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德哈维兰双尾撑战斗机小传—生不逢时的“毒液”与“海雌狐”

德哈维兰双尾撑战斗机小传—生不逢时的“毒液”与“海雌狐”

时间:2024-07-04 00:54:01

相关推荐

德哈维兰双尾撑战斗机小传—生不逢时的“毒液”与“海雌狐”

作者:Armstrong

“吸血鬼”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但是作为英国的第一代实用化喷气式战斗机,在性能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德哈维兰的工程师们继“小妖”后着手研制推力更大的离心式涡喷——“幽灵”,如果给“吸血鬼”换装“幽灵”,再加上气动改进的话,性能将有质的飞跃。

1947年5月,一架换装“幽灵”发动机的“吸血鬼”测试机在试飞中打破了世界高度纪录,英国航空部受此鼓舞,资助德哈维兰研制DH.112生产型。DH.112一开始编号为“吸血鬼”FB.8,两架原型机都改装自FB.5,其中第一架在约翰·德里的操纵下于1949年9月2日首飞,正好赶上参加当年的范保罗航展。由于FB.8的改进幅度巨大,所以最后名字改成了“毒液”(“瓦尔基里”这个名字落选),脱离出了“吸血鬼”家族。

出现在1949年范保罗航展上的“毒液”原型机 VV612

“毒液”家族

“毒液”FB.1

第二架“毒液”原型机在1950年7月23日首飞,1951年第一架“毒液”FB.1生产型下线。由于最初制造流程的混乱,“毒液”生产线直到1952年中期才实现全速生产。1952年夏“毒液”FB.1进入皇家空军服役。

“毒液”继承了“吸血鬼”的气动布局,侧面轮廓几乎一样,很容易被人搞混。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机翼了,“毒液”的机翼更薄且前缘略微后掠,机翼中间还增加了翼刀,并在翼尖安装了独特的副油箱,油箱末端有一小片稳定翼,油箱前段内侧还有小边条。“毒液”延续的“吸血鬼”的尾翼设计,只是平尾向垂尾外侧延伸,增加了面积。

“毒液”FB.1三面图,与“吸血鬼”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机翼了

“毒液”安装一台最大推力2200千克的“幽灵”103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尺寸和重量和“小妖”差不多,但推力增加了一半。 “毒液”的机背还增加了一个小型进气口。

这是一架私人拥有的“毒液”FB.1,正在启动发动机,机背上的小进气口清晰可见

“毒液”还继承了“吸血鬼”的4门20毫米机炮,以及900千克的翼下挂载能力。典型的挂载方案为两枚450千克炸弹或8枚RP火箭,或两个副油箱。“毒液”同样具备“吸血鬼”的敏捷性和良好的操控性,平飞速度有所提高,爬升率大幅改善,不过在翼尖副油箱满油时滚转速度受到了影响。

“毒液”的总体性能超过“吸血鬼”和F-84“雷电喷气”,也稍稍凌驾于洛克希德的F-80“流星”,但还是只能算是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与第二代的F-86“佩刀”和米格-15无法相提并论。

皇家空军共装备了373架“毒液”FB.1(不包括两架原型机),继驻德中队后,1954年2月驻约旦的皇家空军中队也开始换装“毒液”,最终中东和远东的“吸血鬼”中队也全部换装“毒液”。

“毒液”FB.1的参数

翼展(含副油箱) 12.7米

翼面积 26平方米

长度 9.71米

高度 1.88米

空重 3,674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6,945千克

最大速度 1,030千米/时

实用升限 13,720米

航程 1,730千米

“毒液”FB.4

“毒液”FB.1在服役初期饱受结构失效和发动机起火问题的困扰,并因此导致一些事故。事故中的人员伤亡暴露出“毒液”的一个重大缺陷——没有弹射座椅,飞行员对此深恶痛绝,此外他们还抱怨“毒液”没有空调,座舱在热点地区就变成了烤箱。德哈维兰紧急启动修复工程来解决问题,最终德哈维兰推出了“毒液”FB.4来全面解决上述问题,1953年12月29日FB.4原型机首飞。

