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认真想】讲故事代替不了讲道理

【认真想】讲故事代替不了讲道理

时间:2019-06-15 06:50:26

相关推荐

【认真想】讲故事代替不了讲道理

人为什么不应该说谎?

因为谎言会损害个人信誉,降低他人与自己的合作意愿,同时还可能对他人造成损害。所以在几乎所有的社会群体中,为了维持人际合作,都会设定禁止说谎的规范制度。

人为什么不应该说谎?

我来讲个故事。从前有个放羊的男孩感到无聊,就大喊“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受到了惊动, 就拿着锄头一起出来赶走狼,结果发现并没有狼,是这个男孩在说谎。后来,这个放羊的男孩又慌称“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又跑出来赶狼,但又发现自己被骗了。再后来,狼真的来了,放羊的男孩大喊“狼来了!狼来了!”。但这一次,没有村民相信。于是男孩和他的羊就都被狼吃了。

比起听道理,人们更爱听故事

以前做记者时,去采访一些公司的创始人,都会问他创办公司的心路历程。此时,创始人就会说出一番故事。他可能会说自己学生时代做了某某事情,发现某某现象,意识到某某市场很有潜力,于是就开始了某某项目,然后遇到某某困境,通过某某方式得到了解决,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某某现状。

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创始人,讲自己为什么要创业时,说的是自己的比较优势,同行业的竞品分析。每个人都在讲一番故事,就像写小说一样,有人物描写,有环境描写,有情节设定。人物面临特定的环境,经历特定的事件,做出了特定的行动,于是情节就慢慢发展了,读者也就有了代入感,会想知道主角后来又经历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事情。

走进书店,你也会发现站在那些故事书区域的人更多,那些纯理论书籍很少有人购买。人们更喜欢读小说,而不是读学科教材。哪怕我们都知道,读小说只是一种娱乐活动,我们从中学不到什么东西,读教材则可以学会很多知识。但我们还是更喜欢读小说,而不是读教材。

我自己其实也是这样。比起在网上看各个学科的视频公开课,我也更喜欢看电影和美剧。

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太明显了。因为故事好懂,理论不好懂。比起轻松的事情,人们都更不愿意做困难的事情。既然动脑思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大家当然都不愿意动脑思考。

人们容易被感动,不容易被说服

假设我现在要为某个贫困地区的学生募捐,我有两种策略,大家猜一猜,哪种策略可以募集到更多善款?

甲策略,我写一篇详细的文章,论述那个贫困地区究竟有多么贫困,孩子们的现状是多么糟糕,多么值得去帮助。也详细介绍善款的用途,比如用来构筑文具、书籍等等学习用品。我们把所有的数据都进行可视化处理,并采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每一单位的善款投入,将创造多少社会价值。总而言之,我们想法设法用各种数据和理论说明,人们应该去捐款。

然后,我把这样的文章和图表打印成宣传册,走上街头去分发这些宣传册,号召大家进行捐款。

乙策略,我找一个摄影师,去那个贫困地区拍摄一些照片,让大家看到当地学校的环境,尤其要突出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以及他们贫困的状况(构图略)。然后再写一些感人的宣传语,比如“50元,满足一双求知的眼神。”再虚构一个故事,比如说是当地某个女孩子的日记,歪歪扭扭的字迹,表达对学习的渴望,但又对生活现状的无奈。总而言之,我们想法设法用各种故事和图片去感动人们,让人们捐款。

然后,我把这样一些图片和文字打印成宣传册,走上街头去分发这些宣传册,号召大家进行捐款。

如果在变量控制好的情况下,乙策略应该会比甲策略募集到更多善款。其实,所有从事营销和广告行业的人都知道,打情感牌,比打理性牌,更能让人买单。想要让一个人出钱,最有效的方式不是理性地论证他/她应该出钱,而是感动他/她,然后他/她自然就出钱了。

讲理性思考的课程,该怎么进行营销宣传?

我是一家从事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的公司的创始人,也是其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和讲师。每当到了课程开放报名的阶段,我们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该采取什么样的宣传和营销策略?

