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中医养生:针灸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 辨证论治

中医养生:针灸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 辨证论治

时间:2024-07-02 04:03:44

相关推荐

中医养生:针灸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 辨证论治

补虚泻实辨证论治《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补虚,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是祛除邪气。在疾病过程中,正气不足则表现为虚证,治宜补法;邪气亢盛则表现为实证,治宜泻法。

这是针灸补虚泻实的基本原则。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犯了虚虚实实之戒,就会造成"补泻反则病益笃"的不良后果。正确的运用这一原则,除正确地掌握针灸补泻的操作方法外,还要讲究经穴配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1.补虚"虚则补之""虚则实之"指出了当人体在邪正斗争中,正气不足,并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的治疗原则。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弱性病证。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大出血损伤阳气、阴液,均会导致正气虚弱,功能减退,表现为精神疲乏、肢软无力、贫血、气短、腹泻、遗精、乳少、形寒肢冷。毫针刺用补法,并灸,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膏肓俞及与有关经脉的背俞穴和原穴,以达到振奋脏腑的功能,促进气血的生化。如表现为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红少苔或无苔为阴虚,临床常取太溪、三阴交、膈俞及与相关经脉的背俞穴,毫针刺用补法,以补其阴,达到滋阴养血的目的。

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范畴。陷下即气虚下陷,也就是说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治为主的。针灸临床对于因脏腑经络之气虚弱,中气不足,对气血和内脏失其固摄能力而出现的一系列病证,如久泄、久痢、遗尿、崩漏、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等,常灸百会、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等穴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对于失血过多、大汗不止、四肢厥冷、阳气暴脱、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的虚脱危象,更应重灸上述腧穴,以升阳固脱,回阳救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