“毒液”FB.4终于安装了马丁-贝克Mk.1F弹射座椅,这也是“吸血鬼”飞行员们多年抗议的结果

“毒液”FB.4最大的亮点就是安装了马丁-贝克Mk.1F弹射座椅,此外还增加了一套戈弗雷公司的空调系统。FB.4后期型号还改用加大尺寸的梯形垂尾、助力副翼和方向舵,其中助力副翼增加了飞机在翼尖副油箱全满状态下的滚转速度。但此时FB.4已经显得很落后,1953年皇家空军就开始列装新一代的霍克“猎人”战斗机了。

除了上述改进外,“毒液”FB.4在翼尖还增加了锯齿

皇家空军在1954~57年间接收了150架“毒液”FB.4,1955年夏驻德中队首先换装FB.4,多数FB.1中队最终都换装了FB.4。1956年秋FB.4参加了干涉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火枪手”行动,对埃及机场进行了攻击,1957年夏 FB.4又参加了英军镇压阿曼起义的行动。FB.4在皇家空军一直服役到60年代初,1962年最后一个装备“毒液”的第28中队换装“猎人”FGA.9。

“毒液”FB.50/54

由于“毒液”的落后,所以其出口业绩没能再现“吸血鬼”的辉煌,仅有可怜的几个客户。1954~56年伊拉克购买15架相当于FB.1的FB.50,1955年委内瑞拉购买了22架相当于FB.4的FB.54,后者一直服役到70年代初。

非常喜欢“吸血鬼”的瑞士空军成为了“毒液”的最大出口客户,在埃门按许可证制造了150架FB.1和100架FB.4,“幽灵”发动机则由瑞士公司和意大利菲亚特制造。

瑞士“毒液”一直服役到80年代初,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升级,例如像瑞士“吸血鬼”那样的加长机鼻。瑞士“毒液”可挂载种类更多的弹药,其中包括多传感器侦察吊舱。退役后,一些“毒液”被卖给私人收藏家,现在还活跃在航展上。

瑞士博物馆中被摆成维护场景的“毒液”FB.50

“毒液”NF.2/2A

和“吸血鬼”一样,德哈维兰也研制了“毒液”的双座夜战型,该机在设计上基本就是用“吸血鬼”NF.10的机身结合“毒液”机翼和尾翼的产物。由于空军部对该方案的兴趣不大,所以德哈维兰公司自费制造了一架原型机,并于1950年8月22日首飞。皇家空军的试飞员试飞原型机后评价该机的性能不如人意,且缺乏弹射座椅,但是优于现役的“流星”和“吸血鬼”NF.10夜间战斗机,于是空军部订购了90架“毒液”NF.2生产型,安装推力2245千克的“幽灵”104发动机,第一架NF.2于1953年3月4日首飞。

1953年11月“毒液”NF.2开始服役,与毒液FB.1一样,NF.2在服役之初也出现了恼人的问题。NF.2后期批次换装无框座舱盖和“吸血鬼”T.11的带背鳍垂尾来解决问题,编号也改成了NF.2A。

“毒液”NF.2原型机G-5-3,下表面全部涂成黑色

“毒液”NF.3

德哈维兰对“毒液”NF.2的缺陷持续改进,最终导致NF.3的出现。1953年2月22日第一架“毒液”NF.3原型机首飞,皇家空军随后订购了129架NF.3生产型,于1955年中期开始交付。“毒液”NF.3的最主要改进是换装AI.21雷达,即美制威斯汀豪斯AN/APS-57,此外还换装了铰接雷达罩、助力副翼、新交流发电机。但NF.3仍没有弹射座椅,原因是当时无法解决并列双座的安全弹射问题,为此该机安装了抛射座舱盖作为补偿。

最终“毒液”NF.2/2A/3夜间战斗机共装备了7个中队,该机的服役生涯短暂,1957年末最后一架“毒液”夜战就被格罗斯特“标枪”取代。

“毒液”NF.3三面图

“毒液”NF.51/J33

瑞典空军是“毒液”夜间战斗机的唯一出口用户,瑞典空军购买了NF.2的出口型NF.51,实际上该机是最先服役的 “毒液”双座型,1952年12月就开始交付了。瑞典空军最终获得了52架NF.51,本国编号J33。NF.51安装的“幽灵”发动机是瑞典按许可证制造的,本国编号RM2A,制造完成后运至英国进行飞机总装。

