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出门遛弯捡到恐龙化石 他是古生物学霸 烹饪已绝迹的“猛犸象”

出门遛弯捡到恐龙化石 他是古生物学霸 烹饪已绝迹的“猛犸象”

时间:2019-11-14 11:34:45

相关推荐

出门遛弯捡到恐龙化石 他是古生物学霸 烹饪已绝迹的“猛犸象”

“翟天临学术造假”闹得满城风雨后,毕业论文审核上升至“地狱模式”。2700万“翟一届”的毕业生也在凌晨两三点改论文时,表达了对翟天临的愤怒。

但今天,小编想给大家介绍一位真正以一己之力改善大学学术现状的科研巨人——邢立达。

这个名字可能对大多人来说较为陌生,但说起他的成绩,每一项摆出来都如雷贯耳:

100 多篇SCI,并得到世界顶级刊物Science的报道;

以其科研实力携211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冲入亚洲大学排行榜72 —— 这比大多数985高校排名还要高。

当然,除了这些,他还被称为“人形锦鲤”:毕竟随便出个门也能捡到恐龙化石的人,恐怕也只有他了!

7月18日,一篇题为《A mid-Cretaceous embryonic-to-neonate snake in amber from Myanmar》的研究论文在Science杂志子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作者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及其研究团队。邢立达及其研究团队找到了一个9900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蛇。这也是世界上首例蛇类琥珀,是人类目前明确已知的唯一一种生活在陆生森林的中生代蛇类。

第一枚古鸟琥珀、第一枚恐龙琥珀、第一枚雏鸟琥珀、第一枚亚成鸟琥珀、第一枚介形琥珀、第一枚蛙琥珀,再加上这第一枚古蛇琥珀,邢立达的研究团队在短短两年里便收集了7枚世界罕有的古生物化石。而邢立达也有了一个全新的绰号——“人形锦鲤”。

接下来,小编将带你深入了解这位“人形锦鲤”。

能烹饪灭绝“猛犸象”的学术大拿

邢立达第一次展现在众人面前,并不是因其科研成就,而是因为“美食吃播”。

网络上有许多的美食博主,吃播视频也不在少数。而谈到吃播的“始祖”应当首推邢立达。

他居然在直播当中,把一块在永冻土里保存的已经灭绝的上古生物猛犸象肉解冻后煮了吃……那是,他正在加拿大读书。

直播视频一出,许多人认为邢立达借此炒作,将他看作为学术界的跳梁小丑。但时隔八年,邢立达再一次展现在众人面前,却是因其卓越的学术成就。

有资料显示,,邢立达发现世界首例恐龙琥珀,入选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和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EarthArchives选出全球13个最重大的化石发现,恐龙尾巴与古鸟翅膀并列第一。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的这些学术成就对于中国地质大学在亚洲大学排名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0月,泰晤士报公布了亚洲大学排名,中国地质大学排名第72位。而这一年正是邢立达博士毕业后决定留校任职的第一年。也是这一年,他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六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并入选《南方人物周刊》发布的青年力量(原中国青年领袖)。

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扭转母校排名,让这所211大学力压985,冲进亚洲前80,这样的成就真的很让人佩服。

从普通人到学术圈“神话”

邢立达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母都是教师,耳濡目染的他从小便酷爱读书,尤其是对古生物表现出狂热的兴趣。

1. 学渣少年“不务正业”追恐龙

早在高中时,他为了交流关于恐龙的相关信息建立了一个互助平台——这是当时中国寥寥无几的、与恐龙有关的网站。

后来,他还向研究恐龙领域的泰斗人物推荐自己,希望能够参加到化石的挖掘工作当中去。

虽然爱好是恐龙,但他大学所学习的专业却是金融学!

当然,他并未因学业放弃自己钟爱的恐龙研究事业。在进入大学不久,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恐龙的科普读物,并得到社会高度的评价。

当然,邢立达的追求远不止于此。社会的认可让他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加倍努力地丰富自己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知识。

最终,他如愿成为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这时候的邢立达仍是一名学习金融学大学生,而他对于古生物的全部了解都来源于自学。

2. 自我反思下转型:生而为恐龙

令人惊讶的是,邢立达并未在大学毕业后投身于古生物研究,而是选择成为一名报刊记者。平淡的生活让他开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按部就班生活?还是为喜欢的事业奉献?

或许是心中那份沉淀已久的渴望被再次激发,又或许不甘于放下自己的梦想。终于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做出了选择:辞职回到校园,以更专业的姿态学习研究古生物学。

这一学就到了。完成博士学业的邢立达决定留校,在中国地质大学继续深造。

读博期间,凭借自己一身本领,他不仅建立起了中国西南区域的古生物研究系统,而且发表了127篇科研论文。从自然、动物到地质研究,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震惊了学术界。

他的科研成果令许多穷极一生研究的老教授望尘莫及。而他的SCI索引刊物数量竟高达91篇。这在“大牛云集”的古生物学术圈里堪称“神话”。

自称“学术蝼蚁”,喜欢“嘤嘤嘤”

1. “嘤嘤嘤”教授走红网络

不同于一般学者给大家的严肃、古板的印象,邢立达幽默得有些“过分”。

他在微博上最爱说的词是“嘤嘤嘤”,久而久之,网友们开始称呼他“嘤嘤怪”或是“嘤老师”。

2. 多次历险,悬崖后是成功之花

但成功与幽默背后,从来都不容易。

为了搞好学术研究,邢立达经常亲身进入危险地带采集标本。

他曾做过“抢救式”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周内冒雨攀岩,与潜在的地质灾害抢时间;他曾攀上悬崖,只为在涨潮前保住化石。

他在野外调研期间,更是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缅甸,他遇到过地方武装;在伊朗,他遇到过分恐怖分子.……

3. 教更多人与恐龙“对话”

邢立达说,他希望更多小孩子感受到古生物的魅力。

“生命的演化本身就是很神奇的事情,所以古生物非常好玩。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拓展知识的边界,然后探究生命起源与未来。”

去年年底,邢立达和学生一起到贵州毕节“出野外”,有人拍下了工作中的他。照片里,邢立达穿着黑色衣服,拿着登山杖,一束阳光恰好投射下来,林叶发白,脚下是一片乱石堆。

他把照片发到了微博上:“你能想到,4亿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海,生活着大大小小的三叶虫。”

“我怕他们迷醉在北京的灯红酒绿中,希望他们真正地走上科学的道路。”邢立达在某次媒体采访时说出了对当下很多求学者的期盼。

如今,邢立达仍然坚守在古生物研究的一线,并选择了恐龙足迹学,凭自己的研究填补这一科研空白。

未来,他还将继续在古生物研究领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追溯历史,考证我们对于远古时代生活场景的各种猜想。

(内容由傲梦编程1对1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