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黄河岸边我的家|非遗传承人刘存献:用澄泥“母亲砚”献礼中华“母亲河”

黄河岸边我的家|非遗传承人刘存献:用澄泥“母亲砚”献礼中华“母亲河”

时间:2024-03-20 23:56:30

相关推荐

黄河岸边我的家|非遗传承人刘存献:用澄泥“母亲砚”献礼中华“母亲河”

大河网讯(记者 王辉)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余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当历经千年沉淀的“黄河渍泥”和“非遗”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6月10日,在河南温县招贤乡仓头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澄泥砚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存献的又一力作——“黄河母亲”澄泥砚告诉了我们答案。

刘存献手托“黄河母亲”澄泥砚现场作讲解

精美的刀工刻画出了对黄河的敬仰,红黑渐变的色彩流淌着的是与黄河相关的记忆,温馨别致的母子造型表达出对黄河母亲的深情,寓意着黄河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黄河母亲”澄泥砚

“这个砚台是一个母亲坐在黄河边,在她的脚边还有一个小娃娃,代表着我们敬仰‘母亲河’,象征着中华民族优秀的黄河文化生生不息。我们生长在黄河边,吃黄河水,吃黄河边生长的粮食长大,黄河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作为非遗澄泥砚技艺传承人,我很早就想做‘黄河母亲砚’。”刘存献说。

黄河里的天然“渍泥”如何窑变为“天然砚台”?刘存献现场揭开了这道神秘面纱。

据刘存献介绍,澄泥砚取材于万年黄河孕育的天然渍泥,其制作技艺可以追溯到秦汉,延绵两千多年历史。

澄泥砚出于水,成于火,工艺繁复,造型古朴,色泽多变,纹理细腻,是经过30多道传统手工技艺而成的“天然砚台”。成品观若碧玉,抚如童肌,质坚细腻,击若钟磬,具有窑变无穷,历寒不冰,储墨不涸,经年不腐之特质,引得历代王侯将相对其钟情有加,文人墨客视若珍宝。

“春”“夏”“秋”“冬”系列砚台

在刘存献的工作室,记者还见到了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系列砚台,“春”砚仿佛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夏”砚似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秋”砚是一片呈现红黑渐变色的树叶,而“冬”砚好似一朵高洁的梅花。

刘存献正在介绍“秋”砚

据介绍,刘存献从事黄河澄泥历史文化研究、非遗技艺传习实践、澄泥艺术作品创作40余年,成功恢复了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檀香紫、墨玉黑等名贵色彩传统烧制技艺,并首创出古今罕见的黄河花石纹理制作技艺,形成了“一罐十色、一窑百变、一器多彩”的工艺特色,继承并发展了黄河澄泥砚这份优秀文化遗产。

1999年,刘存献随小浪底水库移民从新安县搬迁至温县招贤乡仓头村。由此,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澄泥砚和温县结缘。

“温县和新安县同属于我国河洛文化区,同一条黄河,同一块黄土,同一根文化络脉,让我内心涌动着对温县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刘存献说。

二十年来,刘存献身处太极拳发祥地温县,他一直用手中的澄泥砚表达着对焦作、温县的热爱,先后研制出了司马懿故里、红石峡、嘉应观、青天河、神农山等具有焦作地域特色的澄泥砚,成为了文房收藏爱好者追逐的上品,也迎来了他个人事业新的巅峰期。

太极拳也一直是他创作“澄泥砚”的表现主题之一。,经过长期酝酿和准备,他便开始尝试将太极拳文化融入澄泥砚制砚技艺之中,设计烧制出了一组表现太极拳招式动作的澄泥砚,包括太极拳二十四式砚、单鞭砚、懒扎衣砚、白鹤亮翅砚、青龙出水砚、斜形砚、双推手砚、野马分鬃砚等,惊艳世人。

太极印宝砚

太极印宝砚砚池、砚盖、印章、印钮四部分

6月,由刘存献精心制作的一方名为“太极印宝砚”的澄泥砚作品在温县亮相后网络走红,为温县太极文化产业注入了“新动能”,将悠久的太极拳文化和黄河澄泥砚非遗技艺绝美的呈现在世人眼前。

据悉,9月,刘存献用精心制作的澄泥砚“红色”系列作品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套澄泥砚由“红船精神砚”“延安精神砚”“焦裕禄精神砚”“一带一路砚”“不忘初心砚”五方造型新颖、尺幅较大的黄河澄泥砚组成,其中“不忘初心”是系列砚台的主题砚。该系列砚台取材建党以来重要历史节点,寓意深刻,内容丰富,是一套不可多得的红色党建题材的澄泥砚佳品。

谈及未来,刘存献说:“非遗传承之路很艰难,作为非遗传承人,要有艺术梦想,不能只为了挣钱,再难也要一直坚持下去。现在,他的工作室月月都有新创意,月月都有新作品。”

刘存献表示,下一步,要把创作重点集中到黄河文化和传统文化方面,用古老的澄泥砚与代表华夏文明的黄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各种各样有文化韵味的砚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