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练习太极拳“心知”不等于“身知”

练习太极拳“心知”不等于“身知”

时间:2020-10-10 02:28:54

相关推荐

练习太极拳“心知”不等于“身知”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理论精华在拳架中最集中体现与总结,是一套科学训练肢体的理论和方法(如身心放松,用意不用力,积柔成刚)及构思独特的技击理论与实践(如后发制人,化而后发,以柔克刚,刚柔并济,避实击虚,引进落空等),尤其是当它与吐纳、导引方法相结合后,更使它发出奇异的光彩,成为全世界最独特的运动方式,不仅能防身御侮,而且成为最佳的医疗保健的辅助手段。

太极拳博大精深,由于学拳人的资质、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理解的深浅、悟性有异,从学时间又长短不一,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所教的学生,其拳架的姿势、功夫的高低都不尽相同。

练太极拳有“心知”和“身知”阶段

“心知”不等于“身知”,“身知”是指拳理在演练者身体上的具体体现,通过拳架及形体语言将太极拳的拳理内涵全部表现出来。“心知”是“身知”的基础与前提,只有通过“心知”才能达到“身知”,“身知”是对“心知”具体化的检验与印证,但多数人都是“心知身不知”,要使“心知”逐步变为“身知”,是每一位练太极拳人一辈子努力的方向与必走的途径。“身知”的程度是其太极拳拳技水平的最好评定标准。

学拳人的一般规律是学生先模仿老师的动作示范,听其讲解初浅的理论知识,以后自己再学习一些太极拳的理论,通过平日的勤学苦练逐步掌握练拳的要领,尽量以自己身体的肢体语言去体现已学的理论,努力将其表现出来,但大多数人都是以主观代替客观,都自以为是,以为已将拳理体现在拳架中了,究竟体现了多少,是部分体现还是全部体现,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已,无法了解自己,所以多数人都是长期停留“心知身不知阶段”,每天在重复着错误。

所以应当经常请老师或拳友指正,逐步向“身知”前进。有条件的人也可以用摄像机为自己拍摄演练的拳架,然后自我纠正,再与好友们相互切磋,但关键还是要有明师的指点,否则不知错在哪里,无从纠正,很可能还以错为对。另一种好方法是对着镜子练习,自己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及时纠正,这也是练拳者从“心知”走向“身知”的途径之一。

拳架的优劣能如实地反映出练拳者“身知”程度

练拳者是真懂还是不太懂,是懂一部分还是全懂,一看拳架便知。从杨澄甫老师《太极拳术》与《太极拳使用法》两本着作中拳照的演变过程来看,充分说明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与认识规律,这是一个再认识再发展,再创造的过程,是杨老师从“心知”走向“身知”的过程,对我们很有启发。

太极拳的理论是前人宝贵的练武心得、体会、感悟的记录。练太极拳就是要练太极拳的理论,以太极拳的理论指导练太极拳,每一个拳姿都应当体现出太极拳的理论与技击含义,用“身知”体现“心知”。纵观近数十年来的报刊、书籍、杂志中的拳照、录像带、VCD等出版物的表演者,不少拳架偏离拳理,有的甚至有严重的错误,经不起拳理及技击含义的分析与衡量。

拳架的优劣是衡量练拳者“身知”程度的最具体体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太极拳的习练者应在“身知”上下一番功夫。好好学习、研究一下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拳架照片,从中吸取“身知”的知识,使自己尽快的从“心知”走向“身知”。

最后我要重复说一句话:练太极拳就是练太拳的理论与技击含义,离开了太极拳的理论与技击含义,就不能称之谓太极拳。在当今鱼目混珠的大潮中,如何教会群众识别"鱼目"与"珍珠",是目前太极拳运动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还太极拳以本来面目”已成为我们所有热爱太极拳与从事太极拳工作的人的历史使命、应有职责与共同任务。

太极拳经过几代人的潜心研究探索与发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不能说已经达到顶峰了,不能再发展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命运动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太极拳的拳架与理论也必将在不断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从而向世人展示出其更高的价值与更加光辉的未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