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及管理工作方案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及管理工作方案

时间:2021-01-04 16:35:59

相关推荐

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及管理工作方案

(试行稿)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

一、工作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到新的学校课程体系,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设置上的重大突破。自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这门课程备受教育界关注。因为该课程的实施既有利于克服传统分科教学以及长期以来注重书本知识传授所造成的教育弊端,还具有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价值。为此,各学校应在原有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不断加强和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及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我区各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课程教育目标

1、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让学生养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创新的能力。

5、促进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课程建设目标

1、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同时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使我区教育教学全面走向开放。

2、通过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的组织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促进我区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取得成功。

3、通过对课程进行研究与实践,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学科素养,提高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水平,培养一支专业化、知识化,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教师队伍。

4、通过对课程进行管理与研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促进学校明确办学目标,凸现办学特色,而且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顺应、推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展现我区教育特色,增强我区教育实力。

5、通过在课程实施过程组织中的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三、工作流程

表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工作流程图

四、工作要求

1、全区各中小学的3—9年级全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使用新课程计划的年级按新计划开课,使用旧课程计划的年级将地方课程的两个课时以及课外活动课时改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主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所以应采用“弹性时间制”安排课时,并以学年度为单位累计课时总量。每学期3-6年级、7-9年级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年度方案和学期方案,各校应严格按照本方案所提供开设工作流程图进行实施,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

3、各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尤其是学校资源优势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特色,探索出符合我区中小学生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及与之适应的课程内容、管理模式,评价方式等,并根据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实际,以学校独特的方式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用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等呈现研究成果。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体验性,决定了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学生户外、校外学习及实践活动。因此,各校在开展此活动时,要认真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做到安全教育到位、组织工作到位、审批手续到位、责任人员到位,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各校也不能因害怕事故的发生而不组织学生外出实践,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流于形式。

5、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从指导方式而言,本课程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教师或班主任,而应集中研究小组教师群体智慧,对学生活动进行协同指导。在活动方案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可根据主题的需要选定某个主题活动的指导教师。

五、制度保障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由教务处或教研室中层领导担任,便于协调全校课程安排。可以将该教研组与原有劳技和信息技术教研组整合。各学校要配备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订、管理和评价措施、指导开展活动等工作。

2、各学校应规定每位教师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任务,列入考核目标,确保课程的真正落实。

3、各学校要将教师承担和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务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挂钩,确保该课程的的可持续发展。

4、各中小学都要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情况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该课程在实施中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确保该课程的生命力。

5、各学校要加强综合实践课程评价工作的研究,遵循课程评价的多元性、整体性、过程性,从课程实施效果、教师工作质量、学生素质发展三个层面建立评价机制。学校应以教育局颁发的有关评价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为参考,制定“校本化”的评价方案或制度。

六、课程开发指南

为了更好地体现我区课程改革中各中小学校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引导和培养教师、学生开发本区、本校和自己身边的课程资源,丰富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成果,特为我区各学校提供《天心区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指南》。(略)

1、该《指南》仅仅为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提供一个导向,各学校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学生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研究专题。

2、该《指南》只向学校(教师)指向了一级、二级主题,这些主题只提示了一个范畴,学校在实施过程中还应进一步确立具体、可操作的三级或四级主题,进而共同组成区域活动主题序列。

3、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要注意将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有机融合;四个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也是有机融合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基础,劳动与“两社”是主要载体,信息技术是手段,在每个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根据课程发展需要有机整合相关领域的课程内容。

4、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年度课时安排如下:每学年有效教学时间为34周,每周3课时,共102课时;信息技术教育除单独开设学科课程外,融入其他领域活动中实施。

七、课程实施学分计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小学段与中学段各总计100分,该学分将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之中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生须累计60分以上才准许毕业(含60分)。

基地的实践课程均为必修课程,学生采取自愿原则赴基地参与实践活动。未取得基地学分的学生,应增加其他课程的主题学习并取得等值学分。

本意见的制定所依据的是新课程计划,由于非实验年级课时量不足,所以学校可自行对其学分比例进行调整,要求每名学生每年度至少完整地参与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

除指定课程领域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存在大量的非指定领域,同时,本课程还应与学科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构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但单纯性的学科实践活动不占学分,由学校在实施中自行决策。

学分计算方式:学校应根据《天心区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指南》所提供的课时分配比例,以活动主题为单位进行学分分配,每个学生在不同主题领域所修学分之和共同组成该学生的学年总学分,进入该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八、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何阳莉

副组长:邓友金、唐敏

组员:李沫霖、黄宁、邓军、欧阳秋、各学校校长及教研主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