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马尔茨论怨恨

马尔茨论怨恨

时间:2022-08-13 12:31:44

相关推荐

马尔茨论怨恨

怨恨是一种尝试,企图通过将我们的失败解释成不公正待遇、失去了公平,从而让自己心安理得。但是,作为失败的一副安慰剂,怨恨是一种比疾病本身更糟糕的疗法。它对人的心灵有致死性的剧毒,使你不可能得到幸福,而且会消耗你的巨大能量,而这些能量本来应该会用于追求成功。

怨恨是一种通往失败的道路---怨恨也是一种使我们觉得自己有地位的途径。许多人从“我错了又怎样”的感觉中得到一种荒谬的满足感。从道义上看,作为不公正社会的受害者,收到不公正待遇的人总觉得自己比那些造成不公正的人更优越。

怨恨也是一种尝试,企图消除或杜绝某个已经发生的错误或不公正待遇(这种错误或不公正待遇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臆想的)。可以说,怨恨这纵向在人生的法庭上“为某个案子作证”。如果他怨恨的情绪足够强烈,以至于能“证明”不公正是真实的,某种神奇的过程就会让他得到回报:使引发怨恨的事态和环境“不再那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怨恨是对已经发生的事进行心理上的抵抗或者不接受。怨恨是从情感上对过去发生的某些事情进行重复和清算。不过你达不到清算的目的,因为你在试着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改变过去。

怨恨制造自卑的自我意向--即便真的以不公正和错误为基础产生,怨恨也不是通往胜利的大道。怨恨很快便能变成一种情绪习惯。如果习惯性地觉得自己是某种不公正待遇的受害者,你就会把自己描绘成在扮演一个受害者的角色。从此,这种感觉很容易就找到不公正的“证据”,或者想当然的认为你即便错了,也是在说出最无辜的话,深处最中立的环境中错的。

习惯性怨恨总会导致自怜,而自怜是一个人能够养成的最坏的情绪习惯。当着些习惯变得根深蒂固时,没有他们你会觉得“不正确”或者“不自然”。于是,你必须会主动去寻找“不公正”在哪里。有人说,这种人只有在自己处于悲惨境地时才会感觉良好。

怨恨和自怜情绪习惯还会带来一种认为自己无能,卑微的自我意向,有了它,你就会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可怜虫、一个牺牲品,而这种人注定不会幸福。

怨恨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请记住:你的怨恨不是别的人、别的事或别的环境引起的,造成它的原因是你自己的情绪反映,你自己的反应。你自己就能够控制这些反应和反映,如果坚信怨恨和自怜不是通往幸福和成功的大道,而是通往失败和不幸的道理,你就能控制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