瑞典的第一批30架“毒液”NF.51相当于NF.2,第二批22架相当于NF.2A,有新座舱盖和尾翼,早期批次的NF.51后来也用套件进行了升级。“毒液”在瑞典一直服役到1960年,该机退役后私人承包商购买了其中的4架,改装成拖靶机一直用到1971年。

瑞典的“毒液”NF.51

“海毒液”NF.20

皇家海军有意装备“毒液”NF.2的舰载改型来取代德哈维兰“海黄蜂”,于是舰队航空兵评估了NF.2原型机,使用该机完成触舰复飞测试后,认为“毒液”适合上舰。于是皇家海军订购了3架发展自“毒液”NF.2的舰载型原型机,命名为“海毒液”NF.20。

1951年4月19日第一架“海毒液”NF.20首飞,该机为了上舰加强了机身并增加了拦阻钩,拦阻钩和“海吸血鬼”一样也是收到尾喷管上方的海狸尾中。第二架NF.20原型机安装了长行程起落架和“毒液”NF.3的尾翼,第三架NF.20原型机翼刀外侧的机翼可以液压折叠。

“海毒液”NF.20 WK379在进行上舰测试

“海毒液”FAW.20/21/22

“海毒液”原型机的测试顺利结束后,皇家海军订购了50架生产型“海毒液”FAW.20(AW代表全天候),于1953年3月首飞。FAW.20配备“幽灵”103发动机、AI.10雷达,NF.2A式样的无框座舱盖可在水下弹射,但是没有助力操纵翼面。1954年FAW.20开始服役。

德哈维兰继续改进“海毒液”,1954年4月22日167架FAW.21中的第一架首飞。FAW.21换装“幽灵”104发动机、威斯汀豪斯AI.21雷达、座舱盖顶部凸起以增加头部空间,此外还有助力副翼和方向舵、防抱死刹车、水下救生座椅充气囊,并取消了平尾突出于垂尾的部分。第100架FAW.21开始配备马丁-贝克4A弹射座椅。

1957年最后一架“海毒液”FAW.21下线,1958年德哈维兰制造了30架FAW.22,该机换装推力2335千克的“幽灵”105发动机和改进型AI.22雷达。许多FAW.22在服役期间升级后可发射德哈维兰的“蓝松鸦”(后来的“火光”)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成为英国舰队航空兵第一种装备空空导弹的战斗机。

最终皇家海军共装备了256架各型“海毒液”,1956年该机参加了“火枪手”行动,从“阿尔比恩”号和“鹰”号起飞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攻击了埃及的车辆、兵营、通讯设施。

在“火枪手”行动中被防空火力击伤的“海毒液”FAW.22

法国“北风”20/201/202/203/204

1946年法国海军航空兵提出研制一种舰载喷气式战斗机,法国航空工业界提出了三种设计,分别是NORD 2200、SNCAC NC-1080和Arsenal VG 90,但因种种原因无一入选。法国海军接下来开始考虑外国型号,一开始评估了格鲁曼F9F-6“黑豹”,最后看中英国研制中的“海毒液”FAW.20。最后法国购买了“海毒液”的生产许可证,由东南飞机公司制造成“北风”舰载战斗机。

NORD 2200

SNCAC NC-1080

Arsenal VG 90

东南厂首先用德哈维兰散件组装了4架FAW.20,第一架在1952年2月20日首飞,接下来自行制造了25架类似的“北风”20。法国人针对“海吸血鬼”的缺陷进行改进,制造出一架配备弹射座椅和新式滑动座舱盖的“北风”201原型机,值得一提的是弹射座椅是东南厂自行研制的。

1954年3月25日该机的生产型——“北风”202首飞,最终产量25架。“北风”202增加了防抱死刹车和德尔沃DRAX-4A雷达测距仪,安装一台菲亚特造的“幽灵”48 Mk.1发动机,最大推力2200千克。

“北风”的下一个型号是40架安装美制AN/APQ-65雷达的“北风”203,为了安装体积庞大的雷达和发电机而不得不拆除右座,变成了单座机。一架“北风”201被改装成“北风”203原型机进行了测试。“北风”203每侧翼下可挂载一枚Nord 5103/AA.20无线电遥控空空导弹,之后又增加了R.511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以及AS-20空面导弹。“北风”203参加了法军在阿尔及利亚的平叛作战。

