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陈以琴:浅析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稿续篇]

陈以琴:浅析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稿续篇]

时间:2022-09-22 22:28:08

相关推荐

陈以琴:浅析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稿续篇]

(二)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

全省古遗址登记数量为2462处,主要分布在粤北区,特别是韶关、河源、肇庆等市,登记数量为807处,占全省登记总量的32.78%;其次是粤西区,为654处,占全省登记总量的26.56%,其中湛江市较多,尤以雷州窑系的窑址较有代表性;珠三角区为514处,占全省登记总量的20.88%;粤东区为487处,占全省登记总量的19.78%。

图6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区域古遗址分布情况饼状图

全省古墓葬登记数量为2528处,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区,登记有1029处,占全省登记总量的40.70%;其次为粤东区,登记有666处,占全省登记总量的26.34%;粤北区为431处,仅占全省登记总量的17.05%;粤西区为402处,仅占全省登记总量的15.90%。

图7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区域古墓葬分布情况饼状图

揭阳市揭西县钱坑联缶窑址

全省古建筑登记总量为20566,是此次普查中登记数量最多的一个类别。在全省分布范围来看,古建筑在珠三角区分布数量最多,为7387处,占全省登记总量的35.92%;其次是粤北区,为6721处,占全省登记总量的32.68%;粤东区与粤西区数量较少,分别为3762处与2696处,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8.29%与13.11%。

图8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区域古建筑分布情况饼状图

石窟寺及石刻在此次普查中的五个大类中数量最少,全省登记总量为769处。粤东区登记的数量最多,为263处,占全省石窟寺及石刻登记总量的34.20%,这与该地区书画历来盛行的风气关联密切。珠三角区登记数量也不少,为242处,占登记总量的31.47%;粤北区和粤西区分别为151处与113处,分别占登记总量的19.64%与14.69%。

图9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区域石窟寺及石刻分布情况饼状图

云浮市罗定市 分会坑口岩画

全省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在此次普查中的登记总量仅次于古建筑类别,登记数量达10821处。珠三角区登记数量占绝对优势,登记有5855处,占全省登记总量的54.11%;其他区的登记数量都略少,粤北区为处,占登记总量的18.57%;粤东区为1643处,占登记总量的15.18%;粤西区1313处,占登记总量的12.13%。这个数字和比例说明珠三角地区在近现代以来,受西方思想及建筑艺术的影响较其他地区更为广泛和深入。

图10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各区域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分布情况饼状图

属于其他类的不可移动文物全省登记数量为10处,其中粤北区6处,粤东区2处,珠三角区和粤西区各1处。主要是一些带有人文价值意义、且无法归入前面五大类的不可移动文物,如肇庆高要市的古西村麦溪鱼塘、梅州大埔县的坪山千亩梯田、中山市的龙田耕地和云浮罗定市的妥村古洞等。

广州市番禺区 紫坭糖厂

(三)广东省普查成果的统计年代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在统计年代分布上,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21个统计年代都有登记,说明广东各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清晰,自古至今都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存。21个统计年代中,清代登记的文物点最为丰富,其次为中华民国、明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普查登记进一步证实,广东省保存有大量的清代古建筑,其中的宅第民居、坛庙祠堂及中华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和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数量很多。

图11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以移动文物统计年代柱状图

(四)特色地域文化是普查成果的主要收获

广东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本地区的早期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洞穴、河流两岸的山岗台地、滨海的沙丘与咸淡水之交的贝丘,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性遗址有:阳春独石仔遗址、封开黄岩洞遗址、英德牛栏洞遗址。这一时期人类生产力还较低下,洞穴遗址可以较好的为人类提供栖息场所,人类也可以就近利用所处地理环境进行狩猎和采集活动。随着越来越多实物资料的发现和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检测方法的诞生,一批新的沙丘、贝丘和河流阶地遗址也先后被发现,如:珠海后沙湾遗址和台山新村沙丘遗址,肇庆蚬壳洲遗址和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其中台山新村沙丘遗址获得全国田野考古一等奖,高明古椰贝丘遗址获得全国田野考古二等奖。这些遗址充分展现出了本地区文化遗址的特色。此外,先秦及汉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使广东沿海地区留下了许多相关的遗址、遗迹,其中“南海Ⅰ号”“南澳Ⅰ号”是广东海外贸易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国水下考古的重大发现。

历代的古墓葬则更多的保存在古城、古镇、古村落周围的山岗丘陵地带,其中以象岗山南越王墓(陵)最为着名,开启了石室墓之先河,其次有韶关张九龄墓、广州番禺徳陵和康陵亦都在古城中。而经考古发掘的墓地一般分布于山岗丘陵地带,如深圳屋背岭墓葬、博罗横岭山墓群等。

汕尾市城区遮浪炮台

唐宋以来,广东形成粤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由此形成的古建筑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如寺庙、祠堂、民居,无不反映了各个民系的风格与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色。代表性的寺庙有广州光孝寺和六榕寺等,祠堂有广州陈家祠、潮州己略黄公祠等,民居有佛山东华里、三水大旗头村、潮州古民居如许驸马府、梅州客家围屋(围龙屋)如磐安围等。广东的园林建筑也十分有特色,保存至今的佼佼者有东莞可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和顺德清晖园等。

广东省境内的石灰岩地区、红砂岩分布区与沿海的花岗岩分布区,都有很多历代的石刻遗留,如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阳春崆峒岩摩崖石刻、珠海宝镜湾岩画等,是记载该区域历史文化的重要档案。

清末及中华民国时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建筑都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特征,表现出鲜明的地方风貌,如广州沙面建筑群、开平碉楼,其中开平碉楼亦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广东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有不少反映时代面貌和地方特点的建筑,如番禺紫坭糖厂、广州白天鹅宾馆等都印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韶关市始兴县 长围村围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37156条不可移动文物都是自古以来生活在岭南地区的人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它们构成了广东各个时期和地域的文物特色,展现了历代粤人艰苦创业的历史轨迹和广东人民特有的精神文化,也是我们今天探索研究岭南历史的重要依据。

END

作者:陈以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