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心篇)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心篇)

时间:2024-01-11 17:24:35

相关推荐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心篇)

藏象学说

五脏—心

五脏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而成为“神脏”。

五脏—心

*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络卫护。形态尖圆,如未开之莲蕊。

*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

*主宰人的整个生命活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01

生理特性

心主通明

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心位于胸中,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称为“阳脏”或“火脏”。心以阳气为用。心阳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心阳必须与心阴阴阳协调,维持心主血脉与藏神的正常功能,才能使心脉畅通,心神清明。

失常:

*心阳不足

失于温煦、鼓动,血液运行迟缓,瘀滞不畅——精神委顿,神识恍惚

*心阴不足

失于凉润、宁静,血行加速,心神不宁——心悸、心烦、失眠

心火宜降

人身之火,又称“少火”,即生理之火,具有温煦脏腑、养神揉筋作用的阳气。人身之火又分君火、相火:心为君主之官,故称君火。相对于君火,肝、肾为相火。

君火暖炽,下行以温肾阳,使人体上部不热,下部不寒,维持心肾两脏的水火阴阳平衡协调。*心阳不能下行资助肾阳——上热下寒、阴阳失调

失常:

*心阳不能下行资助肾阳——上热下寒、阴阳失调

02

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

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1)心主血

《素问·五藏生成》“诸血者,皆属于心”

①行血:心阳激发心的搏动,心阴抑制心的搏动,心气推动调控血液运行,营养全身。

失常:

*心气不足——心脏搏动无力

*心阴或心阳不足——血液运行失常

②生血:“奉心化赤”,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其化成血液,须经心火(即心阳)的化赤。

(2)心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失常:

*心气虚:面色无华(苍白、萎黄),舌淡,胸闷气短,心悸怔忡,脉虚无力。

*心血虚:面色淡白,舌淡,心悸怔忡,头晕眼花,脉细弱无力。

*气虚血瘀:面色晦暗(紫暗),舌质瘀斑或青紫,胸部憋闷疼痛,脉细涩或结代。

心主神明

指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生命活动和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素问·灵兰秘典》“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03

系统联系

心藏神

“五神脏”:神、魂、魄、意、志分藏与五脏

《素问·宣明五气》“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为五藏所藏”

精神活动与五脏有关,但都发于心神,以心为主宰,故称“心藏神”

心在志为喜

适度: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过度: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五志过极可伤心:忧愁恐惧则伤心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体,即五体;脉,即血脉。心在体合脉,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脏不停搏动,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

华,外荣。全身血气皆上注于面。面部色泽,可以反映心血、心气的盛衰及其功能强弱,故称心之华在面。

心在窍为舌

心开窍于舌,指舌为心之外候,也称“舌为心之苗”。舌的主要功能是主司味觉,表达语言。均有赖于心主血脉和藏神的生理功能。

心在液为汗

汗是五液之一,是津液经阳气蒸化后,由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心气、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故称心在液为汗。故又有“汗血同源”之说。

心应夏

夏季属阳中之阳,心为火脏,阳气最盛,同气相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