“北风”203舰载夜间战斗机

6架“北风”20被改装成“北风”204雷达教练机,拆除了机炮后加装AN/APQ-65雷达,由于机炮舱足够安装雷达和发电机,所以能够保留双座构型。多数“北风”在1960年前就退役了,少数用于训练的“北风”多服役了几年。

“毒液”系列战斗机尽管是“吸血鬼”的大幅改进版,但问世时性能就已经落伍。但即便这样,“毒液”/“海毒液”凭借自身的性价比优势还是获得了批量订货,其中“毒液”的最终产量达到了1431架,虽然比不上“吸血鬼”,成绩也很不错了。由于性能缺陷,英国的“毒液/海毒液”仅服役了不到就被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取代。

第二代双尾撑战机——“海雌狐”

德哈维兰的“吸血鬼”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该公司一直想再接再厉借鉴“吸血鬼”的设计思想研制一种更大型的先进战斗机。很快机会就出现了,1947年初英国空军部颁布了F.44/46号需求,寻求一种能取代“蚊”夜间战斗机的喷气式双座双发夜间战斗机。德哈维兰提交了单座双发双尾撑布局的DH.110方案参加竞标。

皇家海军用“海吸血鬼”验证了喷气式战斗机上舰的可行性后,几乎同时也提出研制一种全天候舰载战斗机来接替“海黄蜂”,为此颁布了N.40/46号需求,寻求一种双座双发、装备有雷达和30毫米机炮的舰载战斗机,准备部署在未来的“无惧”级航母上。巧的是两军的设计要求诸多相同之处,所以德哈维兰一鱼两吃,同样提交了DH.110方案。

DH.110方案的早期布局,依旧沿用了“吸血鬼”的双尾撑布局,尾翼采用了中间有导流锥的后掠V字形

DH.110由罗纳德·毕晓普主持设计,沿用了“吸血鬼”NF夜间战斗机的并列双座双尾撑布局,机身经过放大后装进了两台罗罗正在研发中的A.J.65发动机(即日后的“阿汶”涡喷发动机)。DH.110改用大型后掠机翼,平尾也移到了后掠双垂尾的顶端。毕晓普曾想过把平尾设计成中间有导流锥的后掠V字形,但因过于复杂而放弃。DH.110一开始就考虑安装弹射座椅,终于解决了“吸血鬼”和“毒液”一直为人诟病的缺陷。

“阿汶”涡喷发动机结构图

1947年春DH.110和格罗斯特的GA.5方案双双进入空军部原型机发展阶段,DH.110获得3架原型机的订货,GA.5作为备选方案。1948年3月空军部颁布修订后的F.4/48号需求,纳入了海军的舰载型招标,三架DH.110原型机中的一架也被指定为舰载型(GA.5并没有参加海军的竞争)。1949年中的海军更新了N.14/49号需求,DH.110的原型机数量也增加到13架,其中9架是空军型(包括远程侦察/打击型),4架是舰载型,格罗斯特GA.5也获得了4架原型机的订货。

但是皇家海军很快变了主意,他们觉得“吸血鬼”的改进型“海毒液”舰载战斗机更便宜,并能更快形成战斗力,可解替换“海黄蜂”的燃眉之急,于是舰载型原型机全数被砍。海军退出后,空军部也削减了原型机数量,最终德哈维兰只制造了两架原型机。

一波三折

第一架DH.110原型机WG236安装了两台罗罗“阿汶”RA.3轴流式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2950千克,1951年9月26日约翰·库宁汉姆驾驶该机在哈特菲尔德首飞。1952年4月9日试飞员约翰·德里和观察员托尼·理查兹驾驶WG236在俯冲中突破了1马赫。春末一队美国试飞员来英试飞了DH.110,对该机的性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抱怨了过重的操纵杆力。

DH.110 WG236,不对称座舱盖设计是英国惯用的

1952年7月25日第二架原型机WG240首飞,该机换装了推力增加到3400千克的“阿汶”RA.7发动机。约翰·德里报告WG240的性能有了大幅提高,尤其是加速和爬升性能。

