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学习“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深入了解“白加黑减"

学习“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深入了解“白加黑减"

时间:2019-01-02 07:18:03

相关推荐

学习“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深入了解“白加黑减"

学习“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

——深入了解“白加黑减"

不知不觉入手550D已经9个月了,快门也按了5549下了,对基本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不自量力的认为出过一些拿得出手的相片。但在公元12月21日晚九点那一刻,我f才知道,之前的5549次快门算是“白按了”。因为我接触了“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The zone system),对“白加黑减”的深层含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能接触到“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The zone system),这得首先感谢小魏童鞋介绍我知道了ONE象—一位拍了六年唯美人像的大师,绝对的好人。(/p/1236614401 ),在百度吧里专开一贴解读初哥的一切技术问题。在他的贴子里,我又有幸链接到了蜂鸟网老败前辈的这篇介绍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的文章(/forum/1067869.html )、(/forum/1071140.html )。借此帖子对小魏童鞋、ONE象老师,老败老师表示感谢!

通过学习,我最终知道了白加黑减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亮就加,背景暗就减。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精髓就是他自制的 点测光表(我称之为影调表)和点测光方式。白加,就是对画面最亮(快门数最快)的地方加EV;黑减,就是对画面最暗(快门数最慢)的地方减EV。增减数要对照下面的影调表:

一开始我怎么也读不通理论,不知道以上10区是根据什么分的。后来才知道我没有首先明确一个拍相片最基本的概念,那就是:“不管你的相机用什么测光方式,相机都是按照18%灰(也就是影调表的5区)最终成像”。5区左右两边的明暗过渡就是你要增减的EV!

所以,之前一直纠结于评价测光是拍复杂光线环境的,中央重点测光是拍人像的,点测光是拍高(低调)影像的,等等等等,把自己搞得很乱。其实,读了亚当斯的理论,这一切都不重要了。要学亚当斯的理论,忘记其他测光方式吧,只记住点测光一种方式就行了。

不管你用以上哪种测光,而没有利用曝光补偿的话,就算你用点测光来拍一个低调影像,拍出来的成像也不是最好的,也会给后期带来麻烦。亚当斯的理论告诉我们,用点测光+白加黑减=好相片!

亚当斯时代的相机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在胶片时代,不能随拍随看,为不浪费胶卷,就逼得拍相的人都成了摄影师。虽然说到了数码时代,可随拍随看,“胶卷”不用钱,但快门也是有寿命的,更何况有的瞬间我们一辈子只能遇到一次。当然,有各种先进的测光方式是一种进步,但我有理由相信,在数码的今天,我们如果依旧以胶片摄影师的思想来拍每一张相片,在拍片前就能大概预知出片的效果,那么我们的进步肯定会更明显。(亚当斯的理论就是让我们在拍出相片前就能想到相片的效果。用我自己的话说,拍片前的多想想白加黑减,就是在跟相片谈恋爱。多么美妙的过程,为什么不享受呢?)

要学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方式,一要熟读了解上面的影调表,二是只用点测光一种方式!

为了验证理论,看我学到皮毛没有。我特意选择了光比很大的三件东西放在一起,希望从中领会。

一是白纸,二是镜头盖,三是电池盒。

首先对三者点测光,白纸是125,镜头盖8,电池盒40。(晚上室内,ISO3200,光圈5)

为了领会加不同的EV带来的不同效果,我分别各自加了1,2,3个EV。

首先,运用理论“白加黑减”原则,对最亮的白纸测光得出125的快门值。先加1EV,按照亚当斯的理论,最终成像的白纸影调是5+1=6区(白纸可能还不够有细节)。镜头盖的8与白纸的125,大约相差了4档。那么镜头盖的影调大概就在6-4=2区(黑部细节可能有点缺失),电池盒的40与白纸的125,相差了大约2档,电池盒影调大概就在6-2=4区(估计亮部细节有缺失)。OK,按快门。咔嚓。得到以下相片:

相机品牌:Canon 相机型号:Canon EOS 550D 镜头:EF-S18-55mm f/3.5-5.6 IS

光圈:F5 ISO:3200 曝光补偿:1 EV 曝光时间:0.02 sec

快门参数:50(影像与想像中一致)

