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地球上最古老的21种生物

地球上最古老的21种生物

时间:2023-03-01 21:52:25

相关推荐

地球上最古老的21种生物

这份名单罗列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其中涵盖了动物、物种和微生物,看完后你一定觉得自己很年轻。

可能有人会对名单吹毛求疵,以为其中某些生物不过区区百万年历史,但实际上,它们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那么,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到底有哪些呢?在你的心目中,哪些生物是以光合作用为生的呢?

一般人大概立刻就能想到植物和藻类,但是事实上还有更多其他的物种。

包括蝾螈,海蜗牛,巨蛤,海鞘,水母,珊瑚,海葵,水螅和海绵等等。

那么为什么鱼类和哺乳动物,比如一头牛,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呢?先来科普一下枯燥无味的基础知识。(敲黑板,高中生知识点来了,关于光合作用的认知!)

科普时间

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1、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2、叶绿体的色素

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 ;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素。3、叶绿体的酶

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4、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5、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6、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③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7、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强度、光照的时间长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主要影响酶的作用)和水等。这些因素中任何一种的改变都将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种过程中,可采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方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

再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

当低温时暗反应中(CH2O)的产量会减少,主要由于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适当提高温度能提高暗反应中(CH2O)的产量,主要由于提高了暗反应中酶的活性。8、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

前者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后者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能量和[H],在较弱光照下生长的植物,其光反应进行较慢,故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没有随之增加。

光照增强,蒸腾作用随之增加,从而避免叶片的灼伤,但炎热夏天的中午光照过强时,为了防止植物体内水分过度散失,通过植物进行适应性的调节,气孔关闭。

虽然光反应产生了足够的ATP和〔H〕,但是气孔关闭,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分子数减少,影响了暗反应中葡萄糖的产生。9、在光合作用中

a、由强光变成弱光时,[产生的H]、ATP数量减少,此时C3还原过程减弱,而CO2仍在短时间内被一定程度的固定,因而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H2O)的合成率也降低。

b、CO2浓度降低时,CO2固定减弱,因而产生的C3数量减少,C5的消耗量降低,而细胞的C3仍被还原,同时再生,因而此时,C3含量降低,C5含量上升。接下来请看以下整理的内容,那些为阳光而生的动物、植物们:

蓝藻细菌

年龄:35亿岁

已知的最古老的蓝藻菌化石在澳大利亚西部的太古岩中被发现。

蓝藻细菌又名蓝绿藻,是一种能利用光合作用生成能量的细菌。

人们认为这一过程促进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形成,使地球更加适宜已知生命生存。

海绵

年龄:5.8亿岁

海绵源自一个原始的动物门,这个动物门的历史能追溯到生命起源。

在澳大利亚、中国和蒙古境内的岩石中发现过玻璃海绵的化石。

虽然现在所发现的海绵中约有90%都属于寻常海绵纲,但此类海绵化石比其他类型的更加罕见,因为它们的骨骼由相对柔软的海绵硬蛋白组成,不易形成化石。

水母

年龄:5.05亿岁

水母与珊瑚、水螅、僧帽水母、海葵、海鳃、海鞭以及海扇同属刺胞动物门,又名腔肠动物门。

它们的身体几乎由水组成,难以形成化石,不过现有的化石记录表明它们比我们预想的更加古老。

马蹄蟹

年龄:4.5亿岁

马蹄蟹素有“活化石”之称,最古老的马蹄蟹化石可追溯到奥陶纪。

这类海洋节肢动物主要栖息在柔软的砂质或泥质底浅海区。

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以及过度捕捞,它们的数量一直在减少。

腔棘鱼

年龄:4亿岁

腔棘鱼是一种罕见的鱼,相较常见的辐鳍鱼,它们与肺鱼、爬行动物甚至哺乳动物才是近亲。

最近一次发现活体腔棘鱼是在1998年。

银杏

年龄:2.7亿岁

银杏是银杏目植物的唯一成员,属裸子植物门,最早能追溯到2亿7千万年前的二叠纪。

由于地质灾害频发,只有三四个物种在第三纪(6500万年前)幸存下来。

恐龙的灭绝作为银杏树种子传播的潜在媒介,有可能对这类植物的衰落产生了影响,这种推测与化石记录一致

鹦鹉螺

年龄:2.35亿岁

有“活化石”之称的鹦鹉螺起源于三叠纪末期,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在希腊语中意为“水手”。