DH.110 WG240,换装的发动机后性能大幅提升

就在一切顺利进展时,悲剧发生了。1952年9月6日德里和理查兹驾驶WG236在范保罗航展进行飞行表演时空中解体,飞机残骸坠入人群,导致31人遇难(包括两名飞行员),63人受伤,成为英国航空史上最惨烈的事故。事故调查发现DH.110原型机的主翼梁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WG236在滚转爬升中外翼承受不住巨大的应力而折断,飞机因升力中心的突然改变而猛烈震荡,导致前机身、发动机和尾撑分崩离析,其中一台发动机落入跑道末端拥挤的观众区,造成了重大伤亡。此次事故后英国修订了飞行表演法规,此后再没有观众因航展坠机而遇难。

试飞员约翰·德里

坠毁的DH.110 WG236

第二架DH.110原型机在加强机翼、更换全动平尾后于1954年7月继续试飞,10月底皇家空军在空难带来的公众压力之下,宣布选择格罗斯特GA.5作为新一代夜间战斗机,命名为“标枪”。

格罗斯特“标枪”战斗机的故事可以看这里

柳暗花明

看起来DH.110的命运就要就此终结了,谁也没想到善变的皇家海军拯了整个项目。皇家海军装备“海毒液”仅为了解决一时之需,该机在服役之初性能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因此皇家海军制定了长远规划,于1951年初颁布下一代全天候舰载战斗机的需求。

英国的几家飞机制造商参与了竞争,1951年9月德哈维兰提交了DH.116“超级毒液”方案,该方案沿用“海毒液”的前机身和座舱,但抛弃双尾撑改为更为传统的后掠翼布局。“超级毒液”引起了皇家海军的兴趣,但该方案因改动过大在进度上无法满足要求,所以一年后德哈维兰提出是否可以改成DH.110的海军型。皇家海军同意之后颁布了N.139P号需求,1953年初德哈维兰展开初步研究,1954年初提交了修改后的DH.110(N)方案。同时德哈维兰也以DH.110的放大型来竞争海军攻击机招标,但最终败于布莱克本的“掠夺者”。

后掠翼的DH.116“超级毒液”

布莱克本B.112方案最终成为“掠夺者”舰载攻击机。关于该机的故事可以看这里

与DH.110相比,DH.110(N)的大型锥鼻中安装一台通用电气AI.18雷达,机翼可以自动折叠,增加了尾钩,还加强了起落架,改用可转向前轮。

第二架DH.110原型机WG240被用于DH.110(N)项目的试飞,进行了触舰复飞以评估飞机的操控性。1955年6月20日DH.110(N)的首架原型机XF828在基督城德哈维兰试飞机场首飞,试飞员是“乔克”埃利奥特。XF828没有生产型的折叠翼和加强起落架,1956年4月该机在“皇家方舟”号航母上通过了舰载测试。

DH.110 WG240进行触舰复飞测试

DH.110(N)的首架原型机XF828

XF828的上舰测试

“海雌狐”FAW.1

1957年3月20日第一架生产型“海雌狐”FAW.1首飞,在为飞机取名的过程中官方倾向于“海盗”(Pirate),不过1949年起DH.110就被人们戏称为“雌狐”(也有悍妇的意思),所以最终成为了“海雌狐”。1959年7月舰队航空兵第892中队首先换装FAW.1,1960年3月随“海雌狐”随“皇家方舟”号航母进行首次巡航。最终德哈维兰交付了119架FAW.1。

首架生产型“海雌狐”FAW.1 XJ474,翼下挂载4枚“火光”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海雌狐”在整个服役生涯中没有参加过实战,却参加了许多军事行动。1961年伊拉克总理卡塞姆扬言要吞并盛产石油的邻国科威特,科威特不得不为此寻求国际社会的帮助。英国向该地区派出包含两艘航母在内的舰队进行威慑,航母搭载的“海雌狐”FAW.1执行了巡逻任务,在国际社会的高压之下伊拉克打消了入侵科威特的主意。

