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考察底张乡磨头村张氏家族历史渊源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考察底张乡磨头村张氏家族历史渊源

时间:2023-11-12 14:06:14

相关推荐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考察底张乡磨头村张氏家族历史渊源

8月20日上午,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副会长马老虎、李念东,老会长张泽民、特约顾问周流宗等前往底张乡考察张氏家族迁徙情况。

考察团一行来到磨头村,仔细了解该村张氏家族迁徙源流、谱牒文化等情况。他们先后查阅了《明唐山县知县张公墓碑》《磨头张氏始祖洛西公墓碑》(残碑)《赐进士出身候铨知县张公神道碑》《张际太墓志》等古碑,查阅了《张氏家谱》,拜访了知情者,走访了知情人,详细了解了张氏家族的来源、迁徙、世系以及存世文物等情况,为编纂《洛宁县望族志》提供了珍贵而详实的资料。

家谱,传承的是中华文明,记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是世代传承着名人物的史籍。据了解,《洛宁县望族志》将秉承尊宗敬祖,敦亲睦族,扬善劝恶,光大门庭的目的和传统,采用搜集资料、实地走访、查寻史料、探研鉴别的方法,通过三年时间,查清洛宁各个名门望族的渊源、生息繁衍、发展变迁、文化积淀、名人名士、未来期盼等丰富的家族史内容,让无数的族人先贤,在族谱文献中生动而鲜活地站立起来;让各个家族人知道自己家族走过的艰难历程,熟知自己的血脉所依;让人们对自己家族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关连接】磨头张氏家族主要有三个支系,东磨头张氏有两大支:

一支为“兵部张”,即德里张氏,因其家族张鼎延官至兵部右侍郎,故称“兵部张”。清康熙年间,张论之孙张瑊自金门寨迁居磨头村,今磨头村东寨;张讲之曾孙张象武及其侄张暟、张晧,自金门寨迁居磨头村,今磨头村中寨下地;张诏之曾孙张綮仁及其侄张智自金门寨迁居磨头村,今磨头村东寨。“兵部张”家族迄今传至25世,300余人。主要分布在东磨头村。名人有清道光武举张庚申,候选守备。张云骧,字龙盘,号天衢,又名龙骧。伶公之长子,出继素公,处世小心谨慎,和气谦恭,为人孝亲悌长,安守本分,读书精通文理,常以诲人为乐事,兼精医道,无论贫富请者及至,一生活人无数,不责谢礼。公生于嘉庆三年(1798年),卒于光绪二年(1876年),寿七十九。例授承德郎。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文学记载:“张龙骧,字天衢,磨头村人。性醇笃,志趣高旷,学问渊博,束发授书,过目成诵,文不谐俗,未博一衿。喜山水,登太华,跻嵩岳,揽玉女二室之胜。又东游齐鲁,瞻泰岱,谒孔子庙,观车服礼器,胸襟益壮阔。衍圣公面试,献诗授齐奏司。晚年退居林下,吟诗明志。着有《畅怀集》诗草。尤精岐黄,活人无算。光绪二年卒,年七十九。”

一支为“进士张”, 即大门楼张氏,因其家族出过进士,张际庚道光壬午科进士,故称“进士张”。支祖洛西公于明末之际自大门楼村初迁古村,继迁磨头立家,自洛西公立祖今传15世, 200余人。存世的家族文物有《赐进士出身候铨知县张公(张公讳际庚)神道碑》、《张际太墓志》、《磨头张氏始祖洛西公墓碑》(残碑)。张公神道碑记载,张公讳际庚,字巽五,号三槐,清嘉庆庚午科举人,道光壬午科(18)进士,候铨知县,终生未仕。教书授徒,桃李满天下,着有《传家十要》。提倡耕读传家,和气致祥。病逝后其众门生在磨头村大道旁为其树立神道碑,述其生平,颂其功德。张公神道碑树立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门生邑廪膳生员郭文锦撰写碑文,门生乙酉科拔贡张西金书丹。该碑历经磨难,保存完好,重新树立,实属不易。对研究磨头张氏家族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据。西磨头张氏,来源不详,张氏族人有200余人。家谱神祗失传,祖碑无存,始祖名讳、祖籍、传承均无可考证。(洛宁城事/雷冰)

洛宁城事媒体平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