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跟着名篇学写作 | 名师赏名篇

跟着名篇学写作 | 名师赏名篇

时间:2021-01-03 07:32:38

相关推荐

跟着名篇学写作 | 名师赏名篇

全国名校名师殷建坤老师在《少年博览》里赏析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引用我的文章《妈妈真傻》

最是真情能动人

——跟着《秋天的怀念》学选材

殷建坤

元好问有《摸鱼儿 雁丘词》,词中有名句为世人传诵: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其实,不只是爱情。亲情也可以“直教生死相许”。有人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史铁生的母亲,生命最后一刻,放不下的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对自己的孩子真是“生死相许”。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诠释了“(亲)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读来令人动容,潸然涕下。其感人的重要原因是选取了生活中最能触动作者泪点和读者泪点的材料。

母亲对于史铁生的关怀,一定有许多许多。衣食住行,每一样都有。从时间维度看,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选择了“双腿瘫痪后”和“那天”(即母亲去世的那天)两个时间,一个是时间区域,一个是时间点。从内容的维度看,作者选择了具有强烈的矛盾冲突的材料和特别时间发生的具有意外突变性的材料。

双腿瘫痪后,史铁生“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因为大雁的自由飞翔与史铁生困于轮椅是一对矛盾,大雁的自由飞翔,让史铁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困于轮椅的痛苦;史铁生“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因为歌声的甜美与瘫痪后的痛苦是一对矛盾,甜美的歌声,让史铁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局促于一隅的痛苦。正是因为这两对矛盾,史铁生才变得暴怒无常。并由此引出了史铁生和母亲的矛盾冲突。

当母亲希望推着他去北海看花的时候,他强烈地拒绝:“不,我不去!”;当母亲希望“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他狠命捶打自己两条可恨的腿,认为自己“活什么劲儿”——没有活下去的价值,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秋日,当母亲要为第二天去北海看菊花做准备的时候,他却任性地指责母亲,“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母亲与史铁生的矛盾冲突,总是以母亲的退让为结局。没有冲突,就没有退让。这退让之中,母亲的舐犊之情就真切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不仅如此,作者选取了最能表现母亲内心矛盾冲突的材料。母亲希望儿子健康快乐的梦想,与不得不面对的儿子瘫痪的现实;母亲希望儿子瘫痪后依然能够好好活——不好好活又能怎么办呢,与不得不面对儿子对待疾病的暴怒无常。这些让母亲内心充满了矛盾,更给表现母亲的伟大提供了绝佳的素材——母亲对待矛盾的态度与方法,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我”“砸”玻璃“摔”东西的时候,母亲克制自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连续三个叠词,三个动词,表现出了对儿子的理解与宽容。常言说,低到尘埃的美好。对于儿子的暴怒无常,母亲低到尘埃的身段,表现出了母爱干云及天的伟大。

很多作家都善于在这种矛盾冲突中表现爱的伟大。作家曹化君的名篇《妈妈真傻》就是如此。

她这是第三次下楼来了。走到大院门口,站住,向北望望,再往前走几步,再停下来望望,再走几步。

她多想就这么一路走下去,望下去,直到看见女儿的身影。可是她不敢,她怕女儿说她傻。

估摸着走得差不多够远了,她就返身往回走,走几步,停住,回头望望,再走几步,再停下来回头望望。走进大院后,转身,然后便重复起先前的动作。要是看见女儿的话,她就说是出来走走的。

其实她一点儿不介意女儿说她傻,但她看不得女儿生气,她害怕女儿把她送到敬老院。而且她也知道,自己确实好犯傻,但她管不住自己。就像这次,她一直对自己说,在楼里等她们回来是一样的。可这么说着时,腿已经走出门来了。

《妈妈真傻》把极为常见的母爱写得极有生活气息,写得极为感人,其要点就在于写出了母亲内心的“矛盾冲突”:一方面想到大院门口接女儿,早点看到女儿,一方面又担心女儿批评她 “傻”,把她送去养老院,而不敢再走下去。这样的纠结矛盾中,妈妈选择的不是回家等待,而是没有选择地选择了下楼来,到院子门口,等待女儿回家。正是这“走几步,停住,回头望望;再走几步,再停下来,回头望望”的细节之中,暗藏了母亲内心的矛盾,写出了母亲的“傻”——这是怎样感人至极的“傻”!