DH.108“燕子”无尾验证机

“海雌狐”并不能被看作“海毒液”的改进型,而是一种全新的飞机,仅仅保留了“吸血鬼”/“毒液”系列战斗机的双尾撑布局而已。“海雌狐”的大后掠机翼借鉴自DH.108无尾验证机,尾撑外侧的外翼段可以向上折叠,机翼后缘内侧有横跨尾撑的福勒襟翼,外侧是副翼,并且外翼段前缘有一个翼刀。机腹下方有单片式减速板。

“海雌狐”的福勒襟翼

“海雌狐”的全动平直平尾安装在垂尾顶部,尽管平尾后缘有控制翼面,但这不是升降舵而是在襟翼放下状态时用的配平片。除了平尾外,“海雌狐”所有操纵翼面上都没有配平调整片,在飞行中通过平尾、右方向舵和右副翼的细微偏转进行配平。

“海雌狐”的尾翼组件

“海雌狐”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都为单轮结构,主起落架向内收入机翼,前起落架向后收入机鼻,尾钩布置在机尾两台发动机之间。“海雌狐”的起落架和操纵翼面都是液压动作的,安装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以策安全,万一两台液压泵同时出问题的话,机尾上方会弹出一个冲压空气涡轮来提供紧急液压动力。

完成了一次完美着舰的“海雌狐”FAW.1

“海雌狐”安装两台罗罗“阿汶”208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5100千克。双尾撑布局的好处之一就是两台发动机可以尽量靠近,单台失效时产生的偏航力矩较小,另外也改善了发动机的可维护性。

“海雌狐”的座舱布局具有鲜明的英国特色,前机身左侧是飞行员的气泡舱盖座舱,右侧是雷达操作员/导航员的埋入式座舱。飞行员座舱盖向后滑动打开,雷达操作员/导航员则通过向后翻起的顶部舱门进入座舱。为了采光,埋入式座舱舱门上有一个方形舷窗,前机身右侧还有另一个小舷窗。其实DH.110的早期设计采用的是类似“海吸血鬼”的并列座舱,但英国人觉得雷达操作员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能更好地观看雷达显示器,所以改用了被戏称为“煤坑”的设计。“海雌狐”的“煤坑”式座舱布局降低了阻力,但也带了偏航配平的小问题。

飞行员有独立的气泡舱盖座舱,而雷达操作员/导航员就只能被关在“小黑屋”里了

“海雌狐”FAW.1机鼻安装一台AI.18截击雷达,雷达罩可向右打开以方便维护。DH.110早期设计曾计划安装4门20毫米西斯潘诺机炮或两门阿登30毫米转膛炮,甚至是一门144毫米无后坐力炮。英国人在一段时间内非常迷恋机载无后坐力炮,该炮发射一种近炸引信炮弹的同时向后方抛出等量配重来消除后座力。自一战开始许多国家就想给飞机装上无后坐力炮,但从未能达到可用于实战的程度。最终“海雌狐”没有安装任何机炮,仅装备导弹作为空战武器。

“海雌狐”的AI.18截击雷达

“海雌狐”是英国第一种不装备机炮的战斗机,这也是顺应导弹万能论的世界潮流,当时世界各国空军都认为机炮格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FAW.1的4个翼下挂架可挂4枚德哈维兰“蓝松鸦”/“火光”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机身下方还有两个可收放火箭包,共容纳28枚微蜂窝公司的51毫米折叠翼火箭弹。除此之外翼下还有两个用于挂载副油箱的挂架。在空地弹药方面,“海雌狐”可以挂载多种炸弹和火箭巢,后期还能发射美制“小斗犬”无线电制导空地导弹,不过需要飞机加装无线电制导数据链。

可收放火箭包就在前起落架两侧

舰队航空兵的飞行员们很欣赏FAW.1,该机的实用升限和续航力远远超过“海毒液”,爬升率也是后者的两倍。以该机的尺寸来衡量,“海雌狐”的敏捷性很好,全副外挂时的操控性也很好,飞行中没有什么不良痼癖。

“海雌狐”FAW.2

1961年皇家海军决定研制“海雌狐”FAW.2,该机可以发射更先进的“红头”空空导弹,改进了弹射逃生系统,加强了电子对抗设备,此外还通过加高加长尾撑而增加了内油,尾撑的尖端突出于机翼前缘。FAW.2原计划安装推力与“阿汶”相同的罗罗RB.163发动机,重量更轻、耗油率更低,但最终还是安装了“阿汶”208。FAW.2右翼的尾撑外侧还可以安装一根空中加油探杆。

