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李兰芳:君子之交何以淡如水

李兰芳:君子之交何以淡如水

时间:2023-11-25 08:08:03

相关推荐

李兰芳:君子之交何以淡如水

中国人喜好热闹,聚会时常少不了觥筹交错。不擅酒场之人是否只能一筹莫展,赧然相对?非也。君子之交淡如水,以香茗代之,敬重之意犹嘉。其实,这不止是时下被默许的常礼,还是古礼以玄酒祭祀的遗风。

《礼记》载古时大型宴聚必备各式饮料,“玄酒在室,醴盏在户,齐醍在堂,澄酒在下”, 还须“陈其牺牲,备其鼎俎”,齐奏琴瑟、管磬、钟鼓以动情舒心,还须主持人(祝嘏)发言,祈求“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若在时下,此番场景称之为“国宴”尚不为过。四种饮料的摆放位置由内而外,玄酒在室,可见玄酒的重要,所以《礼记》说“醴酒之用,玄酒之尚”。这是国宴,那庶民之宴又如何?《礼记》载“乡人、士、君子,尊于房户之间,宾主共之也”,先准备“尊有玄酒,贵其质也”,然后是呈珍馐以共享。这和今天我的日常也很相似。可见,玄酒依旧不可少,以其质贵。那这里所说的玄酒,到底是何等琼浆玉液方称其“贵质”的担当?是李白不惜挥掷十千换得一斗的新丰美酒,满堂郁香摄人心魄的兰陵美酒?玉碗盛来熠熠生辉的琥珀美酒,还是染上西域“夜光杯”梦幻色彩的“葡萄美酒”?今日茅台国酒、五粮液、汾酒等等尚堪比否?很不幸,古注打破了酒中豪杰们的想象。汉代郑玄说“玄酒,新水也”,唐代孔颖达说“玄酒,谓水也。以其色黑谓之玄……此水当酒所用,故谓之玄酒。”由此可见,上至国宴下至民间聚会所尊尚者,仅是新备的洁净清水而已!

仅是清水的玄酒,为何能获得宴聚的至尊地位?这须从古礼中尊尚玄酒的习俗说起。礼,繁体作“禮”,《说文》释为“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段注》说“礼有五(按,吉、凶、宾、军、嘉),莫重于祭,故礼字从示。豊者,行礼之器也。”而酒中之“醴”,亦从豊,可见先民理念中酒与祭祀有着天然联结。礼之教为化,正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而礼之最者为祭,祭之最者为玄酒,可以说玄酒可谓礼乐文明的脊梁,是沟通人类与神灵(自然)最重要的凭证。周代是万古景仰的时代,也因为礼乐文明之繁盛,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不幸的是周代的文明不可再复,可幸的是周礼在经典中得以较好地保存。比如《诗经·信南山》写祭祖求福,必“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苾芘芬芬,祀事孔明”,才能祈得先祖“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的庇佑。人类沟通主要靠语言,马克思甚至将语言与货币进行互喻,语言有能指与所指,货币符号同样有名称与价值之分,货币促成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等值,而语言实现有效沟通的条件亦是彼此之间信息符码的等值。人言为信,言必由衷为信,方能以心换心,心心相印。所谓“享于祖考”等事神活动则是人神沟通。自然科学告诉我们神鬼之必无,即便或有,孔子也“不语怪、力、乱、神”,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那我们可以将人神沟通权且理解为人类与自然的沟通,人类与历史的沟通。万物有灵,自然之神无往而不在,但不仅宗近祖远,人鬼之事渺渺,而且历史痕迹总在时间的长河被无情冲淡。那么,人神沟通,人鬼沟通,实际最后只落脚于人与自我的沟通。玄酒作为沟通媒介,正承担了此重责。如果说玄酒是文明的符码,那“信”便是此符码亘古不变的所指。正心诚意,言语信,执事敬,才能“祀事孔明”。此为玄酒之德。

崇尚玄酒之德,其实一直绵延未绝,至少在祭祀时依旧地位崇高。晚唐皮日休说“羲皇有玄酒,滋味何太薄?玉液是浇漓,金沙乃糟粕”。宋代邵雍更有“玄酒方味淡,大音声正稀”的至理名言。明末唯物思想家吕坤就说,“着味非至味也,故玄酒为五味先”,清代钱谦益也说“云胡苍姬还,玄酒薄真味”。玄酒,正是以其淡薄而有真味的品质成为历代谦谦君子的追求,也捍守着人类礼乐文明的底线,与亦为先民最初用于祭祀宴聚场合的“太羹”(未加调料的肉汁)共建了中国民族共同体的理想文明。无奈历代文人笔下的“太羹”、“玄酒”大多已沦为一厢情愿的热情假想。所幸的是,他们当中仍多数执信与敬,不时以此告慰神灵,映鉴己心。我们宁愿相信,谪居黄州,遥想周公瑾,悼伤历史与人生的苏轼,他“一尊还酹江月”之举,是在清风明月中明鉴了持守节操的誓言。

