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天下第一藏书楼天一阁

天下第一藏书楼天一阁

时间:2019-09-28 15:01:14

相关推荐

天下第一藏书楼天一阁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是人类的宝藏,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化的今天,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乡镇、每一个学校都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藏书楼。

在中国历史上,各种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而收藏、贮存这些典籍的既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办藏书楼、藏书阁,亦有众多的民间私人藏书楼、阁,天一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连清代的中央藏书楼北京故宫文渊阁,在房屋制度、书架款式等方面都是仿制天一阁的。

天一阁

天一阁曾被著名学者郑振铎誉之为“中国第二个敦煌石窟”,是国务哦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是亚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全景

已有400多年历史的天一阁坐落在宁波月湖之畔、古道之端,是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宁波鄞县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其生性酷爱读书、藏书,为官28年,每到一处亦悉心搜集各类典籍,尤其重于地方志、科举录、书画、诗文集等明朝当代典籍与名物。嘉靖三十九年辞官归隐,从此更是乐此不疲。

范钦像

范钦与同邑另一著名藏书楼万卷楼的主人丰坊相友善,常去万卷楼借阅抄录,后来万卷楼不幸遭受火灾,丰氏无意续藏,劫余之书悉归范氏。

天一阁飞檐

元明清时期是我国私家藏书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曾涌现出了诸如胡三省、童氏兄弟、胡万阳、金华、袁忠彻、丰坊、张瑞、范汝梓、陈朝辅、陆宝、周人龙、余有丁、董世登、朱勋、朱献臣以及钱谦益、毛晋、陆心源、瞿绍基、杨以增、丁氏兄弟等著名的藏书家,但这些藏书家多侧重于搜集收录古籍文献,无意于当代文人与文献的搜集收藏。

天一阁花窗

而范钦则与这些藏书家不同,重视当代文人的著作,故其藏书以明刻本为主,尤其是明代地方志、明代政书、明代实录、明代诗文集特别多,颇有些“厚今薄古”之意。如《军令》《营规》《大阅览》《国子监监规》《武定侯郭勋招供》等官书,属当时的“内部资料”,一般藏书家即便有意收藏,也决非轻易可以觅得。

东明草堂

在营造天一阁之前,范钦远游一个藏书楼,名曰“东明草堂”。随着范氏搜求和收藏的图书的不断增多,东明草堂已难以容纳,范氏遂决定在其住宅的东面重建一书楼,也即后来闻名于世的天一阁。

天一阁建筑

关于天一阁的确切建造时间今已不得而知了,不过根据相关文献推定,其时当在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之间。楼为一排六开间两层木结构,坐北朝南,前后开窗,阁前有池塘,除了可以点缀风景外,亦是重要的防火措施之一。后来,范钦搜集碑刻,得一吴道士龙虎山石刻,为元揭傒斯的书,并有“天一池”三大字。在范钦的时代,兵患火灾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易经注》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天一生水”,水克火。范钦大喜,以为适与自己建阁凿池之意相合,遂以“天一阁”名其楼。

天一阁建筑

作为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相当科学,故后来庋藏《四库全书》的文渊、文源、文溯、文津、文汇、文宗、文澜七阁,均仿天一阁式样营造,而清代藏书家卢址的抱经楼,更是从内部结构到外观,完全模仿天一阁,由是天一阁更负盛名。

东明草堂前抢浮雕

(一只龙角、牛嘴、狮身、鹰爪、马尾的奇怪动物“獬豸”,“獬豸”和麒麟差不多!它旁边是朵朵云雾,云雾下有隐隐约约的山。俗称独角兽,是正义的象征)

【关于天一阁云香草的故事】

不少现代半吊子文人好称自已是“书香”,其实,古时候的“书香”是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有趣的是,芸香草生时没有丝毫香气,但一经干燥后就越来越香,能保持二十年之久。芸香草又名灵香草、七里香,素有"香王"之称,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和天然香料,属稀世珍品。它喜欢生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深山老林处。

天一阁藏书与云香草

芸香草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和天然香料,属稀世珍品。它生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深山老林处。在宁波天一阁,我尤为注意收藏书阁中的中的"芸香草"。它们被安放在一个个的小布袋中。

天一阁藏书与云香草

关于天一阁,便有一个与云香草相关的著名故事,也即被记载在《春草堂集》中的为云香草而生,为云香草而死的钱绣云。

天一阁藏书与云香草

钱绣芸酷爱诗书,凡闻世有奇异之书,即多方购之。她常听说范氏的天一阁藏书甚富,其中多罕见之版本。阁中三百年来书不生蠹全赖芸草之功,她听后顿生仰慕之情,用丝线绣芸草数百本,“绣芸”之名由此而得。

天一阁藏书与云香草

钱绣芸的父母甚爱其女,揣其情,不忍拂其意,于是由知府作媒,嫁给了范氏之子范茂才。结婚后,绣芸以为成了范家媳妇,自然可登阁看书看芸草了,哪知范氏家族有规矩,严禁妇女登天一阁。绣芸听后,恍然如有所失,由是抑郁而终。

天一阁藏书与云香草

钱绣芸临死前哭着对范茂才说:“我之所以来汝家者,为芸草也,芸草既不见,生亦何为。君如怜妾,死葬阁之左近,妾瞑目矣!”

