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景观人理论系列】《中国古典园林史》必背园子 — 江南四大名园之寄畅园 !

【景观人理论系列】《中国古典园林史》必背园子 — 江南四大名园之寄畅园 !

时间:2021-12-19 20:02:30

相关推荐

【景观人理论系列】《中国古典园林史》必背园子 — 江南四大名园之寄畅园 !

本文节选自景观人《风景园林基础》专业课全年复习计划

寄畅园

《中国古典园林史》P402-P407

历史沿革

寄畅园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南隐”、“沤寓”。

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兵部尚书秦金,购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园,名“凤谷行窝”。

秦金逝世后,园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良继承。秦瀚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06年)之夏,“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园名亦称“凤谷山庄”。

秦良卒后,园改属其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秦耀所有。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耀回无锡后,因朝政失意,罢官回乡,心情郁闷,所以就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借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意,改园名为“寄畅园”。此园也一直为秦氏家族所有,故又称“秦园”。万历时构列二十景,秦耀逐景赋诗。

清顺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孙秦德藻加以改筑,进行了全面修整,延请当时著名的造园名家张涟(字南垣)和他的侄儿张鉽重新堆筑假山,又引惠山的“天下第二泉”之泉水流注园中。

康熙、乾隆两帝各六次南巡,均必到此园,是为寄畅园的鼎盛期。

景观布局

【总体布局】

水池偏东,池西筑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园林主体部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池西、南为山林自然景色,东、北则以建筑为主。主体建筑为嘉树堂。

【理水】

水池狭长,东北角做水尾以示有源有流。中部“知鱼槛”突出水面,与西岸突出的石滩“鹤步滩”相对,把水池中部加以收束,划分为南北两大水域,适当减弱水池形状过分狭长的感觉。北水域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的廊桥,划分为两个层次,加大景深。南端作小水湾驾石板小平桥,形成一个小巧的水局,于是北水域呈现四个层次,加大了景深。南水域以聚为主,北水域以散为主。

【筑山】

池西岸为黄石间土的土石山。假山中部隆起,首尾两端渐低。首迎锡山,尾向惠山,似与锡惠二山一脉相承,把假山作为犹如真山的余脉,这是此园叠山的匠心独运之笔。

【建筑】

布置疏朗,水池北岸“嘉树堂”,是园内的重点建筑物,景界开阔足以观赏全园之景。北岸转东岸,点缀小亭“涵碧亭”。 东岸中段建临水方榭“知鱼槛”,形成东岸建筑的构图中心,可观赏对岸山林景色。池的北、东两岸着重建筑的经营,但疏朗有致,着墨不多,其参差错落、倒映水中的形象与池东、南岸的天然景色恰成强烈对比。

【借景】

此园借景之佳在于园址选择,能够充分收摄周围远近环境的美好景色,使得视野得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到园外。

从池东岸建筑向西看,水池、西岸大假山、远处惠山形成近中远三个层次景深。从池西岸、北岸嘉树堂向东南看,锡山及龙光塔均被借入园中。

【评价】

总的来说,山水比例大,建筑疏朗,是以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它与乾隆以后园林建筑密度日愈增高、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迥然不同,正是宋以来的文人园林风格的承传。

走进寄畅园视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