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逻辑思维CEO脱不花:“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逻辑思维CEO脱不花:“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时间:2018-09-03 21:44:55

相关推荐

逻辑思维CEO脱不花:“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逻辑思维CEO脱不花女士总结的十条定律中,有一条被称为“鲁莽定律”: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分析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确实,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在身边大部分小有成就的人身上找到类似的品质:果决,勇敢,目标导向极强甚至是“厚脸皮”。

人生路上一路走来,左右为难的事情必定常有发生,我们常常由于无法判断所择方向的正确性,而陷入纠结。难道我们只要选择了和现在不一样的道路,就一定会增加成功几率吗?

这让我不由得陷入思考:那些决定立即去做的“莽撞”者,究竟做出了什么决定。奋斗途中一路走来,他们究竟撞破了什么?

“莽撞”的人总是冲出墙外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品味:

“这些墙很有意思,一开始你抵触它,然后你习惯它,最后你不得不依赖他,这就是体制化。”

这部电影之所以伟大,除了他对于自由与困境的完美诠释,更向大家传达了一个真实的现象:

我们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个自认为舒适的“高墙”之内。

小陆是一个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家里人托关系,把他安排进了石油系统做办公室的工作。

每日看似的充实忙碌,也只不过是在发挥着螺丝钉的功效,虽不是一事无成,但却不断重复无趣。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这时会喊出:类似离开国企呀,创业呀之类的口号式建议。

而现实情况是,工作经验不足一年的他没有足够的积累: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熟悉的领域。如果贸然开始,必定会给父母家庭带来巨大负担。

而于国企办公室内的晋升体制中,不光要有资历,也要有相应的资源。与其在等待中消耗自己,小陆选择了主动出击。

他迅速放弃了办公室的清闲工作,申请平调去一线做操作技术支持。

在薪金不变的基础上,小陆原本每天6小时的工作时间变成了双12倒班,原本的报纸、茶叶、笔杆子也换成了图纸、手套、安全帽。投身一线现场,做起了不断学习和改良实操技能的技术员工作。

几个朋友都很好奇他当时的决定,纷纷发消息问他:“是不是有所预见一线工人发展前景比较好?”“是不是提早找到了有效的发展渠道?”之类的问题,希望他能说出他的规划依据。

而他的回答是:“发展趋势看不太清楚,我只是觉得我这个年纪不应该过的这么清闲,就开干了。”

这种“青春无敌”一般毫无根据的决定击中了我,可怜我当时满脑子的“知足常乐”“量力而为”却没有勇气说给他听。

而最终,小陆果然以优秀的实操技能,在一众晋升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类似的故事似乎每分每秒都在上演,而我在他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一种不知名的力量,并认为这就是那条定律中的所谓的“莽撞”——他撞破了自己的“高墙”。

任何事情到最后一定都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说明还没有到最后。

我觉得这句话就是说给小陆一样的“莽撞”者听的,本来可以安于现状,过着看得清边界的舒适生活,但我偏偏要去”墙外“看看。

所以说,选择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而“莽撞”的人不断选择走到墙外,以至于获得窥见迷雾中未来的机会。

事情结束前再多找一次“不自在”

脱不花本身也是一个“莽撞”的人。

1997年是一个“不去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的时代,和最近的互联网一样,年轻人多,幺蛾子多,野蛮生长的机会也多。

当时北京广告圈有家出名的“广告人沙龙”酒吧,每到周末晚上,会有广告圈的名人来做免费讲座。

这自然就成了这位“认得几个字”,“没有几个钱”又“什么都不懂”的广告公司办公室打工小妹,脱不花的天堂。

某个深秋的周末,脱不花参与了时任北京奥美总经理湛祥国先生关于“如何做提案”的授课。

在那个每家公司只有一台电脑,连打字都依然在使用DOS系统的年代,脱不花先于普通人首次接触到了“PPT”,“提案”,“胶片投影机”这些新鲜概念。

当时还没有资格拥有名片的“莽撞小朋友“脱不花,硬是混在人群中索要了湛祥国先生的名片。

过了大约一个多月,脱不花打工的公司接到了来自一家重要客户的邀请,这是一个太重要的机遇,以至于公司上下顿时动员起来,不眠不休地研究客户、准备材料。

而正当成品出炉,公司上下都认为已经做到“尽人事”的时候。一直在外围打杂帮不上忙的脱不花才发现:“怎么和湛祥国老师讲的不一样?”脱不花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说出了自己这个“找不自在”般的看法。

而公司领导也竟然同意给这位打杂小妹一次做提案改进的机会,并要求她去讲提案的后半部分。

这次机会不仅让她与湛祥国先生有了进一步交流,也令脱不花就这样打开了职业发展的局面。

“莽撞”的人往往选择在事情看似已经结束时,再往前走一步。这就撞破了事件本身的闭环。也正是这一次次的“找不自在”,造就了“莽撞”者高效的执行力,使他们更加接近成功。

“莽撞”者总会提前“起跑”

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做决策时,有一个“四七原则”:

“当你面对一个艰难决定的时候,掌握的信息应该高于 40%、低于 70%。这样你既拥有足够的信息去做一个明智的决定,同时又不至于让太多冗杂信息带给你干扰。”

如果你所掌握的信息低于百分之四十,就很有可能承担“莽撞”行事所带来的后果;

而当你对事件的了解程度高于70%,就有可能会因为多于信息的干扰而产生不确定和犹豫,或者自视了解充分而不屑于去做这件事。

就好比:如果你想开一家有一百道菜的餐厅,那么只需要准备40道菜就可以开干了。

经验来看,40道菜就足以让顾客进行选择,从而降低了启动的成本;而在顾客反馈的过程中,你也获得了去填补和改进另外60道菜的时间。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决定去健身房,会考虑类似:工作加班,等待“装备”到货,等一系列原因,以至于荒废或拖延。

而“莽撞”,会在办好健身卡的一瞬间,把没穿运动鞋的你推进健身房。

所以,开始做一件事最好的时候,是你对于这件事的准备与了解程度在40%-70%之间的时候。而那些“莽撞”的成功者,也正是善于在这类选择中做出突破与决策,才先人一步开始了奔跑。

无论是选择突破“舒适圈”,还是在事情结束之前硬着头皮再往前走一步,这无疑都是向往与不确定性并存的选择。这个时候把自己交给“莽撞“,在准备妥当之前出手,不断突破不断适应,这无疑给事情的发展提供了更多路线,而成功就在深远曲折的前端。

再次回顾脱不花的“鲁莽定律”:这些“更容易赢”的“莽撞”者,撞出的其实是不设限的自己,也撞破了太多无用的纠结与等待。以至使他们更接近成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