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懂得忌的人 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懂得忌的人 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时间:2021-05-02 22:01:09

相关推荐

懂得忌的人 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作者:兰心言

《礼记·中庸》中有这样一句: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人活于世,当懂得规行矩步,对人、对事当心生敬畏。行事无所顾忌者,不过是匹夫之勇,唯有心有敬畏者,方能细水长流,来日方长。一个“忌”字,趋吉避凶,福报平安。懂得“忌”的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01忌露锋芒《后汉书·袁绍传》说:“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这里的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形容人骄傲自负,好表现自己。纵观古今,很多人成在才能,败也在才能,其中缘由就是不懂得藏而不露的道理。我国西汉时期,有个将军叫灌夫,能文能武,才华横溢,他对没有多少才华的丞相田蚡很不服。当时,文武百官都去巴结田蚡,而灌夫不但不去亲近田蚡还常在他面前耍枪弄刀,卖弄技艺。有一次,他当着田蚡的面出言不逊:“你靠奉承权势起家,不过是椽作梁用,有何荣耀?”由于灌夫过于露锋,最终被田蚡处死。当灌夫遇见了胸襟狭隘的田蚡,又一味露锋,自然是引祸上身。无独有偶,三国时的杨修,才智过人,但他恃才放旷而丢了身家性命。

曹兵进退维谷,本已心烦意乱,而杨修偏在此时“妙解”鸡肋,认为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擅自命士兵们收拾行装准备回撤。犯了曹操的大忌,引来杀身之祸。《周易》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君子有卓越的才能和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侯才施展出来。一个有才能却锋芒毕露的人,必定会遭到别人的妒忌和打压。所以,忌露锋芒是保全自己的正确解码方式。在《易经》64卦中,唯有谦卦卦象都是吉兆。大显才能者并不一定威名远扬,倒不如常怀谦虚之心,做到润物细无声,寻找合适的时机展露才华.

02忌逞能《韩非子.说林下》中说:“置猿柙中,则与豕同,故势不变,非所有逞能也。” 说的是把猿放在木笼中,就和猪一样了。所以形势不利就没有表现才能的条件。人们常说“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但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总是自己吃亏。曾看到一则寓言故事:一个人被一只狼追赶,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抓起一块羊皮披上,混入了羊群。狼追到羊群前,分辨不出哪个是人,便问计于狐狸。狐狸对狼耳语几句。狼窃喜,对着羊群高喊:“人啊,你装扮成羊,真是太逼真了,我一点也看不出破绽。人,你虽然聪明,但有一事你无法做到,你能把自己扮成狼吗?”话音刚落,只见人气呼呼地站起,把身上的羊皮一掀:“谁说不能?” 说时迟那时快,狼猛扑过去,咬住了人的喉管。寓言中的人,因为逞能而低估危险,白白丢了性命.

反观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明知“三高”还天天上酒桌,动辄贷款上百万买豪车上下班。他们不顾身体健康、财力状况,宁可损害健康、负债累累也不能被比下去。与其说他们讲究生活品质,倒不如说是他们喜欢攀比、逞能。《常礼举要》处世篇:“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能力出众、生活条件优渥本是好事,但认知不足,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只会为自己徒增烦恼。量力而行,“量体裁衣”,这才是谨慎行事、稳妥办事的处世之道。

03忌固执《论语·阳货篇》中有一句: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比如,商纣王穷奢极欲,残杀无辜。这时,有大臣劝他一定要小心,如果再放荡下去,就会被别的部落赶下台去,丢了天下。商纣王却认为自己是对的,谁的话都不听,坚持一条道上走到黑。并且,他还有振振有词的理论依据:不是君命神授吗?我们家族统治天下不是天命吗?既然是天命,谁敢违反?我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上天不是还会庇护我吗?事实证明,商纣王错了,他不是“上智”,而是不折不扣的“下愚”,并且是愚蠢到了极点。

心学大师王阳明也曾和弟子们讨论过固执的问题。《传习录》里记载说:问:“上智和下愚,如何不可移?” 先生曰:“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所谓不移,就是固执,他们都坚信自己是对的,所以都不愿改变。太固执的人,往往即使撞了南墙也不肯回头。

“固执己见”,一条道走到黑,不如适时进退。进退有度,与人、与已都有余地,圆融通达,才是大家风范。

04忌多言《易经》: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有德之人说话谨慎,有福气;话多的人急躁,没有安全感觉,惹人讨厌。老人们常说,“祸从口出”,话多的人通常不经过思考,能说、不能说的一股脑都说出去,很多时候给人添乱,同时也给自己找麻烦。公元384年,前秦的苻郎投降东晋,来到江南。当时的王素之喜欢管闲事,又没有到过北方,就经常向苻郎询问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一问起来就没完没了,苻郎非常讨厌。有一次,王素之问了半天后,又问:“中原地区的奴婢,价格怎么样?” 苻郎回答:“话少的十万,话多的一千。” 苻郎的回答,让王素之幡然醒悟,从此再不多言。其实,关于多言的话题,古圣先贤早就讨论过,且有明确的答案。

子禽向墨子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听得进去。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时分,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 所以,只有在切合时机时所说的话才是有用的。俗话说,“言多必失”,有时一不小心说错话,而损人名节,揭人隐私,我们就会招人怨恨。

一个人能明哲保身的法宝并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有权有势,而是管好自己的嘴巴,能够谨言慎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