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看完这篇文章 对自己的颈椎好一点

看完这篇文章 对自己的颈椎好一点

时间:2018-12-27 00:24:49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 对自己的颈椎好一点

重新认识颈椎病

孙悦礼,骨科医师/生物工程/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 SUNY)

重新认识颈椎病

这是一张非常常见的颈部 MRI 的影像报告,这是由影像科医生写完直接交给骨科医生看的报告单,然而骨科医生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往往不太愿意看这些“二手”的诊断报告,更希望通过自己的眼睛亲自去发现问题。于是这张影像报告就变得很鸡肋了,医生不愿意看,病人却看不懂。

就拿这张报告单上的术语来说吧,「颈椎曲度变直」、「椎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硬膜囊」、「脊髓」……各种各样的术语堆叠在这简单的三行字报告中,一下子就让病人茫然了,“明明每个字我都认识,可为什么我读不懂这段话呢?”

虽然没有谷歌,也没有维基百科,但我们还有百度、还有微信啊。于是挑着报告单上的几个词儿,就搜索了起来。面对满屏无从筛选的专业信息,人们更愿意挑自己易于理解、又简单易行的方法开始尝试。于是就有了「一小时治疗 XXX 病」、「X 招教你摆脱 XXX 病」这些招数的市场。

所以,面对晦涩难懂的影像报告,不妨让我们先抛掉它,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左右两个影像片子的差别吧。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颈椎曲度的明显区别。这时候通过自己眼睛的直观感受所获取的信息量,就比「颈部曲度变直」这六个字具体多了。

当我们再试着仔细观察,会发现当曲度变直后,颈椎之间的间隔也会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区别,这个时候再跟你引入椎间盘这个概念,这一连串的空隙反映的正是椎间盘,是不是感觉更好懂一些了呢?

最后一个差别比较难发现,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那就是颈部后侧肌群的厚度。因为 X 线片是通过射线穿透人体的多少来形成黑白色差反应结构和密度的,所以根据灰色区域的边界,我们可以大致读出软组织和肌肉的面积和状态。这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是很宝贵的信息。

所以,今天「重新认识颈椎病」这趟讲座,我就从这张简单的 X 线颈椎侧位片出发,找到三个主要区别位置——颈椎、椎间盘和颈后肌群,以此为新的分类,用我的理解来告诉大家所想要了解的知识点。

我们学医时候,解剖、生理、病理、内科、外科、骨科都是一个个学期分开学的,那么多年下来那么多知识进入脑袋,每个人都会自成体系,都会有对于疾病的理解和对于治疗的想法。我的体系是发病机制和治疗原理一体化的思维,在这样的思维里,每一个治疗就都能找得到靶点和原理,不仅考试容易记忆,在临床上使用更容易随机应变。

第一个关注点是我们颈部最重要的支架——颈椎。

除了需要关注颈椎生理曲度的具体角度以外,更应该关注颈椎弯曲的最顶点相对于头部重心的位置,一道简单的物理题就可以告诉你:当颈部不再起到支撑头部重量的任务时,颈后侧肌肉会发出更多额外的拉力来控制头部的活动,这也是颈椎病引起偏头痛的最直接的原因。

在日常工作和休息时间,我们很多错误的姿势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加重颈腰椎的问题,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注意,同时睡觉的枕头也大有讲究。具体的内容可以点击链接知乎 Live - 重新认识颈椎病 听更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讲完颈椎,我们接着来讲一下“椎间盘”。椎间盘作为一节节脊柱之间的缓冲垫,它的结构非常有意思:软骨纤维板的外壳包着一块儿像果冻一样的核心。和芝麻汤团非常类似。

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盘膨出最大的区别就是椎间盘这个软骨纤维板所组成的外壳是否被压得撕裂,中间的果冻样物质是否从里面流出来了。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最严重问题就是各种神经或脊髓的压迫,手术治疗的意义比保守治疗要大。

最后一部分是颈后侧肌肉群,根据 MRI 影像我们除了可以看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还能看到每一块肌肉的分布、大小和对称情况,对于医生建议病人如何锻炼如何纠正姿势的价值非常大。

颈后侧肌肉群主要分为五层,在讲座的最后五分钟,我根据每块肌肉的不同特性和活动范围,还设计五个不一样的动作,分别去放松拉伸不同的部位,详细教程可以点击链接知乎 Live - 重新认识颈椎病 看更详细的手绘图和语音说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