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禹州神垕钧窑考古界一直争论的几大问题

禹州神垕钧窑考古界一直争论的几大问题

时间:2024-06-20 02:04:21

相关推荐

禹州神垕钧窑考古界一直争论的几大问题

钧窑是以禹州钧台窑址而得名的宋元时期瓷窑系。禹州,是钧窑的集中发现地区。钧窑的典型遗址,也在禹州,即钧台窑。对钧窑的研究,一直是陶瓷界讨论的热点,亦有许多重要成果问世。但有些问题,仍处于讨论阶段,未达成共识。下面钧瓷吧小编整理下钧窑的界的还存争议的问题:

一、禹州钧窑遗址概况

禹州是钧瓷的故乡,也是钧瓷窑址发现比较集中的地区。据目前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禹州境内已有上百处钧窑遗址,其中多数位于禹州的西部或西南部山区。究其原因,应当与山区有大量的瓷土和煤、木柴等烧造瓷器的原料有关。

1.三次发掘述要

在众多的钧窑遗址中,位于城内北关的钧台窑址格外引人瞩目。1974年,河南的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据发掘资料撰写的《河南禹县钧台窑址的发掘》一文称:该窑址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堆积层厚达2米以上。发现一批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及大批窑具、瓷片、瓷土、釉药、彩料和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发现的瓷片数量最多的为钧瓷,其次还有汝瓷、影青瓷、天目瓷和扒村窑类型的白地黑花瓷。更重要的是,在该窑址发现有用钧瓷制作的“宣和(宋徽宗时期1101——1125年,笔者注)元宝”钱模,其上还滴有一点钧釉,经化验与钧瓷产品的釉完全相同。这证明其不仅是当时制作的,而且是与钧瓷同窑烧成的。

在禹州神垕镇大刘山下的白峪河岸边分布着比较密集的钧窑遗址群。北京大学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其中的四处窑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刘家门东区窑址,刘家门西区窑址,河北地窑址,下白峪窑址)。共清理窑基八座,石砌澄泥池三座及作坊五处。出土瓷片约十余万片。刘家门窑址的发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被称为继禹州钧台窑发掘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于我们深入研究钧窑的创烧年代及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钧台窑址的西区(原制药厂)“古钧花园”建设工地进行了发掘。发现有窑炉、灰坑、水井、房基、灰沟等遗迹,清理窑炉四座。其中4号窑保存较好,坐南向北,现存长6.5米,宽3.8米,残高1.7米,半月形火膛现存长1.48米。窑室平面呈南高北低的斜坡状,烟囱平面呈圆形,位于窑室南侧中部。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出戟尊、鼓钉洗、花盆、钧瓷盘、青釉碗、孔雀蓝釉鼓钉洗、碗等。发掘者将地层划分为七层,时代分别为:第一、二层为近代,第三层为元代,第四、五层为宋代,第六、七层为唐代。

上述三次发掘,对于研究钧瓷的创烧年代及发展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钧台遗址的产品分区

笔者当年曾参与了上世纪70年代的考古发掘。现综合几次发掘情况,可知钧台窑址应为烧造的中心区域,“古钧花园”烧造区应属边缘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当地瓷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而中心区和边缘区在地层关系上有明显差别,两次发掘资料既可互证,又可互补。第三次发掘弥补了第一次发掘因地层保存较差而无法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遗憾。

总体而言,钧台遗址的产品以钧窑瓷器为主,兼烧其他窑系的瓷器,而在不同历史时段,不同类型产品的烧造区域亦有不同。宋初,此地瓷业始创之时,并未发现钧窑器。原古钧台附近为白地黑花瓷的烧造区,原北门以东(即制药厂院内)为汝瓷及青白瓷烧造区,原康家拐附近为黑釉天目瓷烧造区。各区产品既有重点,又兼顾别样。但到了北宋中晚期,由于钧瓷的出现并迅速发展,特别是到了北宋晚期,钧台窑被宫廷垄断为官窑之后,便在禹州城的东北隅,钧台窑最东侧的连堂附近,单独划出一个区域,成为专门的钧瓷烧造区域。

