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一代名将的狄青 却比不过东华门唱名!

一代名将的狄青 却比不过东华门唱名!

时间:2018-10-31 23:05:55

相关推荐

一代名将的狄青 却比不过东华门唱名!

读两宋的历史,普遍都有一个印象就是“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而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够公允的,在北宋前期如潘美,杨业,曹彬,中期的杨延昭,种世衡,狄青,后期的刘法,种师道,宗泽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但是无奈北宋由于对外战争中一直处于守势之中,因此这些名将的风采大多被淹没在了历史之中。

历数北宋的各大将帅,许多人都不为后人所知,反而是出身卑微的狄青更为知名。我最早知道狄青其人,还是在小时候一部名为《大英雄狄青》的动画中,即使现在十多年过去了,那部热血沸腾的动画依旧让我记忆犹新。但是随着了解的更多,才逐渐发现儿时记忆中的“大英雄狄青”也并不总是意气风发,豪气干云,他的一生中更多的是无奈与挣扎。

狄青字汉臣,生于真宗景德五年(1008年)汾州西河人,早年狄青因为代兄受过,被刺面发配充军。但没想到祸兮福所依,这一次的不幸却成为了狄青毕生的转折点。从良家子到为人所轻的“赤佬”,狄青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

反而因为擅长骑射,迅速的脱颖而出,仁宗年间,西夏李元昊叛乱,当时西军普遍惧战不前,只有狄青屡次请为先锋,前后二十五次战斗,受创数十处,取得了一系列的战功。因为狄青相貌英俊,作战时总是戴着青铜面具,披散头发以增加威势。

《宋史,狄青传》记载:“(狄青)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范仲淹,韩琦督西军时,狄青被尹沫推荐为将,范仲淹很看重狄青,称赞其为:“良将材”,同时又勉励狄青读书,劝诫狄青道:“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于是狄青开始读兵法历史,也由此变得文武双全。

除了名臣范仲淹的看重外,宋仁宗对狄青也尤为看顾,常对人言:“青乃朕之关张”,同时还将清河郡主许配给了被公认为“人样子”的狄青之子狄咏。而后不论是狄青击侬智高,还是以武将之身晋为枢密,都离不开宋仁宗的大力支持。狄青一生官至枢密使,是两宋绝无仅有的以罪卒身份登顶权力中枢的武将。某种程度上狄青之所以名著后世,更多的也是因为他代表着普通士卒的另一种希望。

狄青在士卒中的人望极高,“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而也正是这种人望给狄青招致了无妄之灾。狄青任枢密使四年,期间诽谤不断,甚至有人以狄青家狗生角为托词,请求将狄青驱逐出京。而曾经狄青的老上司韩琦,也不顾狄青的求情,公然将狄青旧部焦用斩杀,还针对“焦用有军功,好儿郎”的说法,讽刺道:“东华门外唱名方乃好儿郎”。除此之外如欧阳修,文彦博,富弼等名臣也对狄青口诛笔伐,极力要求放逐狄青。

不光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看不起狄青,就连普通的文人也对狄青报以不屑的态度。开封文人因为狄青面上刺有金印,常常蔑称狄青为“斑儿”。后来狄青为枢密使时,又被嘲笑为“赤枢”。面对这些嘲讽,狄青只能唾面自干,因为只要稍显愤怒都会被文官弹劾飞扬跋扈,心怀不轨。但即使是狄青已经将自身低到了尘埃,也依然逃不过文官的敌视。

嘉佑元年(1056年)文彦博再次向仁宗进言,认为狄青深受士卒爱戴,在京恐成祸患。仁宗虽然以“青功高忠贞勿使忠臣寒心”为由拒绝,却被文彦博以一句“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逼问得哑口无言。在朝野上下文臣一致的反对下,仁宗终究顶不住压力,让狄青以太尉同平章事的身份出判陈州,虽然在名位上有所补偿,但实际上是变相的贬谪。一年后,嘉佑二年年(1057年)狄青便在陈州发疽而亡。

针对狄青的病逝,历来说法不断,自古以来就说法不一,很多人认为狄青之死与文彦博密不可分。狄青在被贬陈州后,文彦博派人一月三探,明面上是担心狄青身体状况,暗中却是暗示仁宗猜忌日深,“卿何不速死”。狄青终日生活在这种阴影之下,因此忧惧而死。

虽然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文官对狄青的敌视却是真实存在的。狄青的遭遇其实是北宋文武关系的一个缩影。自唐末以来武将割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力,给文官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种恐惧即使是在百年之后,依旧让文官心悸不已。宋太祖赵匡胤的“将兵分离”,设立监军都是基于对于武将擅权的防范。

而在仁宗之后更是以文官出任统帅,如名臣范仲淹,韩琦,余靖都曾出任过武职,主导过对西夏的战争,而在之后神哲两朝的王韶,章楶也都是以文官掌兵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平心而论,防止武将擅权在宋代是极为正确的政策,也正是这一方针使两宋近三百年的统治保持了惊人的稳定,基本未出现成气候的兵变。

但有利必有弊,对武将的防范直接导致了军队实力的降低,原本就缺少掌控军队权力的将领,同时还要接受监军以及文官的监督,更极大制约了将领的能力。而由不懂军事的文官影响战略,让本来就难以把控的战局变得更加容易失控,在神宋时期三路伐夏,以及徽宗时期童贯西征的失败都证明了这一点。

狄青的遭遇在两宋并不是孤例,种师道,岳飞,韩世忠等人都曾遭遇过这种境遇。狄青是幸运也是不幸的,以卑位到达极位,却也承受了整个文官集团的压力。时隔千年,我们很难去评判重文抑武这种制度的正确性,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套制度是结束唐末乱局的不二法门。

当然这种制度对于狄青这样的名将是极不公平的,以文彦博,韩琦为首的文官集团对于狄青迫害更是令人不齿。但是这种防范于未然的态度,即使是矫枉过正,我们也很难认为其做法是错误的。不同人物有不同结局,而这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各自的机遇,所谓时势造英雄,而英雄同样也在影响世事。狄青或许不如历代的英雄豪迈不羁,但作为深刻影响了北宋的豪杰,狄青无愧英雄之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