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仪式感有啥用?注重这5处仪式感培养 孩子在3方面优于同龄人

仪式感有啥用?注重这5处仪式感培养 孩子在3方面优于同龄人

时间:2019-06-04 06:57:08

相关推荐

仪式感有啥用?注重这5处仪式感培养 孩子在3方面优于同龄人

文 | 维尼妈妈沐滢

阅读需5-7分钟

上周末,女儿的幼儿园搞了一个神秘的父亲节活动。

老师提前请妈妈们为爸爸们准备一封信。在活动的时候由孩子交到父亲手中。

我这个每天要码几千字的,一想到要再写东西,分分钟头疼。

为了不让孩子失望,依旧给维尼爸准备了一封信,维尼把信交给爸爸的时候,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同班小朋友的妈妈对这个活动深受触动,她说:

我和孩子爸讨论过一个问题,生活到底需要不需要仪式感,后来我们的结论是:不需要!平时每一天都过挺好就行,仪式感费时费力,就是形式主义。但是自从儿子进入幼儿园,我们被动地参加了很多活动,却突然发现,每一个活动都和孩子一起留下一个又一个可以装订成册的记忆,都经历了在平淡日子中未曾体会过的感动。才发现,原来我们得出不需要仪式感这样结论,其实就是我们太忙了,忙到给自己一个借口。

她的话让我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

我在反思,不情愿地给维尼爸爸写下那封信的时候,自己的潜意识其实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他倾诉了。

仪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当他从维尼手中接过信的时候,感觉自己这个爸没白当,有人惦记,有人牵挂,有人在爱着。

由这件事,让我再一次感受仪式感对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重要。

它或许不直接体现在孩子的智力或成绩上。

但,真的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看待生活的态度,成为做事认真、积极、乐观的人。

仪式感,让孩子幸福指数飙升

80后们小时候都爱过年,为啥?

物资匮乏的时代,过年有鞭炮放、有新衣服穿,有年猪肉吃,还有糖果气球压岁钱……

殊不知,这些都是过年的仪式。

仪式让我们的记忆中充满了故乡的味道、家的味道。

就算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的饺子,大年三十儿晚上12点包的,和平时吃的味道都不一样。

因为那种味道里,包含着团圆和幸福。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有这样的一个经典桥段:

狐狸告诉小王子,“你每天最好相同的时间来,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感。”“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小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感”,引申而来的就是一家人的关心、尊重、连接。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我在短视频平台关注了一个宝妈,从她的日常视频看,她家的幸福指数爆棚到不像话。

给孩子买了辆能开的小汽车,她和老公还特意给娃半了个“剪彩仪式”。

在旁人看来,几个月的娃娃懂啥小汽车,懂啥剪彩?

但是她却通过这个仪式让自己、孩子、丈夫建立了一个连接,让家庭氛围其乐融融。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调查,发现在家里收集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的满足甚至学业事业上的成就。

而收集故事和回忆,就是家庭的一种仪式。

仪式感,让孩子安全感满满

我常常会提示即将进入幼儿园孩子的父母,在和孩子分别时,一定要郑重地、充满仪式感地和孩子说“再见”,而不是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掉。

因为没有言明的分离,很容易让孩子误解成自己被抛弃了。

偷偷溜走会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以至于再成年后对分离有着非常不安的情绪。

我们身边有些成年人,会对他亲密的人表现出很“黏人”的状态,暂时失去联系一会儿就觉得不安,其实是这样的人内心中那个幼小的孩子,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还和亲密的人建立着某种链接,还依旧被爱着。

仪式感,让孩子遇事拥有积极的态度

就像本文开头的那样,原本我很不情愿、很排斥的父亲节活动,却因为这个仪式带来的心灵沟通成果,而改变了对待家庭关系的态度,重新审视自己和另一半的沟通方式。

仪式,因为本身就需要花心思。

花心思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

当一个人静下来去思考的时候,他会对一件事慢慢地改变态度。

这种态度的改变是积极的,更深入去理解,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

不妨在以下方面为孩子建立起仪式感:

1、见面、分别时的仪式感

见面打招呼、分别时和孩子正式地道别。

这些不仅仅关乎于礼貌,更是一种告诉孩子:“我看见你”、“我关注你”、“我爱你”的信息。

每天早晨把维尼送入幼儿园,维尼要把自己的照片贴在出勤栏上,然后一定要转身和我道别。

因为她知道,道别之后,我不会消失不见,我和她的爱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一样一直链接着。

我们彼此都可以很安心地开始一天新的生活。

2、经常开家庭会议

每周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请家里的全部成员(一家三口或一家五口)坐下来,聊聊最近的工作、学习状态,聊聊进步和不足。

或者就针对近期一个人出现的某一件事提供解决办法,全家人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整理和采纳。

这种正式的仪式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尊重的,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能够被父母看见,家里的每个人都被尊重着。

3、不错过每个节日和家里人的生日

不管传统节日还是“洋节”,每个节日都有着文化背景和习俗。

和孩子不放过过任何一个节:在这些节日里感受文化、习俗、不仅增长见闻,还能增加高质量的陪伴。

家里人的生日更是要重视的与众不同的日子,和孩子秘密策划爸爸妈妈、长辈们生日的聚会,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给每个亲人准备惊喜,拉近家人心的距离。

4、每天固定时间的亲子阅读或亲子交流

亲子阅读是一项高质量的陪伴,建立阅读习惯的最好方式,也是每天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陪孩子阅读一本书。

这种充满仪式感的互动,可以和孩子通过阅读进行精神交流。

或放下书本,问问孩子在幼儿园、学校里的一天发生了什么,听听他想说的那些事儿。

倾听,是和孩子最好的沟通。

在这种仪式感里,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爱意,体会到父母传递给自己的能量,成为一个内心暖暖的孩子。

5、开学前、作业前的准备

与其抱怨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丢三落四,不如用仪式感帮助孩子端正态度。

开学前一周,带孩子逛文具店逛书店,和孩子一起给新书包书皮、整理书包,帮孩子收心。

做作业之前,喝水、吃东西,上厕所、洗手,避免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

引导孩子自己收拾书桌,并且对书桌说:“你好,我要开始做作业啦!”

检查自己的铅笔和橡皮。

别着急开始写,先看看昨天的作业和老师的评语,哪方面需要保持哪方面改正。

这些仪式虽然有些啰嗦,但是也是一个思考和收心的过程。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端正态度,学习也会渐入佳境。

生活处处充满仪式感,也处处都是幸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