二、禹州钧窑的创烧年代

唐代黑釉花关于禹州地区烧造钧窑的记载,史书中直到明代才出现,时间较晚,且未说明其烧造年代。到了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载:“亦宋初所烧,出钧台,钧台宋亦称钧州,即今河南之禹州也。”《陶雅》载:“钧窑,宋初禹州所造,禹州昔号钧台,讹作均,相沿已久。”始说明禹州宋初烧造钧瓷。但在考古学上,这一观点并未得到验证。

1.对于钧瓷创烧年代的不同认识

对于钧瓷的创烧年代,目前有多种认识。早在上世纪50年代,陈万里等专家曾提出了钧窑创烧于金代的观点。后来冯先铭先生又认为钧窑创烧于北宋,而不始于金代。20世纪70年代初的发掘主持者赵青云先生,根据发现的大量钧瓷残片堆积和用钧瓷泥制作的“宣和元宝”钱范分析认为:钧台窑创烧于北宋初期,盛烧于北宋中、晚期。这一观点被考古界诸多专家所认同。秦大树先生依据神垕镇刘家门窑址的发掘资料,认为钧窑是北宋末期兴起的一个以生产高档瓷器为主的窑场。在中国禹州钧窑学术研讨会上,有些专家再次提出了金代说的观点。亦有部分专家提出了元末明初,甚至很可能在明洪武至永乐时期或其前后不远阶段的新观点。郭培育先生在钧台窑址西区发掘后,对不同时期地层的出土文物进行了分析和初步研究,认为这批钧瓷与70年代发现的钧瓷有所不同,并进而提出了元代说的观点。

2.禹州钧瓷创烧于北宋中期偏晚阶段

据考古发现,禹州神垕刘家门窑址第一期出土有一枚“元丰通宝”钱,表明此段的年代上限晚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即北宋中期偏晚阶段。这是禹州钧瓷始现年代的重要佐证。我们据此推测:禹州地区的钧瓷业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

早在北宋初年的神垕山一带,受唐代黑釉花斑器的影响,已成功地烧制两色釉窑变瓷。相继受磁州窑系白地绘黑瓷以及隔山相望的汝窑刻、印花卉的青瓷、青白瓷以及黑釉天目瓷、宋三彩与宋加彩等制造工艺的影响,这一地区的瓷业色彩纷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当时大众日用生活的广泛需求。这些窑场,分布在禹州西南、西北部山区或山陵起伏地段,大多就地取材烧造瓷器。经过一段时期的技术攻关和探索,在北宋中期偏晚阶段(即宋真宗元丰年间以后)终于成功烧造出色彩斑斓的钧瓷。

而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还未发现早于这一时间的钧瓷器。所以,这也可能是钧瓷登上历史舞台的最早时间。

三、钧台窑的性质

对“钧窑”这一称谓的含义,目前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我们认为,尽管从文献记载看,有关钧窑的记载出现较晚,也没有“钧官窑”的称谓。而把钧窑列为五大名窑,并将其作为北宋官窑更是后人在研究钧瓷器过程中的认识。但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常说的钧窑实质上指的就是钧官窑。而就目前的考古发现及相关文献考证,现能作为北宋钧官窑的,唯有钧台窑。

1.就产品种类而言,文献中记载的钧官窑优质产品多为陈设用品。《文房肆考》:“此窑(即指均窑)惟种菖蒲盆底佳甚。”1974年在钧台窑址发掘出土的钧瓷残片,多为鼓钉洗和各式各样的花盆,而生活日用品较少,与文献恰能相互印证。就该窑址的产品质量而言,也完全能与现馆藏诸钧官瓷相媲美。而且,钧台窑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处在这两方面均符合的钧瓷窑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