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备考干货】原来这些词语中藏着地理知识 学地理的方法竟可以这么巧!

【备考干货】原来这些词语中藏着地理知识 学地理的方法竟可以这么巧!

时间:2024-06-26 02:27:46

相关推荐

【备考干货】原来这些词语中藏着地理知识  学地理的方法竟可以这么巧!

俗语地理

中国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各词语的产生都有其传奇的典故。不过像我们听惯了“中流砥柱”、“黄河之水天山来”等词语,有没有发现原来这里面还藏着些地名或地理现象呢,你知道哪些呢?

一、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的砥柱在哪里?“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相传,上古时代,因这座山堵塞了黄河的河道,河水不能畅通。夏禹治水时,凿宽山两侧的河道,使河水分流而过,这座山就像一根高大的石柱,矗立在黄河的急流之中,砥柱山就由此得名。这儿的砥柱山,也作底柱山,位于河南三门峡城东四十里、山西平陆县东南五十里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

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 “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

以前,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非常具有神话色彩。

二、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跳的是哪个龙门?“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就曾记载:“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龙门便是位于山西省河津市的禹门口。禹门口作为点划分区域,一是晋陕大峡谷的最南端,将黄土高原一分为二。晋陕大峡谷从起点到陕西省韩城市与山西河津之间的禹门口共有720公里长,除很少地段谷形较宽外,其余两岸大部分崖壁陡立,高出水面数10米至100多米,河道一般宽200—400米,为黄河干流上最雄伟壮观的长峡。它是由流水作用和地质构造运动共同形成的。龙门之南就是开阔的关中平原了。狭义上的壶口瀑布是指孟门山到现今飞瀑区的河道范围。但从广义上说,壶口瀑布的范围, 便是指现今禹门口到壶口的这段长约65 km的河道。

黄河水从狭窄的龙门口进入宽阔的河床中,河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龙门之形成,就是因其东龙门山和其西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成为一个只100多米宽的狭窄口门,束住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水位升高,而出了狭谷后河谷变宽,水位骤降,落差很大,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

二是成为黄河小北干流的最北端。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是处理黄河泥沙问题上的重大战略措施,据测算,在小北干流放淤可拦截泥沙总量达到100亿吨,相当于小浪底水库的拦沙总量。

三、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中的“套”是谁?俗语云:"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这里说的一套就是指河套地区。“河套”是指黄河“几”字弯和其周边流域,这是因为黄河在此先沿着贺兰山向北流,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马蹄形的大弯曲,因为像一个大布套子一样,便称为河套。而我们常说的河套平原,包括了“西套”(宁夏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和“东套”(内蒙古部分)。不过,有时“河套平原”被用于仅指东套,和银川平原并列。东套又分为“后套”(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和“前套”(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所以有时候,河套平原被称为河套—土默川平原。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黄河流经这里,地处平原,河面开阔,水流平缓,人们兴修了许多引黄水利工程,形成黄河灌区,使得粮棉富足,称为“塞上江南”。

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水真的来自天上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在古诗句中,“天上”常指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不过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

因为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着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这便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由于河道高出地面,其周边的城市附近水系不能汇入黄河,大部分只能划归为别的流域。所以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哦。比如说,河南省北部的濮阳、安阳、鹤壁,基本就是海河流域。往南的南阳、信阳属于长江流域,东部的商丘、周口、驻马店、漯河、平顶山、开封、许昌、郑州,属于淮河流域。也就剩下洛阳、焦作、三门峡、新乡属于黄河流域了。其他知识点

中国

“中国”,最早指的是“天下的中心”,指的是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后来逐渐含有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含义。在历史当中,又以“中华”、“华夏”、“神州”、“炎黄”、“中原”等代称出现。

江河

“江河”,在古代文章当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通常指的是长江、黄河。河,指代黄河的着名古文有:

(1)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左传·崤之战》;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史记·鸿门宴》。江,指代长江的着名古文有:先茔在杭,江广河深。——《祭妹文》

江东

“江东”,又称为“江左”,指的是长江下游以东地区。涉及“江东”的着名语句有:

(1)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2)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

关中

“关中”,始于战国时期,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四关之中,即“关中”。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山东

“山东”,在战国时期,多指的是崤山以东。涉及山东的着名语句有:六国从亲以摈秦,亲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战国策·赵策二》

西域

“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域”指的是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克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等。

百越

“百越”,又叫“百粤”,指的是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称,而统称为“百越”。

九州

“九州”,中国的代称。着名诗句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着名诗句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六合

“六合”,指的是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和宇宙。着名古文有:

(1)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齐物论》

(2)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过秦论》

京畿

“京畿”,指的是国都和国都周围的地方。

两都

“两都”,指的是东汉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东汉班固着有《两都赋》。

诗词地理

01.大气篇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大气像一层防护罩,削弱太阳辐射,保护地球生灵。未被削弱的能量到达地面导致地面升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再将能量还给大气,被称之为地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擅长”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然后再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这个过程称之为保温作用。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这句诗体现了大气受热的原理,“秋阴不散”、“听雨声”,诗人发现这一年秋天阴雨气多,霜下得似乎比往年晚,诗人揣测它们之间一定有所联系。确实如此!霜一般出现在气温迅速降低的夜晚或清晨,是一种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固在地表形成冰晶的现象。因为持续的阴雨天,导致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好,温度下降不够强烈,所以霜来得特别晚。深秋之寂寥和诗人对友人的思情,与自然科学原理交织在一起,意味深长,尽显含蓄之美。

02.季风篇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东南季风携水汽,一步步北上推进,6月中下旬,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跳至北纬20度以北,东南季风与还未完全撤出的冬季风,在江淮一带上空相遇,形成来回进退的交锋带。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僵持大约二十天左右,锋面几乎呈静止状态,我们称其准静止锋。随后,副热带高压脊再次北跳,暖空气越来越强,向北挺进,冷空气进一步减弱并向北退去,双方又停止在了黄淮流域一带上空,把降水带到这个区域。此时,江淮一带则为副热带高压控制,梅雨就结束,转而进入炎热的伏旱天。

03.聚落篇

《雨过山村》

——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雨、鸡鸣、房舍、竹、路、桥,从自然到人文景观,最后又转到农事,一个“闲”字似全诗之眼,呈现出一幅山水田园景观画。虽然诗中没有“山”字,但我们都能读出这是在山区,山区聚落由于地形限制,规模小,人口少,较分散。不仅如此,我们还能读出这是南方的山区,竹为亚热带代表植被,溪水和小桥也是南方山村更多,桑蚕之事是南方的重要农事。城乡差异也是诗人们喜欢写的主题,杜甫“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点出聚落规模、人口数量的差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