古诗《十五从军征》也是如此,老兵回家,希望看到昔日的依依杨柳,但眼前没有杨柳,只有松柏;希望看到家人的笑脸,但眼前没有家人,只有坟茔;希望听见亲人亲切的话语,但没有亲人的呼唤,只有死亡的寂静;希望看到故土人烟稠密,但没有人迹,只有鸟兽;希望看到田畴满是禾黍,但没有作物,只有野谷。有家的愿景,没家的现实;尽逝的家人,幸存的老兵;打仗的侥幸活着,在家的难逃死亡;曾经熟悉的故乡,如今陌生的家园。

这一系列的矛盾,在归家老兵的心中一定掀起了万丈狂澜,也就很好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人民遭受的巨大伤痛的同情,其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流传千古,也就不言而喻了。

不仅如此,作者还善于选取特定时间发生的事件来表达深深地怀念之情。因为同一件事,不同的时间发生,带给人——无论作者和读者的感受完全不同。作者选取了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天中对史铁生的关怀。

北海的菊花开了,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要推着史铁生去看菊花,得到初步肯定后,就迫不及待安排了明天。后来的事实告诉史铁生,也告诉读者,母亲之所以急着安排“明天”,是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即便如此,母亲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尽己所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给瘫痪了的儿子带去赏菊的愉快,希望儿子能够从赏菊中收获一点什么。

造化弄人,母亲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带着史铁生去北海公园赏菊,这次不是因为史铁生,而是因为她自己,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然而即便如此,她说出的最后一句话依然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生命的最后一天,人生没有完成的最后一件事,生病中的最后一句话,三个“最后”,叠加起来,给作者的内心产生怎样的冲击,给读者产生怎样的震撼,不言自明了。《秋天的怀念》,令人动容,使人落泪,摧人心肝,就是因为作者选择了“最后”这个材料。

类似于此的还有杨绛先生的《老王》,老王在去世前的一天,给作者送去了香油和鸡蛋,那天,“那僵直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简直像从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件事为什么让杨绛先生花了整篇文章一半的篇幅来写?为什么让作者“总觉得心上不安”?不是因为吃了老王的香油和鸡蛋,也不是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而是因为老王这样一个“不幸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作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平凡人身上的光辉——生命已经走到尽头,要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最后的谢意。

还有丁立梅老师的《种爱》也是如此。陈家阿四患了肝病,已瘦得不成样,脸色蜡黄蜡黄,筷子都拿不动,但是只是因为担心扔下母亲一个人,“不知她以后怎么过”,所以“在院子里种花,天天在院子里折腾,哪个劝了也不听”。种花的人多了,但是这一件最感人。为什么会如此感人?因为这是一个儿子在生命尽头对母亲的孝心,是忘却了自己的痛苦只想着老母亲的赤子之爱,故而丁立梅以“种爱”为这篇文章命名,其深意就在于此。这篇文章是丁立梅散文中的经典,其价值之一就在于选择了陈家阿四生命最后几天的事情作为了文章的主要材料。

材料的价值是文章的价值的基础,没有了材料的价值,就没有文章的价值。虽然文章的价值不仅取决于材料的价值。正如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材料也是成功的一半。史铁生千淘万漉,有意或无意间选择了最能表达母爱的材料,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和歉疚之情的时候,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选自《少年博览》

曹化君,笔名,向晚烟,《语文报》签约作家,《意林.小文学》等“佳篇有约”特邀佳宾,被读者誉为不是名家胜于名家的美文作家,中考热点作家。作品用于央台总台等美文朗读,散见于《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全国各大报刊,入选《中国小小说精选》《中国微型小说精选》《中考阅读拔萃》《现代文阅读训练100篇》《高考经典作文素材》等各种年度选本和学生用书,许多篇文章连年被几十个省市作中、高考等试题,和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等对比写作主题和手法,文集《每一朵云彩都是天空的孩子》,全国名校泰州中学等学校连年列为学生课外选读书目。当当京东等热售中,期待您的光临和好评!

读者建议:文字应进课本,文集应做教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