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兴和县以建设“内蒙古生态第一景”为目标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兴和县以建设“内蒙古生态第一景”为目标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21-06-17 22:04:53

相关推荐

兴和县以建设“内蒙古生态第一景”为目标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兴和县以建设“内蒙古生态第一景”为目标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万多株乔木植绿新区

森林覆盖率达21%

夏日,住宅小区绿树成荫

生态环境的好转引来了天鹅安家落户

苏木山森林公园被称为天然氧吧本报记者张晓鹏摄

编者按

以建设“内蒙古生态第一景”为目标,兴和县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战略思想,强力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于是,成队的天鹅来了,漫漫黄沙不见了,绿染山川,蓝天碧水不再是梦想。如今的兴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环城林带满目葱茏,黄花梁生态园区游人不绝,苏木山林涛阵阵,友谊水库林水相映,办公庭院、住宅小区浓荫覆盖,放眼兴和大地,一幅幅“青山绿水共为邻”的写意画卷正徐徐展开。

兴和县鄂尔栋镇三铺村的村民惊喜地发现,在村外的水库上空出现了成队的天鹅。生态环境的好转引来了天鹅的安家落户,这一幕生动诠释了兴和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有谁想到,曾几何时,这里山地、丘陵和荒漠交杂,是狂风和飞沙肆虐的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沙弥漫曾是老一辈兴和人心头抹不去的土黄色记忆。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世世代代生存在这里的兴和人梦寐以求着有朝一日绿染山川,水碧天蓝。

兴和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南部,全县辖4乡5镇,总土地面积530.7万亩,总人口数33.2万人。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自然灾害频繁,年降水量仅为237—380毫米,是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脆弱、经济落后、贫困人口集中的旗县之一。近年来,县委、政府迎难而上、破冰前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以建设“内蒙古生态第一景”为目标,使兴和县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绿色的跨越。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1958年的6.4%提高到1985年的9%,再到的12%。特别是“十二五”以来,从开始,国家在兴和县相继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覆盖全县9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五年来完成生态治理面积69.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2%增长到现在的21%,林草覆盖度由原来的28%提高到现在的52%。引人注目的110国道、丹拉高速52公里两侧500米以内全部绿化,成为自治区南大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大面积的植树种草使全县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北部防沙治沙地区、中部绿色长廊项目区、南部水土保持区3个项目区已是区区有项目,处处有工程,生态环境大为改观,许多项目区呈现出草长莺飞的迷人景观,全县生态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从荒山秃岭到草长莺飞

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成效显著,退耕还林效益明显。

兴和县2000年被列入全国生态建设治理重点县,相继开始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来,按照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标准和国家退耕政策,以乔灌草相结合的配置方式,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集中连片,通过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全力保护和培育林草资源。“十二五”期间,兴和县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69.2万亩,人工造林35.2万亩、封山育林34万亩。仅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7.4万亩,其中补植补造6万亩,涉及9个乡镇,经济林9250亩,进行山杏嫁接、红枣、李子、123苹果、经济林采摘园、食用杏栽植,涉及赛乌素镇、团结乡、城关镇、大同夭乡、店子镇;完成苗木基地建设4750亩。涉及大库联乡、鄂尔栋镇、南关苗圃。分别占任务的100%。

绿化工程推进生态建设步伐

近年来,兴和县顺应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环境的需要,相继启动了绿色通道工程、城区城郊绿化工程,在全县范围内基本形成了有路就有林、车在路上走,人在林中行的林网带结构,全县完成公路绿化386公里,栽植各类苗木2700余万株,完成综合物流园区通道绿化8.7公里,全县乡乡通绿化工程已提前完成。其中城区绿化共植各类乔木3万多株;完成南北环城路路林绿化16.52公里,共栽植新疆杨2.3万株,柳树1.1万株,花灌木11万丛株,柽柳7500株;完成机关单位庭院栽植各类树种6.5万余株(丛),种花种草1.5万平方米。

人人参与植树造林

兴和县为了提高全民参加国土绿化的积极性,增强国民对国土绿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兴和县全民义务植树实施办法》,县级、乡级各规划义务植树基地1处或多处,按5年规划实施,县级每年实施3000亩,每个乡镇每年完成1000亩。县规划义务植树基地10万亩,实际完成8.6万亩,树种有“三松”、云杉、杨树、沙棘、柠条、山杏等。在义务植树活动中,全县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摸清底数,提高尽责率。全县总人口30.3万人,其中适龄公民11.34万人,每年参与义务植树11.2万人,尽责率达到了98.9%,每年完成了义务植树70多万株,人均植树达到了6至7株。在具体操作中县级义务植树由县绿委办组织,负责规划和技术指导,乡级义务植树由乡镇组织,乡镇林工站负责规划和技术指导,苗木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整地和栽植由适龄公民完成,周密的组织、安排、技术服务,保证了义务植树质量,验收成活率达到95%以上。生态建设的巨大成效,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吸引了热心于生态建设事业的多方参与。香港少先队员来兴和县黄花梁植树,完成栽植油松300亩;本田在华14家企业联合在兴和县启动了为期5年的友谊水库植树造林工程;兴永碳素公司开始动工建设带状植物公园。其中本田项目规划造林7008亩,完成5600亩。

从粗放经营到绿色发展

痛定思痛,生态环境恶化的历史告诉人们,经济发展方式落后和粗放是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根源,生态文明建设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近年来,兴和县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众多林业工程的实施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苗木花卉、林下畜牧、木本药材、饲料、特色林果等蓬勃兴起。以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森林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工作。底,兴和县着手申报前后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并将尽快落实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会为兴和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农牧业上积极打好绿色有机牌,提高土地效率,加快现代绿色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城关镇、团结乡蔬菜基地已成规模,产品远销京津;大库联、赛乌素乡的马铃薯、葵花供不应求,一批具有兴和特色的生态产品将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盲目开垦,“广种地薄收粮”的传统农业时代正在向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华丽转身。在工业上积极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产业,驭风而起,逐光而上,借物而兴。以大唐万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富丽达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等为主的新型能源企业将兴和工业带入清洁能源发展的新高地。

走出发展与保护并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依靠和发挥科技的力量,兴和县切实加强对境内高载能、石墨、碳素、石材、矿山企业、污水处理厂、供暖企业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加大对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力度,确保企业环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着力抓好城关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投入使用和城关镇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为污染物减排腾出空间,确保环保治污工程建设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

塞外兴和,这个可以让人“深呼吸”的地方,吐息之间,绿韵飞扬。大青山下,二道河畔,生态文明的意识在不断蔓延,生态转化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现:团结冷凉蔬菜部分知名品牌商标已打入北京及周边城市批发市场、超市;高端生态旅游逐一落户苏木山,摆脱了“游客不过瘾、财政不挣钱、百姓不受益”的窘境,为兴和县腹地经济“舒筋活络”。

特约记者 张飞云 常秀娟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特约记者 董晨旺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