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这些不良饮食习惯 会“吃出”疾病?

这些不良饮食习惯 会“吃出”疾病?

时间:2020-08-29 07:39:33

相关推荐

这些不良饮食习惯 会“吃出”疾病?

中医养生讲究“治未病”,就是要在生病之前就加以预防。其中最重要的预防手段之一,就是要注意“吃”。尽量做到“饮食有节”。《黄帝内经》中说“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要想学会正确的“吃”法,其实是一件挺复杂的事情。

科教授这就给大家讲一讲,到底怎样吃,才算“饮食有节”。

定时定量

吃饭必须要有规律

首先,每天吃饭的时间要基本固定。

早餐最好在早上6点到7点,午餐在中午12点左右,吃晚餐最佳的时间,大约是晚上6点到7点。

按照固定的时间有规律的进餐,不但可以保证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有很多人不重视早餐,甚至直接就不吃早餐了,这样做肯定是不健康的。

另外,每天的进食量也要尽量固定,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一般来说,早晨食欲较差,但人体又必须摄入足够的热量,所以我们最好选择体积小而营养丰富的食物。

午餐既要补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为下午的活动做好准备,应选择热量高且营养丰富的食物。

至于晚餐,《饮膳正要》中提到“晚餐不可多食”。晚餐如果进食过多会增加胃肠负担,引起腹胀和消化不良,也会影响睡眠,所以应选择热量较低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寒热适宜

食物的最佳温度是30℃到50℃

平常吃饭的时候,食物的温度保持在30℃到50℃最为适宜。温度适宜的食物可以促进胃肠内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如果食物温度过高,就会对口腔和食道黏膜造成损伤,长此以往,还有可能诱发口腔或食管癌。食物过热会损伤胃黏膜,甚至可能会引发胃炎。

食物温度偏低同样对身体健康有害,特别是慢性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这一点。中医认为,吃太多生冷的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消化功能紊乱和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情况。长期这样还会使人心情压抑、精神疲惫。

合理搭配

千万不能“挑食”

咱们日常食用的不同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也有着明显的不同,长期“挑食”,或者偏食偏嗜,会造成某种营养成分的缺乏,从而引起疾病。

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搭配不同食物类型,通过多样化的饮食保证营养成分的均衡摄入。

简单来说,食物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奶类:如牛奶、奶酪,富含钙质、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牙齿,成年人每日饮250-500毫升牛奶为宜。

肉类:包括各种肉类、家禽、水产类及蛋,含有蛋白质、脂肪,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成年人每日约食用125—200克为宜。

蔬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糖类和纤维素,增强人体抵抗力,畅通肠胃,成年人每日需要至少一斤新鲜果蔬。

五谷:如米、面,含有淀粉物质,主要供应人体的能量,满足日常活动所需,每日约5-8两为宜(300—500克)。

当然,对于一些已经患有疾病的人来说,具体的饮食搭配,还是要谨遵医嘱的。

中国的饮食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毕竟“吃”和“养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汲取先人的智慧,学习科学的养生知识,更好的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百家讲坛

《解读〈黄帝内经〉长寿篇》

播出时间:3月20日-4月8日 12:0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于毅 王璐璐(实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