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范文,分享全网优秀范文,学习好帮手!
2000字范文 > 暗物质的前世今生。洞察宇宙的身世 是人类智慧的骄傲

暗物质的前世今生。洞察宇宙的身世 是人类智慧的骄傲

时间:2018-07-10 05:28:41

相关推荐

暗物质的前世今生。洞察宇宙的身世 是人类智慧的骄傲

有人说过:“洞察宇宙的身世,是人类智慧的骄傲。”但我想他说这话时,恐怕没把宇宙间最大一股势力考虑进去——这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今天我们先说说神秘的暗物质。

暗物质的前世今生

1884年,开尔文勋爵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根据观测到的绕星系中心旋转的恒星的速度,需要估算一下银河系中“暗的星体”,他有此估算了银河系的质量,并指出,这个质量大于可见恒星的质量之和。

1906年,庞加勒在《银河系与气体理论》中讨论开尔文的工作时,首次使用了“暗物质”这一说法。

原来,是两位大科学家联袂推出了“暗物质”这一概念。

后来,包括奥尔特在内的一帮天文学家都有类似的推论,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很多研究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20世纪70年代,大美女科学家薇拉·鲁宾和福特、弗里曼一起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他们使用最新的光谱仪,以更高的精度测量了螺旋星系边缘的速度。1980年,鲁宾和福特发表了一篇革命性的论文,他们指出,大多数星系里的暗物质是可见物质的6倍。(一直到现在,这个数字还是对的)在这之后,暗物质成为天文学中一个重大的未解之谜!

20世纪80年代的一系列观测结果支持了暗物质的存在,比如,引力透镜效应、星系碰撞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不均匀性。

暗物质找到了吗?

根据以上推断我们可以说有十足的证据证明暗物质确实存在。

这算已经找到暗物质了吗?

对化学家们来说,只要发现了新元素的光谱,即使没看到新元素的真容,也可以算找到新元素了。但这是基于一点:新元素还是我们所熟悉的物质,即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物质。而暗物质和我们熟悉的物质一点也不一样,它们参与引力相互作用,却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因此我们无法通过光线或电磁波看到它们的真身。

暗物质究竟是什么呢?

最早认为暗物质是一些我们熟悉的不发光物质,比如黑洞、中子星(自转轴不扫过我们)、黑矮星等。这些星体被称为大质量致密晕天体(MACHOs),现在的研究表明,MACHOs对星系的旋转等暗物质效应确有贡献,但比例微乎其微。

看来,暗物质主要由我们不熟悉的“非重子暗物质”组成。

曾有人曾猜测暗物质由中微子组成,但中微子目前有没有质量还是一个问题,即使它真的有质量,可能也是极其微不足道的,根本无法对我们的星系有如此大的影响。

中微子有三种: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有人设想可能存在第四种:惰性中微子,它不参加除引力以外的任何相互作用。

近年来,法国一座核反应堆附近的两个独立探测器发现了3%的反中微子丢失。2月,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发表论文:其中提到,他们收集到的反电子中微子的数量比理论预测低6%。

于是有人猜测,这些中微子丢失现象也许是因为它们转化为了惰性中微子。然而没多久就有人出来打脸了,8月,南极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宣布,未能在预期值域内找到幻想中的惰性中微子。也许,这种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吧。

也有人猜测暗物质是一种叫做“轴子 ”的物质,所谓“轴子 ”,是一种为了解释强CP问题(为什么量子色动力学似乎能保持CP对称性)而引入的假想粒子,它的质量只有电子的10的-11次方。

然而,根据最新的观测,如果轴子存在,也只能提供暗物质能量密度的1/6,现在基本上轴子也被排除了。

最有希望的暗物质候选者是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 (WIMPs),它与普通粒子相比质量较大,只通过弱核力和引力产生相互作用。

按照这样的理论,在宇宙形成早期,温度超级高,所有粒子都处于热平衡状态。暗物质粒子和它的反粒子对一边形成,另一边又互相湮灭,达到一种平衡。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暗物质粒子的平均热能下降,最终不足以形成暗物质粒子-反粒子对。然而,暗物质粒子-反粒子对的湮灭将继续下去,暗物质粒子的数量密度将开始呈指数下降,一直到暗物质粒子的密度降到临界点以下,湮灭趋近于停止,留下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暗物质密度。

如何探测暗物质

根据探测的原则,可以把探测方式分为三类:直接法、间接法和对撞机。

先说间接法,这主要是寻找外层空间暗物质粒子自我湮灭或衰变的产物。我们相信,星系中心的暗物质应该最多,在那里,可能发生两个暗物质粒子湮灭以产生伽马射线或其他粒子。如果暗物质粒子不稳定,它还会衰变为现有标准模型里的其他粒子。

前面提到的南极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PAMELA等都是间接法测量的例子。

不得不提及的是,我国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另一种思路是直接探测实验,它假设经过地球的暗物质粒子与原子核会发生相互作用,在这样的冲击下,原子核将以光或声子的形式发射能量,我们可以通过灵敏的装置探测到这种现象。为了有效地做到这一点,直接探测实验一般都被设置于地底深处,以减少来自宇宙射线的干扰。

还有一种思路: 既然寻找暗物质这么难,那我们就把它造出来。这就是在加速器里制造暗物质,比如欧洲的线性强子对撞机(LHC)可以将质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如此高速的质子束的碰撞会不会产生暗物质呢?

既然暗物质与正常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如果能检测到其他未知的质量或能量亏损,也可以作为创造出暗物质的证据之一。当然,对撞机的任何发现都必须得到间接法或直接法的证实。

说了这么多,既然对暗物质的搜索悬而未决,倒不如反过来看看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提出假说,理解星系旋转的问题。所以科学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揭示宇宙的真相。

小结一下:

1,暗物质是为了解释星系旋转速度而被提出的一种科学假说,已经有相当的证据表明暗物质是存在的。

2,暗物质本身就不是寻常物质,不是我们熟悉的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物质,所以很难探测。如果人类很容易就找到暗物质,反倒不正常了。

3,我们对于暗物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仍然一无所知,只能提出理论,不断通过实验观测去排除并加以证实。

4,也有其他的理论(例如修改引力定律)可以解释这些现象,但目前为止,都不如暗物质足够令人信服。

5,科学家们正在用各种手段去寻找传说中的暗物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将见分晓。更大的可能是,暗物质究竟有没有倒不是最重要的,对暗物质的研究将使得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深化一大步!

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科学有关的知识,可以关注我哦(⊙o⊙)!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