鹦鹉螺仅分布在印度太平洋区域,栖息于珊瑚礁的深坡中。

三眼恐龙虾

年龄:2亿岁

这个小家伙被列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现存物种,生存了2亿年仍一成不变。

也就是说,三眼恐龙虾存在的时间可能没有名单中前几名那么长,但和它2亿年前的化石比起来,如今它的模样几乎没什么变化。

鲟鱼

年龄:2亿岁

鲟鱼和近亲白鲟鱼在形态上发生了非常细微的变化,这说明它们进化缓慢,且“活化石”的殊荣它们当之无愧。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鲟鱼通过漫长的进化,对水的温度和盐度的耐受范围很广。

受体型大小的影响,加上底栖生物环境中食物充足,以至于它们几乎没有天敌。

火星蚂蚁

年龄:1亿岁

火星蚂蚁(Martialis heureka,原名大致意为“哇!从火星来的!”)是蚂蚁中最原始的物种,它的DNA在过去的1亿年中几乎没有变化。

公元2000年在亚马逊雨林发现了这种蚂蚁,它们通常栖息在地下。

绿叶海蜗牛

这种远看就像是一片绿叶的生物是一只绿叶海蜗牛(Elysia chlorotica),它能从自己吞食的藻类中获取叶绿体。

这些叶绿体被储存在它的内脏细胞内,使它的身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绿色。

其他种类的海蜗牛每隔数天或数周就必须更换自己体内的叶绿体,但是绿叶海蜗牛可以将叶绿体在自己的体内保存长达数月。

一旦一个成年个体体内的叶绿体数量达到饱和,它可以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内不用进食,完全依赖光合作用存活。在一些裸鳃类动物中都分别进化出了光合作用的能力,其中很多亚种和某些共生藻达成共生关系。

这些动物一般会从它们食用的珊瑚和海葵中获取共生藻类,并从中获得自身所需的叶绿体。

阿克尔扁形虫

这些棕色圆盘是生活在白色珊瑚上的阿克尔扁形虫(Acoel flatworms),其棕色颜色来自其体内细胞中的共生藻类。其他很多扁形虫也存在光合作用现象,如亮绿色的Symsagittifera roscoffensis体内就寄生有一种名为Tetraselmis convolutae的藻类。

在英国和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可以发现大量这种扁形虫,不过人们很容易会将它们误认为是海藻。

而另外一些呈锈褐色的扁形虫种类,如“Convolutriloba retrogemma”则是海洋水族馆中常见的虫害,几乎可以达到瘟疫的地步。

斑点蝾螈

人们很久之前便知道,一些两栖动物产下的蛋外面有一层果冻般的包裹体,这层包裹体中生长有藻类。

这是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藻类可以消耗蛋产生的废弃物,并为它提供氧气。而现在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斑点钝口螈的斑点蝾螈,其胚胎内部的细胞中竟然寄生有一种名为“Oophila amblystomatis”的单细胞藻类。

这种藻类似乎可以为它的寄主细胞提供食物。

如果这一发现被证实,它将成为迄今已知的唯一一个脊椎动物细胞内藻类共生的案例。

兜底朝天的水母

世界各地生活着多种朝天水母。

之所以会有这么个有趣的名字,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生活习性,那就是兜底朝天地在浅海或红树林沼泽中漂浮。

它们这样做并非为了玩耍,而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让最多的阳光照射到寄生在它们触手中的藻类。某些生活在潟湖中的水母,如珍珠水母(Mastigias papua),在它们的细胞中也寄生有藻类。

而在太平洋帕劳岛上著名的水母湖中生活着大量的金色的水母,它们正是珍珠水母的一个亚种。

绿色水螅

这种小动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小池塘中,在农村的小河和池塘中绿色水螅非常常见。