根据之前的说法,打情感牌比理性论证要更有效。然而问题来了,我们的课程就有对广告可信度的分析,强调了利益相关方的言论,可信度要打折扣。而且,我们的课程全都是对理性思维的强调,要求学员多讲逻辑,尽量不要被无关因素所干扰,所“感动”。我们反复强调逻辑论证的重要性,强调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谨防认知偏误,不使用逻辑谬误误导他人。换言之,如果我们自己采用动之以情的营销策略,那就在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举个例子。展示一个产品的效果,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展示用户的“使用前状态”和“使用后状态”。比如减肥产品和整容手术,通过照片对比,大家立即就能体会到减肥药和整容手术的效果,就很愿意付钱购买服务和产品。

但是,这种宣传方式的问题在于,它利用了以偏概全谬误和弱类比谬误以及联想偏误等等非理性因素。减肥产品的使用前后对比,通常只会展示对比差异最大的一组照片。假设有100个人都用了这个减肥产品,商家只会选择减肥效果看起来最明显的那个用户作为广告宣传案例,那些减肥效果不明显的案例,不会作为宣传图片展示出来。这种以个例来概括总体企图,就是以偏概全。

弱类比谬误则是指高估类比项目之间的相似度。还是以减肥产品为例,假设小明确实使用了那个减肥产品,也确实成功减肥了。但你使用这个减肥产品,也能成功减肥吗?小明有他特定的体质,特定的行为模式,特定的背景环境因素。有无数变量影响着他的减肥效果。除非你能完美地复制小明的所有特征,否则你不能假定自己也能像小明一样,通过那个减肥产品实现相同的减肥效果。小明是小明,你是你,你们俩没有你们以为的那么相似,你们最终所取得的效果,也不一定会像你以为的那么相似。

类比推理本身就是一种效果很难保证的推理,而且它的效果严重依赖于类比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所以我在课上才会推荐大家尽量少用类比推理。我们人类总是习惯高估类比项目之间的相似性,只要商家在这点上做些文章,消费者很容易就上钩了。

联想偏误则是说,人们总是在将各种人事物联想到一起,不管它们之间是否应该被联想到一起。当我们看到汽车广告中的自驾游宣传视频时,当我们看到汽车边漂亮的车模时,我们就会把那些汽车与美好的车模还有漂亮的美女联想到一起,于是就会去购买那些汽车。如此,减肥广告可能就会宣传减肥后的效果,人变得更漂亮,更精神了,也更加受到周围人的欢迎了,男的有了女朋友,女的也有了男朋友了。然而,这都是我们的联想。我们把自己喜欢的男神与减肥产品联想到了一起,无意识地以为自己只要减肥成功,男神就会喜欢自己。很显然,这种联想不一定能成真。哪怕真的成功减肥了, 也不一定能有男/女朋友。

我个人最喜欢的营销方式,其实就是不采取任何营销手段,直接公布课程详细目录。能看懂详细目录的人,自然知道课程的价值,那就会自行权衡,是通过报名课程来学习,还是根据详细目录搜索资料来自学。看不懂详细目录的人,那也很可能学不懂这门课,所以就不用管了。然而,这种策略的营销效果,不太理想。

多讲点道理,少讲点故事

我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一些人会说我不近人情,意思大概就是说我不容易被感动。

容易被感动,并不必然是一种缺点。许多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都是被弱势群体的糟糕处境所感动,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同情,于是就把自己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帮助他人的事业中去了。我一向很支持公益事业,所以我并不反对人们因感动而做出善举。

然而,人也可以被感动来做坏事,做蠢事。我们也会因为被身边的人事物所感动,而忽略了更远处更需要帮助的人。感性实际上主导着人类的行为,但如果人人都跟着感觉走,那我们一定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世界上大多数苦难,可能真的都是由少数人的无耻和多数人的无知造成的。少数聪明但又无耻的人,只要能感动大多数天真无知又容易被感动的大众,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进行大规模损人利己行为了。

讲故事很能打动人,或者说,很能打动除了我这类人以外的人。人们听完一个故事,可能会觉得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人们只是听完一个故事,想起了一个自己早就明白的道理。而且,人们很可能只对那个道理有表面上的理解,没有深入的认识。我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讲经济学中的科斯定理,但我肯定,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和练习,会比仅仅看了一个故事案例,对于科斯定理的理解要更深刻。

听故事是学不到太多东西了。因为听故事这件事情太简单,太容易了。人人都知道如何听故事,人人也都爱听故事。也就是,听故事不是一件技术活。它位于所有人的舒适区之中,无法锻炼我们的能力。我们只有通过不断挑战对自己来说有难度的事情,才能有所进步。

喜欢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往往不是同一件事情。我写过很多篇虚构的小故事,有科幻故事,也有恐怖故事。创作那些小故事让我很开心,但写作严肃知识型的文章,则不一定会让我很开心。虚构故事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而想要产出知识,则要受到太多太多的限制。知识从来不是自由的,它受到人类已有知识体系的限制,也受到学术研究规范的限制。

讲故事,可以信马由缰。讲道理,则要处处谨慎小心。虽然如此,我还是推荐大家,多讲点道理,少讲点故事。

临时附注:认真想初级课程第四期正开放报名,名额有限。详情请点击:你可以更擅长理性思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