正在弹射起飞的“海雌狐”FAW.2,翼下挂了“红头”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安装罗罗RB.163“斯贝”发动机的“海雌狐”FAW.2方案

两架“海雌狐”FAW.1被改装成FAW.2原型机,1962年6月1日第一架原型机在克里斯·开博的驾驶下首飞。1962年12月德哈维兰交付最后一架FAW.1,之后的14架FAW.1订单升级为FAW.2。1963年3月8日第一架生产型FAW.2首飞,之后德哈维兰制造了15架全新的FAW.2,于1966年交付完毕。最终各型“海雌狐”的生产总数是151架(包括3架原型机),仅装备皇家海军,从未出口。1963~1968年已收购德哈维兰公司的霍克·西德利为皇家海军把67架FAW.1升级成FAW.2。

编队飞行的“海雌狐”FAW.1和FAW.2,可以看到FAW.2的尾撑加高后突出于机翼前缘

“海雌狐”FAW.2参数

翼展 15.5米

翼面积 60.2平方米

长度 16.94米

高度 3.28米

空重 11,79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6,785千克

最大速度 1,030千米/时

实用升限 14,630米

航程 1,930千米

生不逢时的“海雌狐”

1963年12月舰队航空兵第899中队首先换装“海雌狐”FAW.2,1964年该机随“鹰”号航母进行首次巡航。1964年1月“人马座”号的“海雌狐”为登陆坦噶尼喀(现已并入坦桑尼亚)的英国海军陆战队提供了空中掩护。同年“海雌狐”随“人马座”号航母再一次来到波斯湾,协助英国地面部队打击起义。1964年末“人马座”号搭载第892中队的“海雌狐”开始停泊在印尼外海,向苏哈托总统施压来平息该国与马来西亚边界冲突。

低空飞行的“海雌狐”FAW.2被水汽笼罩

此时舰队航空兵的其他中队也换装“海雌狐”,1967年8月第890中队最后一个换装该机。“海雌狐”最后的任务是在1967年护卫英军部队撤离亚丁。皇家海军还组建了两支“海雌狐”飞行表演队:“西蒙的马戏团”和“弗雷德五兄弟”,在60年代使用“海雌狐”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

“弗雷德五兄弟”在范保罗航展上的表演

1970年第892中队的“海雌狐”编队飞行

不过此时“海雌狐”剩余的服役时间已经屈指可数了,1966年英国政府决定退役“鹰”号航母以节约军费,剩下的“皇家方舟”号经过改装后换装“鬼怪”战斗机。1972年1月第899中队解散,大部分“海雌狐”退役,少数转作测试和训练用途,如被改装成TT.2拖靶机。1972年空中加油公司把三架“海雌狐”改装成“海雌狐”D.3靶机,本来军方还想改装更多的靶机,但由于成本过高以及“海雌狐”奇怪的外形无法模仿任何一种东方战斗机而作罢。欧洲“红牛”战机收藏组织收藏了一架D.3(XP924),活跃在各大航展上,该机因前轮故障在英国伯恩茅斯机场降落时受损,7月13日该机进行了修复后的首飞。

涂装艳丽的“海雌狐”D.3靶机

“红牛”的“海雌狐”D.3

“海雌狐”生不逢时,当该机开始全面服役时,喷气式战斗机已经进入二马赫时代。即便不是因航母的因素退役,“海雌狐”也会在很短时间内被更先进的舰载战斗机取代。

与同时代的许多英国飞机一样,“海雌狐”是一种精致而让人难忘的飞机。德哈维兰为了让该机跟上时代也进行了许多努力,除了上文提到的远程打击/侦察型外,还设想了一种薄机翼的超音速型,但由于牵扯到对机身进行重大修改还不如重新设计。德哈维兰还曾计划了更现实的发动机、导弹、雷达升级计划,但在50年代末~整个60年代英国航空工业的大萧条时期,这一切努力都随风而逝了。

德哈维兰提出的远程“海雌狐”方案

德哈维兰提出的薄机翼超音速“海雌狐”方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