它们的身体之所以呈现绿色,也正是因为它们体内生活着的绿色单细胞藻类的缘故。在绿色水螅体内寄生的这种小球藻无法独立在自然界中生存。

它们已经完全适应寄主体内的寄生生活,甚至它们繁殖的分裂周期也和寄主细胞的分裂周期完全一致。

而当水螅进行有性生殖,这些藻类则通过卵传递给下一代的水螅。

帆水母

这是水母的一位近亲:帆水母。

顾名思义,它能够“见风使舵”,借助风力在海面上飘动游走,并用下垂的触丝捕捉猎物。

每一个帆水母都是一个大型社区,其体内生活着无数微小的寄生藻类。

沟迎风海葵许多海葵部分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

沟迎风海葵(Snakelocks anemone)生活在东大西洋,从地中海向北一直延伸到英国附近水域。其触手中同样存在寄生藻类。另一种海葵拥有不同的寄生体:极具攻击性的华丽海葵是一种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非常常见的海葵品种,其体内可能含有一种名为虫绿藻的藻类,而非一般常见的共生藻,或者两种藻类在其体内共存。

巨蛤

世界上生活有多种主要依靠光合作用生活的巨蛤,其中就包括这种长砗磲(Tridacna maxima)。

每当白天来临,这些巨蛤就会张开外壳,尽可能多的让阳光照射。其体内含有共生藻。

事实上巨蛤还不是唯一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贝壳类动物,一些体型更小的双壳类动物的体内同样有藻类寄生。

巨型桶状海绵

巨型桶状海绵对于曾在加勒比海潜水的人而言一定不会陌生,它的体内细胞中含有藻青菌。这些海绵也可以失去这些体内的寄生者,从而变得“漂白”,这和珊瑚的情形非常相似。对于一些海绵种类而言,周期性的漂白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事实上这些海绵的体内寄生有远远不止一种生物,包括并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真菌和细菌,当然还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

一些海绵拥有硅质骨骼,并且至少已知有一种海绵拥有类似光纤的骨骼系统,它可以将光线传导给位于身体深处因而接触不到阳光的细胞中。

狮子鱼

狮子鱼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极其适合进行光合作用。

它大大的伸展的鱼鳍让光照面积最大化,它整个白天都会在阳光普照的浅水中沐浴,在水中一动不动,或者慢吞吞的飘动。

海兔种类超过3000种,极具观赏性,遍布全球海域,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在待开发中。

人们似乎无法抗拒小家伙,它们甚至可能成为最新的潮流宠物。

海兔就因为可爱,许多人想把它们当作宠物惨遭非法捕捞。它也是靠光合作用生存。海兔,又名:海蛞蝓(kuò yú),当然不是兔子,因为它们仅仅有几厘米的长度,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类动物,它们的壳也退化成内壳。

海兔是草食性的,通常在浅水中的海藻上发现。

海兔有非常好的嗅觉,甚至追踪最微弱的气味。

它们的颜色对应于他们吃的海藻的颜色,以帮助它们伪装躲避天敌。

海兔雌雄同体,两只海兔相交,雌雄器官交配,然后再接着第三只、第四只....甚至一连串的“小兔子”。(这么萌的小东西,居然...羞...)

几个甚至十几个进行交合,前后连接雌雄器官,交合长达几个小时甚至数天之久,用断了的雄性器官“用过即丢”,当然丢了一天内还能再生再用,比人类先进多了。海兔,这种神奇而可爱的海洋物种,这小家伙的兔耳朵实际上是极其敏感的鼻通气管,或化学感觉器官,帮助他们检测水中的化学物质,也可以感知潮流的变化。

它们在沿着从日本海到地中海的珊瑚礁被发现,也被发现在印度洋和菲律宾附近。

它的微小的“蓬松”的兔子身体(小于2厘米)实际上被覆盖着叶绿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动物,甚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获取能量。

这种可爱的水下兔子的颜色可以从黄色到橙色变化到白色,黑色的斑点。太萌了,我想要一只!

它们看起来就像微小而蓬松的兔子爬过海底。它们有多种颜色,迷你版的兔兔太不可思议了。

怎么样,上面这些生物有没有有没有颠覆你的认知?

你是不是没想过他们通过光合作用生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