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名医名方』名医名方胡希恕治疗肝硬化腹水

『名医名方』名医名方胡希恕治疗肝硬化腹水

时间:2024-01-28 06:35:18

相关推荐

『名医名方』名医名方胡希恕治疗肝硬化腹水

名医名方 胡希恕 用大柴胡汤治疗肝硬化腹水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着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研究,并将其方证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国内外学者所称道。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着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胡希恕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徵为师学习中医,于19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全方是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而组成,仲景为少阳失和,阳明热结而设,故少阳之寒热往来或发热,心烦喜呕,上腹部拘急疼痛或肌紧张(即胸胁苦满,心下急,痞硬等)阳明之郁郁微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等证,使用大柴胡汤常获佳效。然用经方者,亦需根据辨证作适当加减。全国名老中医胡希恕教授临床擅长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疾病,现根据《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将其运用本方治疗疑难病证的经验作一简要介绍,并对其辨治机制作初步探讨。

慢性肝炎因其病程长,病情多变而顽固,往往迁延不愈,胡老精研《伤寒论》有关论述,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肝藏血而喜疏泄,肝病气郁不疏,肝气久郁,则血脉凝滞而致血液凝滞,因致恶血在内,另因感受湿热邪气,湿热相郁于里不得外越,而形成黄疸,若热胜于湿,同时见大便难等症为阳明证,古人谓为阳黄,阳黄宜下,但因此病缠绵不愈,令多少名医而折腰,胡老采用疏肝、祛瘀、和胃三法,为治慢性肝炎的原则大法。但胡老特别强调:具体证治,还须细辨方证,有是证用是方。

如患者男性,25岁,初诊日期1978年4月27日,两月前患痢疾,痢止后腹胀、腹水、下肢浮肿,经检查诊断为“肝炎、肝硬化”。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两月不见好转。现症状见:腹胀、低烧、纳差、乏力、头晕、便溏、尿黄、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数。巩膜轻度黄染,腹部膨隆,腹水征(+),下肢可凹性浮肿(++)。实验室检查:GPT>600单位,TTT17单位,TFT(+),蛋白电泳:白蛋白46.4%,α13.48%,α28.7%,β14.9%,γ26.7%。腹腔穿刺液:细胞总数310个/mm3,WBC280个/mm3。超声波检查:肝肋下1.5cm。证属肝气郁结,湿热内蕴,为大柴胡汤合已椒苈黄汤方证: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枳壳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木防已三钱,椒目三钱,大黄二钱,葶苈子三钱,茵陈葶八钱。服7剂后,因出现鼻衄,心中烦热而与三黄泻心汤四剂,鼻衄止,心中烦热消失,而以少腹坠痛,肝区痛、纳差,下肢浮肿为主,故与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服药月余,纳增,面丰满而红润,症以肝区痛、气短、小便少、下肢浮肿为主,故改服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丹参、茵陈。半月后,查腹水已消,下肢浮肿也不明显,仍以大柴胡合已椒苈黄汤加减,治疗五个月余,查肝功正常,腹水消退。

总之,中医临床强调审证求因,求本治疗,不可见病而治,而当今之医则治病不求其本,而是见咳止咳,见痰化痰,见血投凉,又多用套路套方,如一见便秘即用大黄、当归、白芍、蜂蜜、麻仁、郁李仁,一见小便不利,便是木通、车前、滑石之类,诊断疾病仅以其胸片、CT等辅助结果,便谓其病属虚而投补剂,或谓其病属实而妄施攻下,并非中医的辨证论治。因为任何一个症状或证候的出现其病机都存在虚实两方面的可能性,症状表现只是表面现象,必须透过现象,抓住病机本质,这就是《内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盛者责之”的辨证原则,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胡老精研《伤寒论》数十年,以“六经”为纲,贯穿于“八纲”,再以方证为基础,包罗万象,深刻领悟了仲景辨证论治的实质精神,从而达到融会贯通,虽不能通神达圣,尽愈诸疾,但可从内外以察机,或综合全局以考核,抓住主证,灵活运用经方,以之理纷繁复杂之疑难重危诸症,莫不得心应手,可见只要领悟中医之精髓--辨证论治,从而达到异病同治,正如仲景所言:“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