虽说宴聚以玄酒,与上古祭祀语境密切相关,但后世宴聚的诸多礼仪亦演化至传统享祀之礼。譬如座次,如今不少餐厅至少保留一个主位,余下之人常自觉遵照一定次序入座。家族聚会以辈分分桌,单位聚会以资历或职位就位,一般聚会若有讲究则或序齿或遵照亲疏程度。而座次恰是上古祀礼等级尊卑最重要的呈现。所有祭祀,均有主位,即由能通神/降神的“尸”(或称“公尸”)入坐之位,也称“尸位”。“尸”一般由祭祀的子孙担任,因为古人认为凭血缘关系,祖孙神灵能交感相通。所以即使是主人,也只能暂屈宾位。孟子曾对公都子、孟季子说解“敬”的内涵,如果只是问筵席当敬叔父还是敬弟弟,答案肯定是敬叔父。但若“弟为尸”,那先敬谁呢?答曰“敬弟”。原因是,“尸”是祖考的替身,应当敬之如祖考,所以“弟在尸位”接受玄酒之敬,而其他人则只在宾客之位。这与《礼记》所载的“当其为尸则尊”是相吻合的。秦汉以后,“尸”不再靠人扮演,而直接敬奉贮藏祖先或自然神灵的牌位,此虽“小节”,却实是文明演进的一大步,尸与主人都从古礼束缚中得到解放,主人也能顺理当然地先接受宾客的敬酒,宾再回敬,是为“酬”,演化为今日大家欲罢而不能的“应酬”。

其次是敬酒时献上祝语。祝,《说文》说是“祭主赞辞者”,即代替主宾司祝的礼赞,即席面的主持人。《诗经》中保存了先秦大量的祭祝之语,如前文所说的“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即是周王祈求周先王庇佑子孙大福长寿之语。再如著名的“天保九如”,“天保定尔……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则是作为陪祭者(助祭者)敬献给周王的祝词。时至今日的寿宴,我们不也仍然常用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永葆青春”等敬酒之语吗?而上古祭礼之所以设“尸位”,则源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魂崇拜。就坐主位之“尸”要替神灵与人鬼,“享受”祭祀者的供奉,谛听祭祀的主宾们敬祝祷告之语,并以受祭之神的口吻酬答。所以成一次祭祀宴聚活动的“玄酒”,其意义在于顺完人神沟通,而意义的关键则是祭祀之主宾寓于玄酒的忠信虔敬的祝语。换句话说,所谓“杯中物”,重要的不是酒,而是主宾真挚信诚之情谊。

时至今日,宴聚已褪下了祀礼外衣,祛除了古代神灵魅影,我们不用严格遵照尊卑等级的秩序,也不用借助巫祝之口酬酢主宾以明心志与情谊,更不用会遭遇“公尸”制度下父叔拜敬子侄的尴尬。筵席酒品也日益繁多,仿佛从“太羹玄酒”以来,中国礼乐文明一直进化着。春有剑南冬有冻酿,重五饮雄黄酒,秋来再饮菊花酒,女儿啜女儿红,男子干大白,以至于曹刘青梅煮酒论英雄传为佳话,武松以“三碗不过岗”下肚尚能肉搏虫虎为名,不过也有“吴下酒徒犹骂客”,“呼卢(一种投骰的赌博活动)纵酒百不忧,只思射杀南山虎”。文明进化中,酒色财气的野蛮基因也在遗传、变异,在各个时代蔓延。

既然祀礼外衣已褪去,我们是否更不应过分求其表而弃其实?而应该保留文明的内核,重倡玄酒之德,重树心正、意诚、言语信、执事敬的宴聚之风?这样的宴聚酬敬,不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美好境界吗?也有酒友雅好魏晋风度,厌弃礼节虚文,不以酒中君子自鸣,但求友朋相聚畅饮之乐。如果说今日宴聚敬酒的意义不再是执信与敬,而是欢乐、热闹的气氛,那整个席面几乎都是觥筹交错,酬酢多巡。海量者尚有玉山倾倒之时,佯装酒中豪杰者欲拟疏狂,但终是强乐还无味,更何况不胜酒力大醉而归者!亚里士多德说人有四美,勇敢乃其一,节制也是一种美。友朋宴聚的意义在于畅叙幽情,若被纵酒之兴取代了,岂复有真正的欢乐可言?如果仅为助兴,觉得玄酒太淡,那试试茶或咖啡,不也收获一样的清欢么?若是文士,定要追慕“诗万首,酒千觞”的境界,那么我们不能忽视酒也许并不能降请缪斯女神的真相。真相是过度饮酒容易犯困,比如苏轼“酒困路长惟欲睡”。既径往黑甜乡去了,哪还能写诗作文呢?即或是李白,他的诗几乎篇篇有酒,但我们能否确定这些诗都是醉酒时所作?即使我们相信他在写“花间独酌”时正斟酒细饮,但也不能否认李白那些没有酒的诗篇也甚好,《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篇不还是豪气天纵、大气磅礴之作吗?可见酒与创作,未必有必然联系。诗中之酒,有时只是一个心象符码。文心若回澜春水,那么无论是否借助酒力,自然能佳作迭出,若是愚莽鲁夫,即使饮以琼浆玉液,结果也只能“牛饮”后呼呼大睡。

所以,无论是为了延续执信与敬的礼乐文明,为了宾主之间能真正畅叙幽情,还是为了身心健康,下次宴聚不妨代以玄酒或香茗,也不失更为雅敬之事。

- 全文完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介绍

李兰芳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级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