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上朝)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上朝)

时间:2019-11-14 23:34:59

相关推荐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上朝)

​ 以今人的眼光看,贾至在唐朝算是二流诗人,岑参和王维算一流,李白和杜甫则还要高一级,属于特等。王维和岑参的和诗都那么精彩,按照一般人的想象,杜甫的和诗肯定更值得期待,是不是呢?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箭:漏箭,放在漏壶中带有刻度的标杆,用于计量。

龙蛇:指旗帜上所绣的龙蛇图案。

风微:微风轻拂。

珠玉:珠和玉,比喻优美珍贵之物。

有凤毛:指能继承家学。

杜甫写律诗内行,但是写富贵诗外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一生潦倒,缺乏富贵生活的实际经验,因此写起富丽堂皇的大场面时,就明显不在状态。比如同样是酒宴,李白写“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是那么自然,到了杜甫这里,还是写宴会,就成了“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明显风流感不足。本来,人民性是杜甫的特点,也是优点,但是拿捏朝省诗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为什么这么说?

看首联:“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这一联对得挺工整,“五夜”对“九重”, “漏声”对“春色”, “催晓箭”对“醉仙桃”,都没有问题。但是两句话搭在一起,就让人觉得不自然。为什么?看第一句:“五夜漏声催晓箭。”五夜就是五更,箭是漏箭,是放在漏壶里的标杆,时间到了自然就会从水中浮起来,所以这句话是说,五更时分,漏壶滴答,漏箭浮起,仿佛在催促着拂晓的来临。这自然是在描述早朝的“早”。那下一句呢?“九重春色醉仙桃。”九重本来是九道宫门,这里代指深宫大内。皇宫之中,春色正浓,桃花逞艳,仿佛喝醉了酒一般。这风景想来也很好看,但是,和第一句的搭配感不强。第一句还是暗沉沉的黑夜,第二句立即就变成了浓艳的春色。问题是,既然刚刚五更天,也就是早晨三五点钟,诗人是如何看见“九重春色醉仙桃”的呢?想想其他几位诗人是怎么说的。贾至最老实,说“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明白告诉大家,太早了,天还没亮呢,周围景色一片苍茫,我看不清楚。王维就聪明了,既然看不见景色,我干脆不写景色,写早晨的活动,所以是“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岑参也聪明呀,不是看不见吗?我就写听觉呀,所以是“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都是表现早朝的早,但是各有各的办法。可是无论用哪种办法,都比杜甫这一联来得自然。

再看颔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这一联写得挺漂亮。“旌旗”对“宫殿”, “日暖”对“风微”, “龙蛇动”对“燕雀高”,对得严丝合缝,这是老杜的看家本事,谁也比不了。那到底怎么理解呢?按照现在的语序,应该是日暖旌旗龙蛇动,风微宫殿燕雀高吧。春和日暖,旌旗上的龙蛇仿佛都获得了生气,要随风而起;春风轻拂,宫殿外燕雀盘旋翻飞,越飞越高。上一句很壮丽,下一句很明媚,写得非常有画面感。而且,仔细一想,这一联隐含的意思也很深呀。日暖风微,哪里只是自然界的日暖风微,它还象征着皇帝如阳光、如清风一样的恩德;龙蛇燕雀,哪里只是生物界的龙蛇燕雀,不是还象征着文武百官乃至升斗小民,都在皇恩的沐浴下焕发了生机吗?颂圣的意思含而不露,也算蕴藉。所以历来对这两句话评价都很高,甚至有人说,这两句比王维、岑参的都好。是不是呢?虽说诗的审美本身就是见仁见智,没有定论,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它不那么好。不好在哪儿呢?第一,用燕雀太小气了。连大泽乡起义的陈胜都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可见在中国古代的文化意象之中,燕雀实在是山野低微之物,上不得台面。要知道,这首诗毕竟是朝省诗,朝省诗关乎宫廷,所以写花写鸟,还是有规矩的。比如花吧,你写牡丹,写芍药,乃至写桃花都可以,但是最好不写闲花野草;鸟也是一样,你写凤凰,写鹦鹉,乃至写黄莺都好,但是,写燕雀就显得太寒酸了。第二个不好是什么?这个早朝显得不太早呀。比如岑参,写“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真早,因为残星才落,宿露未干。可是杜甫这一联呢?又是日暖,又是风微,让人感觉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不像是早朝。宫廷气象不足,早晨的气象也不足,这就有问题了。

