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苏秦张仪凭啥说服各国?“合纵”由利益驱使 “连横”以武力威胁

苏秦张仪凭啥说服各国?“合纵”由利益驱使 “连横”以武力威胁

时间:2022-07-01 14:59:48

相关推荐

苏秦张仪凭啥说服各国?“合纵”由利益驱使 “连横”以武力威胁

春秋中后期,唯利是图的风气渐长,人们基本不再遵守“礼”和“信”,所以背盟的情况时常出现,而背盟的原因则不外乎是受了贿赂与武力的威胁。

到了战国时代,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以“合纵连横”为主。一般而言,“合纵”指的是东方六国共同对抗秦,“连横”则是秦国分别瓦解东方“合纵”的计策。

它们的成功与失败,除了取决于纵横家的谋略,还要牵扯到各国间的利害关系。在以利益诱惑、以武力威胁的情况下,战国时代成为诈骗风气弥漫的时代。

因此,咱们也可以从“利益”和“武力”两个方面,来分析所谓的“合纵连横”关系。

唯利是图

鲁哀公二年,鲁国将伐邾国的绞邑,邾人只好贿赂郭沂之田给鲁国,以求和平。而鲁国见利忘义,为贿赂所左右。这种唯利是图的态度,渐渐破坏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战国时代的情况自然更加严重,孟子曾见梁惠王,从两人的一段对话,可见当时“重利”的风气。

王曰:“先生,您不远千里到这来,是不是带着什么有利于我国的政策?”孟子对曰:“大王,您何必满口都是‘利’字?其实,‘仁义’就能搞定一切!”

梁惠王对孟子的提问,正代表了战国时代的君主是以国家的利益为优先考量,认为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强,而不被他国侵犯。所以,后人解释这一段时,就用了这样的词汇——“人心陷溺,唯知有利而已!”

苏秦剧照

在战国时代,各国强调利国的情况下,君王以利国为治国之先,不仅国家崇尚“利”,一般人对于“利”也是十分重视的。

例如,苏秦默默无名时,连兄嫂都瞧不起他;但是,他身配六国相印之后,则妻嫂不敢抬头一望。

从国君到布衣皆是以“利”当先,显然战国时代已处在“人心陷溺,唯知有利”的境地,战国“重利”的风气由此可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纵横家们敏锐地看到了各国国君以利益为优先考量的情况,所以“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才得以驰说各国、影响局势。

从纵横家的说辞中不难发现,战国时代各国之所以加入“合纵”或“连横”,完全是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考量。

我们可以从促成“合纵”的重要人物苏秦的言论,来进行分析,看看各国是如何选择对自己有利之处而参加“合纵”的。

——燕国。燕为僻处北方的小国,虽然较少卷入纠纷与战争,但是现实中却存在着影响燕国生存的隐忧!因为燕国所处的环境为:

“大王,您想想,秦国若来进攻燕国,是‘战于千里之外’;而赵国若来进攻燕国,则是‘战于百里之内’。”

所以,燕国最大的忧患来自赵国。换言之,如果燕国和赵国友好,那么他们的忧患就能消失。结果,燕文侯听了苏秦的意见,于是说:

“我的国家小,先生您开启‘合纵’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我们,我将倾全国之力来跟随先生!”

看来,燕文侯所重视的,乃是国家的安全与无患,若是参加“合纵”与赵国结为联盟,那么就能使燕国安全无忧。

所以说燕国是为了求得国家无患之“利”,才加入“合纵”的。

苏秦剧照

——赵国。赵国所担心的,是齐、秦这两个外患。苏秦戳破这一点后,又说:

“赵王您想想,为啥秦国不敢兴兵伐赵?是因为秦国害怕韩国和魏国抄自己的后路啊!”

赵肃侯衡量再三,最终决定加入“合纵”,除了相信六国合一西向攻秦能取得胜利,可以保存社稷不必臣服于秦国,或许更是受到苏秦所言“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的利益所吸引,而愿意“合纵”。

——韩国。至于韩国,苏秦说韩:

“秦国一定会向你们韩国要宜阳、成皋两地。如果你们今天给了,明天秦国又来要,到时你们拿什么填满秦国的欲壑?”

对韩不利的因素,是韩国惧于秦的强力,所以割地求国家的安全。但是,不断割地只是徒然耗损国家实力和利益,苏秦点明韩国的利益正在逐渐消失,应该振作国家实力联合各国“合纵”攻秦,才是保韩的上策。

既然事秦无“利”反有害,韩国当然同意“合纵”。

——魏国。魏国的情况则是:

“大王,割地只是贪求一时之功,你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啊!”

割地求外交绝非好办法,只有一时的效用,无法使国家安全真正得到保障,因此苏秦游说魏王之利为“必无强秦之患”,即“合纵”才是魏国最好的选择。

苏秦剧照

——齐国。齐国的情况是:

“大王,秦国虽然早就想来进攻你们齐国,但他们总是像狼一样左顾右盼,这是为啥?是因为秦国害怕韩、魏两国趁机偷袭啊!”