接着对最亮的白纸测光得出125的快门值,加2EV。按照亚当斯的理论,最终成像的白纸影调是5+2=7区(7区按理论的说法是比较亮而又有细节的区)。镜头盖的8与白纸的125,大约相差了4档。那么镜头盖的影调大概就在7-4=3区(能体现暗部的细节),电池盒的40与白纸的125,相差了大约2档,电池盒影调大概就在7-2=5区(可能有点中灰了)。无妨,先看看效果:

相机品牌:Canon 相机型号:Canon EOS 550D 镜头:EF-S18-55mm f/3.5-5.6 IS

光圈:F5 ISO:3200 曝光补偿:2 EV 曝光时间:1/30 sec

快门参数:30(影调与想像完全一致)

从上面的影调不难看出,加到2EV,大光比的影调就差不多到头了。再加3EV就会严重过曝。为了证明理论的准确性,我还是如法炮制了加3EV的效果:

对最亮的白纸测光得出125的快门值。先加3EV,按照亚当斯的理论,最终成像的白纸影调是5+3=8区(8区的感觉有点过暴了)。镜头盖的8与白纸的125,大约相差了4档。那么镜头盖的影调大概就在8-4=4区(也不够黑了),电池盒的40与白纸的125,相差了大约2档,电池盒影调大概就在8-2=6区(也有点过曝了)。果然,事实与想像一致!

相机品牌:Canon 相机型号:Canon EOS 550D 镜头:EF-S18-55mm f/3.5-5.6 IS

光圈:F5 ISO:3200 曝光补偿:3 EV 曝光时间:1/15 sec

快门参数:15(太亮了,跟想像中的影调一样。)

以上三张图,在拍之前我想像了影调,跟出来结果的一致,完全证明了理论的强大性与精确性!亚当斯的理论,就是教导我们在增减曝光量的时候,就事先知道出片的效果。不用拍不好,再拍一张。

以上三张图,我觉得加2EV的效果是我比较满意的,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理解与认知。

根据理论,不管是白加,还是黑减,都能得到大致相同的影像,试完了白加, 接下来就该 黑减了。

还是上面一样的摆设,点测光白纸是125,镜头盖8,电池盒40。将最黑的镜头盖作为基准,想像一下,要呈现出黑的有细节,需要哪个区呢?我选了2区。够黑,也有细节。于是,我就-3EV,按照亚当斯的理论,最终成像的镜头盖影调是5-3=2区。白纸的125与镜头盖的8,大约相差了4档。那么白纸的影调大概就在2+4=6区(不至于太暗),电池盒的40与镜头盖的8,相差了大约2档多,电池盒影调大概就在2+-2=4区(比中灰还要暗一点了)。无妨,看看效果先:

相机品牌:Canon 相机型号:Canon EOS 550D 镜头:EF-S18-55mm f/3.5-5.6 IS

光圈:F5 ISO:3200 曝光补偿:-3 EV 曝光时间:1/60 sec

快门参数:60(与白加时加1EV的效果差不多。)

这样看来,用黑减的话,这个画面,应该对镜头盖-2EV好一点。

以上就是我的试验成果,全是JPG直出,没有后期。主要是让自己对理论的实践先有个感性认识。有了好的前期,可以给后期省不少事儿。

由于亚当斯当时的增减曝光档位都是一档一档的,现在的数码单反,出现了1/3档,更精确了。所以我这次的曝光还不完全准确,都是以标准档位来估算的,要想尽量利用理论,达到精确曝光,于是乎我有了要把550D的1/3档的读数都背下来的冲动。

睡前再一次认真研读了理论,发现一句我之前忽视的话:亚当斯说,拍照前,你想把你的主体“放”入哪个区?就是说我们在拍之前,对所希望的影调要有一个准确认识,希望把主体拍成哪个区的影调,就将从5加减到那个影调区所需要的EV值,就是我们要补偿的曝光量。当然,也不能就着主体的曝光量,还要看看保证了主体后,陪衬体的曝光是否能够达到合理的曝光,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平衡。这些都是要靠大量的琢磨跟实拍来积累经验。不然,单单学会了这个理论,就能出好相片的话,那个个都是大师了。

PS :当晚,全是发的加加减减的梦!哈哈!看来是入迷了。。。

今天是试验了拍静物,下次试一下用来拍风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