再看颈联:“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朝罢”两个字,真是让人吃惊。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上朝呢,怎么直接就退朝了?这不可思议呀。要知道,诗题毕竟是早朝大明宫,上朝可是重头戏。所以另外三位诗人都重点讲上朝,比如贾至是“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王维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岑参是“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写得都典雅华丽,大气磅礴。可是到杜甫这首诗呢?根本没出现上朝的场景,直接就退朝了,这无论如何,应该算是个大大的失误。

我先抛开这个问题,就事论事,看看这一联写得怎么样。“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真不错。贾至不是求和诗吗?一般来讲,和诗总是要恭维一下原作者的。在这一点上,王维和岑参做得都不够。王维写“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只是写中书舍人回去草诏了,至于好不好,根本没写。而岑参呢?虽然写了“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好像是恭维了贾至,但是恭维得有点儿虚。再看杜甫,“朝罢香烟携满袖”,这是写什么?写贾至受到的宠幸,沾染的恩泽,直接呼应了贾至的“衣冠身惹御炉香”。那“诗成珠玉在挥毫”呢?是说贾至的文采,说他提起笔来就写了一首如珠玉般的好诗。这个恭维就很有针对性,也很有风采,比其他两首都实在。

已经写到退朝了,也已经恭维过贾至了,怎么结尾呢?看尾联:“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这一联出来,真是把贾至夸到家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里头有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是世掌丝纶。所谓“丝纶”,出自《礼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来就代指皇帝的制敕了。那世掌丝纶是怎么回事呢?贾至的父亲贾曾也当过中书舍人,到贾至这儿,又当中书舍人,两代起草诏书,这不就是世掌丝纶吗?这还不算,这个世掌丝纶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唐朝皇帝正常继位的少,不是弟弟杀了哥哥,就是儿子把爸爸赶下台。比方说,唐玄宗就是把他爸爸唐睿宗赶下台当太上皇,然后自己才当了皇帝,当时,给唐睿宗起草传位诏书的是贾至的父亲贾曾。没想到,半个世纪之后,趁着安史之乱,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又抢班夺权,把唐玄宗赶下台当了太上皇,真像是因果报应一般。这一次写传位诏书的是谁呢?就是贾至。所以唐玄宗曾经跟贾至讲:“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别看他说得轻松,内心肯定无比凄凉吧。只是,唐玄宗凄凉不凄凉不重要,重要的是贾至父子两代替两朝皇帝起草传位诏书,这得是多难得、多荣耀的事啊!这是“欲知世掌丝纶美”。那“池上于今有凤毛”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涉及第二个典故了。是说南朝大文豪谢灵运的孙子,谢凤的儿子谢超宗文章写得很好,皇帝很赞赏,就夸了他一句:“超宗殊有凤毛。”意思是说他遗传基因很好。后人就用“凤毛”来赞美能继承家学的儿子。所以杜甫这两句话是说:要想知道世掌丝纶的美事是怎么出现的,你就看看中书舍人贾至那不凡的基因、不凡的文采吧!是不是把贾至夸到家了?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看出来了,这四首诗各有各的好处,贾至是写得真实,王维是写皇帝写得好,岑参是写场面写得好,而杜甫呢?是写上司写得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啊?其实是每个人经历都不一样。王维跟贾至平级,没有必要恭维贾至,可是他在安史之乱时期当过伪职,现在虽然取得了皇帝的原谅,但还是心有余悸,想努力颂圣。岑参呢?当时才是一个七品官,跟皇帝隔得比较远,没必要特别歌颂皇帝,但是他是一个见过大场面的人,从长安一路跑到中亚,内心有无限奇丽的风光,所以就算写朝省诗,还是写得奇伟瑰丽,不同凡响。而杜甫呢?当时只是一个从八品官,在朝会中排位最后,离皇帝不知有多远,真正朝会的场面估计他都看不清,也写不好。所以,他就只能重点写自己的长官了。这样一来,也就跟朝省诗的要求离得远了些,所以虽然名气最大,但是在这一组作品里,只能屈居末位了。

最后还想说一句,很多人都以为如此豪华的场面,一定出自开元盛世。所以现在讲“梦回大唐”,还常常用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组诗的创作年代,其实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国家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但是,在这些诗里,我们看不见任何苦难,只看见千官朝拜,春满皇州,这就是朝省诗的虚伪之处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