑扬顿挫,较之第一首,就逊色了。

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韵的阴阳平衡是咋回事了。我们在作诗时,无论是绝诗还是律诗,都要尽量争取韵的阴阳平衡。七绝1比1或1比2,七律2比2或2比3.

远上寒山石径斜、、、、这首七绝

斜(xia)家、花,平衡很好。

(三)首字平衡

以七言为例,基本句式有四个,

1、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仄仄仄平平

3、平平仄仄平平仄

4、仄仄平平平仄仄

组成四句或八句正格,它的四个或八个首字的平仄是均等的。叫首字平衡。

由于“一、三、五不论”,就有可能打破这种平衡,从而影响诗的韵律美。

我们再看毛主席的前两首诗【红、万、五、乌、金、大、更、三】;【绿、华、千、万、坐、寻、牛、一】。平仄的比例都是4比4,非常好。

我们在写律诗时,也要力争平衡,至少3比5;在写绝诗时,至少要1比3,否则叫首字失衡。

(四)避免挤韵和撞韵

1、挤韵:是指在诗的韵句中出现了,本韵部的字,也会影响诗句的音韵效果。有的书上叫“韵不入诗”。

例如:光芒万丈长。长是韵的话,芒字就是挤韵,也就是犯了了“韵不入诗”的小忌。

挤韵,对音韵的效果影响有程度差异。落在结拍点上影响较重,费节拍点,影响较轻,越靠近句尾越严重。比如第四挤韵比第二字挤韵要严重些。

靠前,又不在节奏点上,影响轻微,常常可以不忌。

2、撞韵:又叫“白脚撞晕”

指的是第3、5、7句,不该带韵诗句,的末字用上了与韵同音(当然不会同调)的字,使本应该跳开避韵的“脚”没有跳开,影响了音韵的横向波动。

白脚避韵就是要使诗有横向的波动,跳跃感。如果没有白脚,句句都押韵,就成了“顺口溜”而不是格律诗了。所以,撞韵就影响了白脚避韵的效果。使全诗失去韵律美。如:夏天流大汗,冬季冒严寒。寒如果是韵,汗 就撞韵了。要改。注意:首句不忌撞晕。因为首句本身可押韵(可不押韵)。

(五)在诗句中节拍交界处要避免同声同调的字,暂时没例句,危害是 读起来非常吃力,难以一气贯通。原因是,我们,在发相同字时,口型和运气不变,而节拍点之间有微小的间断,以后就再也接不起来,必须重新聚气,这样就加长了停顿的时间。而在同一节拍点上,不存在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可以前重后轻,一气哈成(带过)。没例句。

问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