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消失在史书中的宋朝末代皇帝:赵匡胤开国时 已经为他写好剧本

消失在史书中的宋朝末代皇帝:赵匡胤开国时 已经为他写好剧本

时间:2021-05-01 06:01:46

相关推荐

消失在史书中的宋朝末代皇帝:赵匡胤开国时 已经为他写好剧本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中,用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感慨历史的循环往复。明代杨慎面对这样的历史大势,写出了“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卷首词,透着浓浓的无力感。

然而翻看两宋的兴亡史,其中的巧合更是让人毛骨悚然。叱咤中原的赵氏皇族辗转数百年,却被历史轻轻抬手打回原形。

后周皇帝柴荣驾崩时,将年幼的皇帝柴宗训和整个后周交给赵匡胤,自此赵匡胤权倾朝野。

可惜柴荣最为信任、临终托孤的权臣赵匡胤,却最终成为后周王朝的掘墓人。赵匡胤和手下演了一出满身委屈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迫使年仅八岁登基才一年的周恭帝禅位。

但是自以为开天辟地、志得意满的赵匡胤,肯定想不到,他为周恭帝母子二人书写的结局,在三百多年后原原本本地被历史复制到自己的后人身上。1276年,年仅四岁的赵㬎在临安城中,向元军献上降表和传国玉玺,为宋朝画上了句号。

最有戏剧性的是,赵匡胤从北周恭帝孤儿寡母手中轻松夺取政权,而自己的后人最终也以孤儿寡母的形势葬送了政权。南宋末代皇帝赵㬎甚至没来得及享有自己庙号和谥号,而南宋遗臣为他上过的尊号竟然也是“恭”。两宋始于“恭帝”,也亡于“恭帝”。

当初赵匡胤为了表示自己登基实属无奈,对周恭帝母子待遇有加。他特意颁布圣旨要求国人优待二人,封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尊后周符太后为“周太后”,还赐柴家人“丹书铁券”。不过柴宗训却没能享几年“福”,而是在20岁时就早早去世。

赵匡胤“闻之震恸”,还亲自为柴宗训取了“恭皇帝”的谥号。当然,后人依据赵匡胤多疑的性格,认为柴宗训只是被“斩草除根”也是合理推测。

相较于这位虽然退位、看上去却极受优待的周恭帝,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赵㬎的“后皇帝时代”显得格外幸运,也格外不幸。幸运的是,赵㬎4岁被迫退位,一直活到了53岁;不幸的是,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一直在元朝廷的支配和监视下,故土难回。

赵㬎退位以后被强制送到大都,名为朝见元世祖、实为软禁。为了掌控南宋皇室,断绝君臣的后路,赵㬎在元朝廷的安排下蜗居元大都、娶元朝公主。后来元朝廷中书省索性将赵㬎迁到位于锡林郭勒境内苦寒的上都,相当于变相流放。

但不能斩草除根始终是元朝廷上下的心病,于是在赵㬎十八岁那年,元世祖索性下令让赵㬎入吐蕃出家、研习佛法。

如果说赵㬎和南宋朝臣被安置在元大都时,有些人还会蠢蠢欲动,心怀希望;那元朝廷将赵㬎一路北迁、西进,最后直接赶出尘世,则完全断了赵㬎与南宋朝臣和文人的联系。

赵㬎到吐蕃后,他的生平完全从史书中消失。后人仅能从他翻译的佛经和撰写的佛家书册中推测他的情况。就连他的去世也只是在元朝高僧所著《佛祖历代通载》中轻飘飘地占了一句话的位置“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赵㬎)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后代史学家因为“赐”字,对赵㬎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被元朝廷赐死争论不已。然而这位南宋末代皇帝的生平在南宋史书中隐匿无踪,自然也难有定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