齐国因为地理位置距秦较远,对于秦国的强力感受或许比起其他国家较小,秦国虽然想要攻齐,却有韩、魏趁机攻击的忧虑。

因此,齐国更应该运用这样的关系和韩、魏等国“合纵”,让国家的利益更稳固。

——楚国。苏秦说楚则是:

“大王,秦国最害怕、担心的强敌,就是你们楚国!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

苏秦指出了秦、楚是势不两立的,楚国如果参加“合纵”,那么所得之利就是诸侯愿意割地事楚,并且得到其他国家的美人、良马,反之则不但没有任何利益可得,还会严重损害楚国的安全。

楚王仔细考虑之后,认为苏秦所说符合楚国所需的利益,所以答应“奉社稷以从”。

从苏秦游说东方六国的言论中不难发现,六国之所以能结成“合纵”,说穿了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见以“利”为考量,乃是战国时代各国关系变化的重点。

但是,也因为“利”使得六国瓦解,秦国取得最后的胜利。诚如苏辙所云:

“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自困矣!”

因为各国只顾本国的利益,而且不希望他国实力强过本国,所以“合纵”所结成的联盟,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约束力。

秦始皇剧照

以力服人

春秋时代的霸主,讲究的是“道德”。在当时,以力服人是绝对行不通的,正如董仲舒所言:

“春秋之所恶者,不任德而任力……其所好者,设而勿用,仁义以服之也。”

所以,当时各国间的交往是“以仁义服之”,而非“任力”。

而战国时代的局势,则是“下无方伯,上无天子,力征争权,胜者为右”,通俗地说,就是——唯有以力争权,才能胜出。

之所以会如此,当然都是为了使国家有生存竞争的机会。如果从主张“连横”的张仪的言论来看,应该能了解当时“求力”和“畏力”的情况。

——燕国。燕国为何投入“连横”,从张仪游说燕昭王的话可见缘由:

“大王,您看,赵王就像狼一般贪得无厌!不过,现在赵国对秦国来说,就像个郡县而已,所以他们赵国才不敢妄动!”

燕国向来害怕赵国的侵略。现在赵国事秦,如果合秦、赵二国之力攻燕,以燕国的国力,必然难以抵抗而招致灭亡,不如和秦友好!这样做不仅有秦的援助能加强国力,还能免去赵国侵害的忧患,何乐而不为呢?

张仪剧照

——赵国。张仪为了“连横”,前去游说赵王:

“大王,‘合纵’是毫无诚信可言的,其他国家颠倒是非不是一次两次了!”“您再想想,楚是秦的联姻之国,韩、魏是秦的东藩之臣,齐又向秦献上鱼盐之地,如果这四国约好了一起攻赵,赵还不得四分五裂啊!”

张仪不但提出“合纵”之策只是口头约定,根本不可信的看法,而且提醒赵王秦国力量的强大,绝非是赵国所能抵挡的。

最终,赵王因为秦国的强大,转而参与“连横”。

——韩国。张仪向韩宣惠王游说:

“大王,您如果不和秦国搞好关系,那么秦国明年就会占据宜阳,从此断绝韩之上地;秦若再向东攻取成皋,那么您的国就被分了啊!”

张仪同样对韩国威胁恫吓——如果不事秦则国家危矣。

——魏国。张仪则以秦之强大,来使魏国感到不安:

“魏国如果不事秦,秦国一定会发兵攻击河外、劫取晋阳,那么赵国的南边儿就没了,如此一来,魏国的北边儿也没了,大王的国家恐怕危在旦夕了!”“如果魏国事秦,那么楚国和韩国必然不敢轻举妄动,大王您就可高枕而眠,因为国必无忧矣!”

不仅秦国是魏国的威胁,楚、韩也同样是魏国的隐忧,在张仪看来,只有事秦才能解除这些外患,否则等到秦国出兵攻击,则后悔莫及。

张仪剧照

——齐国。张仪说齐湣王之辞为:

“大王您想想,现在秦楚两国联姻,韩国和魏国分别将宜阳、河外献给秦国,连赵国都去渑池与秦国相会了!您的齐国如果不事秦,秦就会驱使韩、魏攻齐之南地,派出赵袭击博关、临淄!到时候齐再想事秦,可就难喽!”

结果,齐国畏惧秦国联合韩、魏、赵攻齐,也转而加入“连横”。

——楚国。张仪对楚怀王言:

“秦国若进攻楚地,三个月之内就能到。而楚国想要等来其他诸侯的救援,起码得半年时间!这种情况大王您清楚吗?”“您抱住弱国的‘大腿’,等他们来救,却忘记了强秦在虎视眈眈,臣实在替您感到忧虑啊!”

张仪认为,楚国想要依恃“合纵”的力量,来抵挡秦国攻楚,是不能成功的。楚位居南方,诸侯救援不易,不如和强秦结交,才能使社稷无危。

张仪剧照

玲珑说

综上所述,战国时代在对外政治上,是以“利害关系”作为结交的前提。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楚、齐、燕、代四国联合攻秦,秦王政鉴于国力有限,希望寻求不用兵而能阻止进攻的对策。姚贾运用贿赂之计,带着车百辆、金千斤到四国,结果成功“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

此类事情,不胜枚举,再加上东方六国畏惧秦的武力转而投靠秦国,都充分显示出各国“唯利是图”和“畏力”的情况,最后让秦国得以各个击破,统一天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