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包政: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活”下去?

包政: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活”下去?

时间:2020-10-14 15:22:06

相关推荐

包政: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活”下去?

这是包子堂与您相识的第2109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年-1961年)一生只发表了两本书,《经理人员的职能》和《组织与管理》,刻画了组织与管理世界的真相。可以说,书中的每一句话都凝聚了巴纳德的心血,富有哲理、发人深省。比如,他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增进彼此的相互适应性,也会增进彼此的知识和才干。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使每个人变得越来越独特、个别和与众不同。就像线条相交成一个点一样,交汇的线条越多,交汇点就越明显、就越显现出独特的个性。”背后深层次的含义是,随着人类社会交往的频繁与加深,我们越来越不能无视个性的存在,不能忽略个性在组织中的核心地位。要想理解和把握巴纳德的理论及其思想全貌,只能从每一句话入手,加以反复研读。在这里,本人想就巴纳德的基本概念谈点体会,以帮助读者进入他所开创的组织理论及其管理世界。

一个组织要想存在下去,必须具备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共同的目标,二是合作的意愿。两者联系起来就是,组织成员愿意为共同的目标精诚合作。这两个条件,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中国诸多企业当家人往往一厢情愿、空喊口号,诸如“做大做强做久”。很少有人想过,离开了组织全体成员的精诚合作,何以能够成为五百强、何以能够持续五百年?离开了组织内部普遍的合作意愿,更多的是“做大做虚做烂”。共同目标与合作意愿,两者必须建立内在的联系。古人说得好“上下同欲者胜”。统一两者的关键,在于确立企业的宗旨(company tenet)。宗旨如同植物界的种子,种子中包含着的基因,决定着一颗种子的未来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此唤起民众,同心同德建立新中国。百年企业都必须确立宗旨或基本组织原则,以唤起组织成员普遍的合作意愿。

马利奥特公司的宗旨:一是对客人提供友善的服务,使离家在外的人能吃上一顿好吃的饭,有一张舒适的床、友善的待遇,并觉得置身于朋友之中,深受欢迎;二是以合理的价格提供高品质的食物及服务;三是尽我所能日夜工作,从工作中体验自豪感或成就感,由此获取收益或报酬,确保企业的成长以及员工的工作机会或生计。概言之,就是按照共同目标,建立企业共同体。企业宗旨要明确的是,共同的目标不是五百大、五百强或五百年,而是创造顾客或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的存在价值和理由,就是能为谁、创造什么价值以及多大价值?企业一旦失去了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和意愿,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失去了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

企业的存在价值,是建立在企业能力之上的,是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合作体系之上的。分工合作体系,也称经营方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决定了企业为顾客、为目标顾客群提供价值的效能,决定了企业能否以合理的价格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宗旨要明确的是,企业是一个共同体。全体组织成员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相互合作、共享未来。组织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统一于为顾客创造价值,统一于价值创造的有效性。企业内部的利益再分配,不再依赖所有权及其资源条件;企业内部也不再依据所有权划分各种利益群体。上自总裁、下至员工,组织成员之间不是所有权关系,而是专业化分工合作的社会关系。彼此依靠对专业化分工合作体系的实际贡献,分享利益和企业的长期价值。企业是组织成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企业必须为组织成员提供生活的保障、做人的尊严和心灵的归属。

现实中诸多企业的误区,在于延续过去陈旧的思想观念,忽略企业的宗旨以及构建企业共同体。诸如,在商言商、企业的目的就是赚钱,就是利润最大化。最终把企业变成了少数利益集团的挣钱机器,并把经济物质利益当做管理的杠杆,调节组织成员的合作行为。殊不知,人类不可能在物质领域得到持久的满足。在物质或金钱刺激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企业最终将失去管理上的调节能力,并走上规模不经济的不归之路。可以肯定地说,百年企业的管理当局,一定是一个道义集团,而不是一个利益集团;一定不能单纯依靠资本的权利,去确立管理上的合法性基础,包括管理上持久的影响力和支配力。

产业社会是由一系列组织机构组成的,组织是产业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存在形式。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误解,以为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获得长寿,其实不是这样。组织往往是短命的,很少有组织可以活过一个人的寿命。组织短命的根源,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经理人的职能,就是要维持企业生命体的内外的平衡,维持组织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与有能率(efficiency)。所谓“有效性”(effectiveness),强调的是共同目标的正确性及其实现程度。如果共同目标是正确的话,组织就能维持与外部的平衡,也称“外在的适应性”。如果共同目标能够如期完成,企业就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条件,去满足组织成员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个人需求。所谓“有能率”(efficiency),强调的是合作意愿的产生及其强度。如果组织成员在共同目标实现过程中,能够得到个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就能对企业的宗旨及其管理当局产生普遍的信任,产生普遍的合作意愿,也称“内在的统一性”;从而,进一步支持共同目标的实现,提高目标实现的程度,形成良性循环。换言之,在“有效性”(effectiveness)与“有能率”(efficiency)之间存在着一个接口,即在目标实现基础上的实现共享。*摘自《巴纳德揭示的组织与管理世界》

编 辑:杨馥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