天一阁藏书

钱绣芸至死也没有见到天一阁上的芸香草。这个故事的本身很是凄婉,凄婉得甚至有些让人惊心。它悲剧美的感染结果是让人在叹惋钱绣芸那坚韧而又脆弱的文化渴求之余,更想了解她。

天一阁内范钦像

著名的天一阁藏书楼,图书号称“无蛀书”,据说就是因每本书都夹有芸草之故。拼毕生而未能一见的芸香草的神奇。其实,人世间的许多神奇事物本身又很平常。

天一阁藏书

天一阁秘不示人的芸香草辟蠹想来是很成功的,当年钱绣芸遗憾地没有见到,抑郁而逝,这大概更引起后人对芸草的注意,以致后来许多学者登天一阁写诗题联,大都提到芸香草。

天一阁藏书

其实,藏书家遇到的真正麻烦不是防蠹,大多是在身后,因此,范钦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自己的意志力变成一种不可动摇的家族遗传。不妨说,天一阁真正堪称悲壮的历史,开始于范钦死后。

天一阁藏书

八十高龄的范钦临终前把大儿子和二儿媳妇(二儿子已亡故)叫到跟前,安排遗产继承事项。老人在弥留之老人在弥留之际还给后代出了一个难题,他们遗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一楼藏书,让两房挑选。

天一阁藏书

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遗产分割法。万两白银立即可以享用,而一楼藏书则除了沉重的负担没有任何享用的可能,因为范钦本身一辈子的举止早已告示后代,藏书绝对不能有一本变卖,而要保存好这些藏书每年又要支付一大笔费用。

天一阁藏书

为什么范钦不把保存藏书的责任和万两白银都一分为二让两房一起来领受呢?为什么他要把权利和义务分割得如此彻底要后代选择呢?范钦对这种遗产分割法已经反复考虑了几十年。实际上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出的难题:要么后代中有人义无反顾、别无他求地承担艰苦的藏书事业,要么只能让这一切都随自己的生命烟消云散!范钦故意让遗嘱变得不近情理,让立志继承藏书的一房完全无利可图。

天一阁之百鹅亭

范钦的大儿子范大冲继承了藏书楼,范大冲拨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充当藏书楼的保养费用。就这样,一场没完没了范大冲接力赛开始了。

百鹅亭一角

多少年后,范大冲也有藏书楼的遗嘱,后一代的遗嘱比前一代还要严格。范大冲继承了藏书楼藏书,藏书楼的繁衍却越来越大,怎么能使后代众多支脉的范氏世谱中每一家每一房都严格地恪守先祖范钦的规范呢?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我们一再品味的艰难课题。

百鹅亭之浮雕

天一阁藏书楼对于许多范氏后代来说几乎成了一个宗教式的朝拜对象,范氏后代只知要诚惶诚恐地维护和保存,这个在藏书楼下生活了几百年的家族非常值得同情。

百鹅亭之浮雕

范氏的后代子孙免不了会产生一种好奇,楼上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到底有哪些书,能不能借来看看?亲戚朋友更会频频相问,作为你们家族世代供奉的这个秘府,能不能让我们看上一眼呢?

百鹅亭之浮雕

范钦和他的继承者们早就预料到这种可能,而且预料藏书楼就会因这种点滴可能而崩坍,因而已经预防在先。他们给家族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处罚规则,处罚内容是当时视为最大屈辱的不予参加祭祖大典,因为这种处罚意味着在家族血统关系上亮出了“黄牌”,比杖责鞭笞之类还要严重。

天一阁内藏书室

处罚规则标明: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天一阁内藏书室

天一阁有一条可以向真正的大学者开放的新规矩,这条规矩的执行还是十分苛严,在此后近二百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十余名,他们的名字,都是上得了中国文化史的,如黄宗羲。

天一阁藏书

然而,即便有如此严格的族规,世代子孙严守“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训,但终因年代久远,藏书还是大量失散了。范钦在世时,天一阁藏书最多达七万余卷,但之后不久的明末战乱,藏书开始大批散失,到清康熙时阁中所藏明实录已佚其半;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又从天一阁调走六○二种(一说六三八种)图书,以后多未发还;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中,英军占领宁波,从天一阁掠走地理与图数十种,一八六一年太平军进驻宁波,当地盗贼乘机窃走大批图书;民国初年,江洋大盗薛继渭与不法书商相勾结,又盗去藏书一千余部。经过这几番劫难,到解放初期,天一阁书仅剩一万三千多卷,只有原藏书的五分之一。许多珍籍成了断简残篇。难怪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久闻天一阁藏书,英石芸香辟蠹鱼。今日椟存珠已去,我来翻撷但欷歔。”

天一阁藏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